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结语

本章将蓝纳克的“识解机制”修补为“体验性识解观”,并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分析了同一文本的40篇不同英译文所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翻译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以望能从理论上对其做出解释,探索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认知功能,主要有以下发现:

(1)通过透析这些译文发现,对同一文本所采用的这些不同表述,并不像持后现代哲学观的翻译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可以漫无边际地作任意解释、随便翻译、放纵发挥,其实它们的翻译主体都是在一定的内容辖域内进行着有限的揣测和解读,受制于“体验性”的约束,这是其客观性的一面。这些译者都在追寻张继当初的创作意图,都在体验和构想有关枫桥夜泊的可能场景,并尽量将其译得确当和妥帖。

(2)同一文本有若干不同译文,这说明理解和翻译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也说明后现代哲学对理解的论述不是空穴来风)。既然翻译是人之体认活动,就逃不脱主观烙印,此乃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早已为很多学者所注意。但是,提出问题仅是第一步,更重要是对其作出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我们认为,“体验性识解观”是译论的一条根本性体认原则,“体验性”用以解释翻译的前提和基础,限定译者过分任意发挥;“识解”用以说明译者的主体性。从《枫》40篇不同的英语译文来看,识解五要素基本可较好地解释译者主观性在翻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主要差异,对翻译中的主观性从理论上做出初步描写和探索。因此,体验性识解观在各民族的语言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偏好倾向性”,它可作为一个较好的,且可行的理论框架来建构体认翻译学,分析译者主观性,这可作为未来该学科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3)“一词多译”构成了一个“近义场”,它反映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外语词语的不同的识解途径和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可见,这些近义词之间具有隐转喻关系,这将为翻译的体认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

(4)译界常将翻译活动喻比为“带着镣铐跳舞”,但给人留下更多的是“不自由、囚徒、束缚”的印象,可想而知,这种“舞”根本就跳不起来!因此我们主张将其修改为“不出舞池的跳舞”,似乎更贴近实际情况,允许读者和译者在作者和文本所设定的“舞池”范围内作有限的创造性处理,“体验性识解观”正可实现这一目标。 8Sx3SLiTF+dwlIk2jP+g2MSFVeh6W7mXqWrajtMnjVRz0pAbZfIsFEMeALcO6i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