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展望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形成当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名著《理学纲要》(1926年讲稿,1931年出版),其书虽未冠以“宋明”两字,然其内容由“理学之原”讲起,以濂洛关闽、象山阳明为主,显然就是一部宋明理学“简史”,故于宋明理学研究领域之形成有开创之功。但“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专业方向,其确立则在改革开放开始招收研究生的1978年。

研究史的回顾对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前提性的意义,也是我们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必须跨出的第一步。道理至为显明,学术研究不是建造空中楼阁,更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在充分掌握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才能真正进入学术研究的殿堂。

关于朱子学与阳明学,前沿研究的积累已浩如烟海。下面,我们择其精要,作适当的介绍。

1.问题的反省与展望

回顾四十年来宋明理学的研究史,结合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宋明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展望。

第一, 加强哲学性研究 。宋明理学研究的主流是哲学史进路,深入的哲学义理研究仍是其基础。尽管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并不完全是抽象的哲学义理,更涉及政治、历史、经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朱子学和阳明学对于宇宙、人生、社会、伦理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无疑是宋明理学的理论根基。因此,注重理论探讨和概念分析的哲学研究仍然是未来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门径。

第二, 突出问题史研究 。宋明理学研究目前面临的一个局面是,缺乏通观性的理论视野和整体性的理论勇气,出现了为完成科研项目而导致研究课题碎片化的倾向。例如,偏重于人物个案的研究,虽具有一定的基础意义,然而整体性视野不足,这将导致研究格局的狭隘化。故而,有关朱子学和阳明学的综合性研究有待加强,特别是明清朱子学以及晚明心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

第三, 反思当代新儒学 。当代新儒学的三期四代发展在某种程度是对宋明理学的“创造性转化”,其重要人物冯友兰、熊十力、马一浮、牟宗三、刘述先等都有深厚的宋明理学基础。当代新儒学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十年来宋明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故步自封。严格遵守当代新儒学的立场,或站在其对立面排斥当代新儒学,都会导向儒家原教旨主义,不利于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事实上,我们应在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当代新儒学的长处,同时对其局限加以反思,由此才能在当代新儒学的基础上“接着讲”,实现宋明理学的当代转化。

第四, 比较哲学研究 。比如,在朱子理气论、心性论、工夫论、宗教思想等传统问题上,有必要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加以关照,在这方面狄百瑞、秦家懿、白诗朗等当代学者已有开拓,但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朱子工夫论的研究,西方伦理学的理论资源或许可以为其注入新动力。在阳明哲学思想研究中,如何利用西哲概念及其问题方法,来重新审视阳明学的思想价值,对于阳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借由比较,我们能更全面地揭示阳明学作为中国哲学的独特意义。

第五, 助推中国哲学研究 。作为儒学发展第二期的宋明新儒学,如何为儒学的未来发展、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提供思想资源,在当今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因为宋明理学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学运动,及至当代中国哲学重要的研究成果,或者无法绕开宋明理学,或者多少皆有朱子学或阳明学的影子。因此,未来的宋明理学研究就有必要打通上下,既要上溯至儒学源头——先秦时代的原典儒学,又要链接近现代儒学的思想发展,在继承和发掘宋明理学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哲学的全面发展。这是宋明理学研究者的职责所在。

第六, 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为传统的学术研究注入活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宋明理学的历史形态和发展本来就不是一个纯哲学或纯历史的问题,在当前学科分工加剧的形势下,需要综合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以及文献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法来彰显它丰富的面向,对于经学传统、经典诠释、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礼学思潮、经世思潮以及儒学社会化、世俗化等转化形态也有必要加以整体考察,由此才能使未来的宋明理学研究更上层楼。

总之,以朱子学与阳明学为核心内容的宋明理学研究,自21世纪以来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新起点上,我们更应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开拓研究视野、运用各种研究手法,全面展示具有国际视野和现实关怀的宋明理学研究新成果,为推动中国哲学发展做出贡献。

2.一份简要的阅读书单

阅读经典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基本典籍入手,逐渐扩大阅读范围。基本原则是,以原典著作为主,以研究论著为辅;以原典解读、把握史料为进入学习研读的第一序工作,以概念论证、理论诠释为进入独立研究的第二序工作。

有关宋明新儒学视域中的朱子学和阳明学的经典著作或论述专著,我们大致分作四类,供阅读参考:

第一,教科书,可以选择性地阅读。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起到引领入门的作用:

(1)陈来《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2)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下册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4)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5)复旦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古代哲学史》下册

第二,经典文献,需要精读,仅列举三种。所谓精读是指通读且反复熟读,须养成不断阅读的习惯:

(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7)朱熹编《近思录》

(8)王阳明《传习录》(吴震解读《传习录》)

第三,拓展文献,作为经典文献的辅助性读物,要根据朱子学和阳明学的某些理论问题进行部分精读。这部分经典文献体量庞大,读者可在特定问题意识的引领下进行选读:

(9)《朱子语类》150卷

(10)《朱子全书》27册

(11)《王阳明全集》新编本

(12)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增订本

(13)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

(14)黄宗羲《宋元学案》

(15)黄宗羲《明儒学案》

第四,研究论著。二手文献可以引领我们把握前沿研究,但是这类专题性强的研究著作,最好时常与原典进行参照,力求做到既汲取其主要观点,又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6)陈来《朱子哲学研究》

(17)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18)陈来《仁学本体论》

(19)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20)牟宗三《心体与性体》

(21)吴震《朱子思想再读》

(22)吴震《阳明后学研究》(增订本)

(23)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

(24)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

(25)陈立胜《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 U1ed8Ds3g557r3WtvBFOa7dmh6j3cZZrEuV5raCOiDSlaqI5KSREbRLqPnPGX1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