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关于“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的几个问题

唐睿清 (社会学系) :林老师您好!我看了您对于“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的批评,有几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1.对于假说中将技术进步缓慢归因于“由于中国人口相较土地增长快,因而人均耕地减少,劳动力过剩、价格低,没有发展出替代劳动力的机械”这一观点,您在理论上提出的批评在于“对于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成本,同样取决于该技术的成本。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新技术的成本下降速度可能会超过由人口增长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下降速度”。但是,我想请教您的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劳动力过剩至少会降低技术进步的动力,提高技术进步的门槛?是否应该承认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至少这一部分的逻辑是自洽的?

2.在经验事实的层面上,您指出“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的解释虽然在长期的历史时段中符合经验事实,但是在更为具体的历史时期(如8—12世纪),技术进步与人均耕地并没有呈现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如果从解释中国在近代为什么落后于西方的角度,中国人口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真正进入高速增长期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后。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至少在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同时期的中国,这一解释仍然是符合经验事实的?

3.在《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您提到卜凯在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农民并没有因为劳动力过剩而变得清闲,反而一直很忙,您认为这说明“只要有新的、便宜的劳动替代技术被引进,农民肯定会采用这项新技术”,但是黄宗智等学者指出,农民这种持续投入实际上是由于城市经济凋敝,农民没有工作可做,因此即使每天的边际报酬已经递减到接近于0,但是由于“不计工时,总是有赢”,因此仍然不断投入(黄宗智,1986)。那么,是否即使真的有农业机器产生,只要没有其他出路,农民也会持续投入在农业劳动中?请问您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林毅夫:

1.欧洲在15世纪以后因为美洲作物的引进,粮食产量增加,人口也和中国一样大量增加,但这并没有妨碍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考虑为何在同样的人口增加的压力下,欧洲发生了以技术替代劳动的工业革命,而中国却没有发生。进一步讲,技术进步带来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和就业会增加,所以,若有劳动力过剩,则是缺乏技术进步、收入不增长所带来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何我国东部人多地少、中西部人少地多,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因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快于中西部,劳动力出现短缺,大量劳动力反而从人少地多的中西部流向人多地少的东部。

2.在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欧洲人口也同样高速增长,尤其是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时更是如此。所以,虽然在18世纪初雍正皇帝在位时中国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但这个政策不是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都源自甘薯、玉米等可将荒地变成粮食产地的美洲作物的引进。

3.清华大学李伯重教授对黄宗智的“内卷化”观点提出了质疑,他根据长三角更翔实的数据发现,中国的市场经济在18—19世纪时越来越发达,和欧洲相比毫不逊色(李伯重,2010)。

徐鸿诚 (元培计划委员会) :林老师在课上提到了对于“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的第二个机制的批评,认为其论点(因为中国人口增速大,所以廉价劳动力多,抑制了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预先假设了技术不进步或进步速度慢,指出其逻辑内部不能自洽。不过,可否将机制二理解为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增速比欧洲高,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技术进步的速度没有快到能使中国走上以技术替代廉价劳动力的道路,而这又反过来导致中国继续依赖高人口增长率来为生产生活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难以摆脱“高水平均衡陷阱”。而欧洲的人口增速较低,技术进步的速度只要略快于人口增速,就能走上技术革命的道路。也就是说,能否将中国人口的高增长率理解为进入技术革命的“高门槛”?

另外,林老师提出8—12世纪的快速技术进步源于人口由旱作区迁移到稻作区,从而可用物资增加,技术进步提速。不过,当时的南方并非没有居民生活,船与锄也不可能是8—12世纪才发明出来的,为什么8—12世纪之前的南方没有发生较快的技术进步呢?此外,如印刷术等发明是否与南北地域无关呢?期待得到老师的指正!

林毅夫: 你提出的“恶性循环说”把因果倒置了。是因为中国的土地肥沃、产量高,可以养活较多的人口,中国的人口才多,而不是相反。因为在土地和技术不变化的情况下,人口和劳动力增加,边际产出会不断下降,人均产出也会不断下降,出现“马尔萨斯陷阱”,发生饥荒,社会政治不稳定,到最后依靠战争、朝代的更迭,人口减少,人均土地和人均产出增加,朝代更迭后,社会政治恢复了稳定,就会有一段繁荣期。这种情形既发生于中国,也发生于欧洲。

河流作为交通渠道,围绕着船有许多技术创新;水田提供了比旱作更高产的稻作;除锄头外,还有许多新的技术创新,其中许多创新都跟人口南移有关。在8—12世纪之前,南方人口少,技术创新也就少。印刷术等发明确实和南北地域无关,但和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举考试、读书人多有关。 mM4QCjLXoelz+DEJ5P88QTGeD1tWY79HsUDUCy9ouUFxRqFkjoLvgRAKn7J+GyY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