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1949年,袁隆平来到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1950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相辉学院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等10所综合大学中的农业类系科合并成一所农业类高校——西南农学院。由于各校农学方面的顶尖人才汇聚一堂,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术氛围,使他受益匪浅。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很多对后来发展非常必要的专业知识,也培养和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为以后进行杂交水稻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专业游泳队员失之交臂

在大学里,袁隆平爱好广泛,喜欢打球、拉小提琴和游泳。老师和同学记得,他虽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人很聪明,也善于思考。

在课余时间,他最喜欢的还是游泳。袁隆平的水性在中学时就已小有名气,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的荣誉,随着档案带到大学,让他有幸参加了大学里的很多体育赛事。到大江大河里畅游不但是他的课余爱好,还差一点让他成为一名专业的游泳运动员。

西南农学院坐落在半山腰,学校山脚下的那片江水正是嘉陵江的中游地段,江面开阔,水流缓慢,水质清澈,是一处非常理想的野游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酷爱游泳的袁隆平自然不会浪费这样好的条件。于是,只要一有闲暇,袁隆平就会和同学们到嘉陵江里畅游一番。几个年轻人,伴着江上白帆点点,号子声声,欢快地跳入江中,不停地变换泳姿,像鱼儿一样惬意嬉戏,尽情地释放着青春的激情。有时候,他们觉得平静的水面游得不过瘾,就会增加难度,游到水面相对狭窄、水流湍急的地方,逆流而上,享受拼搏的乐趣。

1951年春,由贺龙元帅主持,在成都召开了西南地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这不但是一个地区的体育赛事,还要为国家队选拔人才。西南地区的各所高校也都派了代表队参加。

袁隆平是西南农学院游泳队的一员。不曾想就在去成都比赛这一天,他却因为贪吃成都小吃而吃坏肚子,全身乏力。领队看袁隆平难受得不行,就劝他放弃比赛,袁隆平再三表示不要紧。在他的眼里这不算什么,只要自己用力游就会取得好成绩。果然,在200米自由泳中,他凭借良好的预赛成绩顺利闯进了决赛。

决赛开始时,发令枪声一响,他就像出膛的子弹一样“嗖”的一下跳进了泳池,一路劈波斩浪,前100 米一直领先,可惜因为腹泻而后劲不足,被三人超越,最终获得了第四名。

遗憾的是,国家游泳队在全国各个赛区只录取前三名,袁隆平最终与专业游泳失之交臂。

2004年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海畅游

虽然没有成为专业的游泳运动员,但游泳一直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后来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遇到能游泳的江河湖海,他都忍不住畅游一番。游泳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力争上游、不服输的精神。

参加工作以后,只要单位组织游泳比赛,袁隆平一定是冠军。他的水平就连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也自愧不如。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游泳比赛上,随着发令员一声枪响,袁隆平一个远跳,接着三两下就把其他队员远远地甩在后面。当年差点进国家游泳队的实力确实非同一般。

业余的小提琴演奏家

袁隆平有着一副深沉浑厚的好嗓子,是学院合唱团的一员。他能把当时最为流行的苏联歌曲《喀秋莎》演绎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他不仅参加学校组织的歌唱演出,课余时间也是连哼带唱,生活得很有情趣。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袁隆平考入相辉学院不久的一天,他正在宿舍与同学们闲聊,忽然从隔壁传来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这琴声引起了袁隆平的注意。他细听之后,如遇知音,马上站起来,跑到隔壁,也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而进。一进去他看见一名同学站立窗前,全神贯注地拉着小提琴。原来是他的同学梁元岗。等琴声一停,袁隆平就走上前去,和梁元岗攀谈起来。

后来,袁隆平用省下的零用钱,买了一把便宜的小提琴,向梁元岗学习拉小提琴。他乐感好,悟性高,很快掌握了要领,能拉得有声有色了。就在这一年系里举行的新年晚会上,他与梁元岗演出了小提琴二重奏,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大学毕业后,在都市里长大的袁隆平,被分配到安江那个穷山窝里工作,一晃十几度春秋。每当皓月当空、繁星闪烁的夜晚,他都会坐在田埂上拉琴娱己娱人。如泣如诉的琴声可以排遣乡下生活的寂寞,也可以暂时解脱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对袁隆平来说,在田里劳累了一天之后,晚饭后拉上一段小提琴,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享受。

差点当上空军飞行员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用各种方式支援前线。1951年夏季,国家打算在全国的大学生中选拔一批飞行员。当时仅西南农学院就有800多人参加选拔,而最终只能有8人入选,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由于袁隆平酷爱运动,身体素质非常好,他一路过关斩将,淘汰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光荣入选。

这个消息迅速轰动了大学校园,同学们围在光荣榜前议论纷纷,认识的同学都跑去向袁隆平祝贺。想到自己就要驾驶飞机翱翔天空了,袁隆平也格外高兴,他兴高采烈地参加了空军预备班的学习,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就在袁隆平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空军学校报到的时候,突然被告知继续留在大学学习。原来,随着各方努力,前线局势逐渐缓和,用不了那么多飞行员了。这样,只留下了选拔上来的高中生,像袁隆平这样的大学生一律留在原学校读书。因为当时全中国加起来只有20多万大学生,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急需人才,高中生能胜任的工作,就绝不用大学生。

袁隆平谈到这一经历时幽默地说:“我想做运动员,结果被淘汰了;想做飞行员,结果也被淘汰了。就只好回来干农业了。”

也许从袁隆平年轻时的个人爱好出发,他想当运动员,也想当飞行员。他没有机会从事这两个自己喜欢的事业,却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另一个事业——农业。这对他个人来说也许有些遗憾,但对全国人民来说,其实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自由散漫”的学生

袁隆平自小家庭条件不错,不用为衣食发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氛围民主温馨。正是有这种和谐自由的成长环境,使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抛开了世俗的功利,由着自己的兴趣一路成长。他爱好体育,一有空就去游泳、打排球;他喜欢音乐,就花费大量的时间拉小提琴。在读小学时,袁隆平曾逃课带着弟弟去游泳,结果被父亲用望远镜发现了,“打了一餐饱的”。对此他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大学时代的袁隆平,依然保持着乐观自由的天性。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别人要求也能做得很好,不喜欢的事情就草草地应付了事。因此,在一些老师眼里,袁隆平一直是个不上进的学生。每天上早操,他总是到了集合铃响以后才“腾”地从床上跳起来,被子也不叠,一边系着裤腰带,一边往操场跑。当时学校评定学生成绩实行五分制,三分为及格,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他就以三分及格为标准。他编的顺口溜在班级上流传:

三分好,三分好。

不贪黑,不起早。

不留级,不补考。

由于对待学习是这样的态度,导致他偏科很严重。喜欢地理、化学、英语,这些科目他就在课上、课下用心地学,能拿班级里的最高分。直到九十高龄,他还保持着随口飙英语的习惯,就是因为他喜欢英语,自然学得就好。他不喜欢数学,就学得“一塌糊涂,连及格都费劲”。语文也不好,写作文时因为经常套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被老师狠狠地批评过。班级里的集体活动,喜欢的游泳不用老师说,他也会第一个报名参加,不喜欢的就敷衍了事,甚至找不到踪影。所以在一些老师的眼里,他就是那种自由散漫、不求上进的学生,班级里发展共青团员都没有他的份。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袁隆平的毕业鉴定上应该这样写:“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在今天看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用心做,全心全意地努力做好,正是这份简单和执着成就了袁隆平。

业余排球运动员

袁隆平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他在其他体育赛事上也毫不逊色。大学期间,他还是学院排球队的队员。这些爱好给他工作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袁隆平回忆说,年轻的时候,他一直是主攻手,还是省直机关排球队的主力队员。他说:“我在场,就赢;不在场,哼,就输呗。”

长沙很流行五人制老人排球。老人排球比一般排球要大两圈,也比一般排球更软、更轻,当然速度也就慢了许多。除了球有些不同,比赛规则与一般排球比赛一样。袁隆平经常和老年朋友玩这种排球。比赛时,轮到他发球了,只见他把球往地上“啪啪”拍了两下,抬头往对方的场地看了看。“腾”的一声发了一个高空球,直奔对方的后场,正好砸在边线界内,对方无人能接到。袁隆平高兴地在发球区转着圈和队友们一起呼喊着,并和他们一一击掌相庆……下场后记者夸他排球打得好,他还“一点都不谦虚”地说:“我打排球也就是二三流的货色,要说游泳,那才是一流的。”

袁隆平下班后与青年人打排球 5uzW01d1w4AbIJ486uaFd7+8QQFApRcO84Ke09p0XScW4oz4lZUc5i6mQpC8qX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