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世与童年

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袁家世代务农,繁衍生息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上。直到19世纪后期,到曾祖父袁繁仁时,开始弃农经商。经过曾祖父一辈四兄弟的艰苦奋斗,袁家有了一些积蓄,他们举家迁居县城。由于家境渐好,袁家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祖父袁盛鉴就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曾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在清末筹划宪政时期,曾进入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学习。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时期曾当选为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安县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及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文昌县县长等职,是当地非常有声望的一个人。

父亲袁兴烈出生后,由于受祖父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也担任过德安县高等小学校长和督学,还曾在平汉铁路局供职,是一名颇具爱国心的知识分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袁家老宅被日军炸毁,从此他四海飘零,谋生于外。抗战期间他曾发动一个企业家捐献了500把大刀,赠送给西北军的“大刀队”,后来他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重用,做了这位上将的秘书。1947年底,在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担任事务科科长。

母亲华静女士是江苏扬州人,她端庄典雅,聪慧善良,曾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高中,所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名知识女性。她高中毕业之后,在安徽芜湖教书。在此期间,她与东南大学读书的袁兴烈相识,后来他们相互爱慕,结为伉俪。婚后她辞去了教师工作,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这个书香家庭。由于父亲的工作地点经常变动,父母给孩子取名时就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再加上出生地。兄弟五人:隆津、隆平、隆赣、隆德、隆湘,即以“津”“平”“赣”“德”“湘”的出生地取名。袁隆平出生于北平,因排行第二,乳名二毛。

华静女士除了懂英语之外,还特别爱好哲学、文学等,是一名秀外慧中的知识女性。因此,她对五个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出色。她不但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非常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她看来,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在纸上描绘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而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是在白纸上作画的画笔。她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博爱,要诚实”。她用自己的母爱给孩子带来温暖;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一个母亲所能付出的心血哺育着孩子们,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她经常讲一些美好的故事给孩子们听,还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对孩子们进行英语会话的启蒙。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浓郁的知识氛围,使兄弟五人在学业上都出类拔萃。他们先后考取了高等院校,毕业后分别在新疆、湖南、江西、四川、安徽等地工作,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袁隆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培养了他热爱生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可以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袁隆平是幸运的。但是,他出生在1930年的旧中国,又是不幸的。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悍然侵略中国,不久华北沦陷,随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向上海、汉口和广州。战火由北向南、由东而西全面燃烧起来,大半个中国都在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之下。从1938年起,袁隆平一家开始了逃亡生活。儿时的袁隆平生活备受艰辛,在战乱流离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我们只需看看袁隆平的读书经历,就知道当时的混乱的中国连一个孩子安心读书的要求都满足不了。

1938年春天,袁隆平随父母从汉口动身,乘坐一只小木船,由水路逃往湖南,历时20多天,到达湖南桃园镇。1938年8月,袁隆平转入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在这里,袁隆平度过了他短暂但终生难忘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不久他们又举家迁往重庆,袁隆平转到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小学毕业后,袁隆平进入复兴初级中学读初一,后来又转学到赣江中学。由于大哥隆津在博学中学读书,他认为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就力劝袁隆平也转到这所学校学习。于是在1943年8月,袁隆平转到重庆博学中学。此后他就一直在博学中学学习,前后共四年多时间。1946年袁隆平全家迁回武汉,博学中学也迁到了汉口,他继续在这所学校读书。博学中学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校舍十分简陋,除了一栋学生宿舍是土坯墙的瓦房之外,其余的房屋都是竹片敷上黄泥建成的。学生吃的是糙米饭,点的是桶油灯,差不多两周才能吃一顿细粮。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博学中学特别重视英语教学。不但英语由外国教师授课,物理、化学也是由外国教师用英语讲授。袁隆平认为,他日后能够顺利阅读英文资料,随口说出想要表达的英语,主要是在中学打下的良好基础。

在重庆读小学时,日本飞机经常去轰炸,空袭警报一响,学校就不能上课了。袁隆平嫌防空洞太憋闷,就跑到河边去游泳。有一天,袁隆平正在嘉陵江里游泳,天空中忽然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袁隆平从水中探出头一看,是日本飞机。当时飞机飞得很低,连飞行员都能看见。忽然,他看到飞机上扔下来一个黑乎乎的炸弹,接着就传来了猛烈的爆炸声。袁隆平赶紧一个猛子扎到深水里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敌机飞走了,他才从水里探出头来继续游泳。这只是袁隆平在那个战乱年代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太平年代,袁隆平的生活不会这样颠沛流离,求学之路一定不会这么曲折艰辛。 +/SIuhzmyl+XCUvxCvMk+y0gc51L+QCBNOdQcolxd9rfY4ZQu0bcaZr09+gOu8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