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讲辞

同学们,“哲学导论”是你们进到哲学系的第一门课,是你们感受“哲学是什么”的热身运动。你们高中受到的少许哲学教育往往是反哲学的,只会倒你们对哲学这门思想艺术的胃口。希望你们能从当下这门课中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尽管只是初步的,但却是真活的。

这门课程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它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哲学导论课不一样,不以西方哲学对哲学的理解为中心,不认为希腊、欧洲和美国的哲学是唯一合格的哲学。你们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各种哲学导论的教材,包括各个国家出版的和翻译成中文的,几乎全部以西方哲学为中心或主导,至多加上一点东方哲学的花边而已。这门课是以中国、印度和西方三大文明的哲学为主要思想资源,大致形成一个三相结构(trio-structure),就此而言它是独特的。多年前我就开始尝试,持续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哲学对于我们来说从来就是中西比较的,在这个全球化——如果我们从正面来理解它——的时代,对哲学的理解如果还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导向,不仅是不公正、不全面的,更是不深刻的和缺少思想意趣的。

第二,这门课不用教科书,而是要以读原著为主。虽然我在讲授中一定会带有我个人的思想倾向,但也不会强迫你们来接受。这门课的主要文本依据就是原著,大家一开始肯定会感觉困难,毕竟这些原著上下古今几千年,纵横中外几万里,哲学家们的风格与语言又不一样,有的很晦涩难懂,尽管绝大多数外文已经译为中文,但读起来肯定会感到陌生。这就像让你们突然去尝试一下野外求生,开始时必会感到艰难,但如果坚持下来,就会得到极大的收获和锻炼。依据教科书的教学过程就像让你们在城里头过活,还配给一张详细的地图,你就知道该怎么走,一般不会迷路;但是我们这门课就是要把你推到原著里边,那里也是有思想理路的,但需要自己去摸索。起初我也会给你们提供简略的地图,就是这份教学大纲,以及我的课堂讲授,不过还是希望把你们培养成能在野外生活的人,也就是能直接借助古今中外第一手的哲学著作与伟大的哲学家实现对话的学习者,这里面有你们自己的思想体验乃至生活体验。总之是期待用哲学本身的魅力来感染你们,因为哲学经常是要靠感染而得到传播的,不完全靠论证(当然里面有论证),所以读哲学原著是极其重要的。

读原著的好处是能够为你们未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内在生动并且丰富可靠的基础。学哲学不读原著是不可能的,将来你进到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各门课,也一定要读原著,让我们就从这门课开始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哲学阅读首先是要和哲学家打交道,而不是和二手的、三手的哲学论著和教科书打交道,对吧? 尽管论著和教科书在后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也有用,但在一开始,就要接触始源的东西。你只要认真听课、看原著,就会有回报,不止是分数的回报,而且是你未来学习和人生的回报。以后你学哲学也好,不学哲学也罢;这次是自己报的哲学系也好,被调剂过来的也行,都没关系。既然来了,如果你得不到本应得到的真东西,就辜负了这场经历,所以希望大家能全身心地投入此课的进程,尽快熟悉它的路数。没办法,每门课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第三,本课所用的教材。必用教材是两套:一套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这是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多年前编的;还有一套是我个人编的,即《“哲学概论”课教学资料》(上下册)。这些教材在这门课使用了之后,最好不要丢掉,毕竟都是原著,后者还是费了很多心思选的,都是中西印哲学的原始文献,是源泉性的,可以反复阅读。 JtyjLYGK3Llsw08WbKEXAHouDGYFf/W/q1rjFWej9kLetRsqoXWTWwqe+/y8L5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