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深圳市文化局出台了《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这也是深圳市政府第一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法规性文件。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有所规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民群众世代相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文化空间是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前五项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在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措施:(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5)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

在国务院通知下发前的2005年10月,深圳市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同年年底,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成立,其职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进行指导。2007年,“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深圳市群众艺术馆挂牌成立,并按照国家、省、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开发意见,组织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以及交流传播工作。

深圳市政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仅在2007年到2013年之间就三次评选了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2015年评选了第四批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评选了第五批。2007年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岁时节令、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八个类别的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2008年,“应人石的传说”等14个项目又入选《深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隔五年之后,2013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深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山区申报的“南山醒狮舞”、龙岗区申报的“平湖纸龙舞”、大鹏新区申报的“潮俗皮影戏”等13个项目入选。2015年10月,螳螂拳、贺氏剪纸等7个项目入选《深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体名录如表1-1、表1-2、表1-3、表1-4所示。

表1-1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计25项)

续表

表1-2 深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项)

续表

表1-3 深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项)

表1-4 深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7项)

续表

2018年,《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35项。在此次甄选中,深圳有4个项目榜上有名,分别是传统美术类的棉塑、剪纸(剪影)、灯彩(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的中医诊疗法(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至此,深圳市共有32项“非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第一、二、三、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圳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8项,具体项目如下: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深圳首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同时,沙头角鱼灯舞和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6月,下沙祭祖习俗、坂田永胜堂舞麒麟、大船坑舞麒麟、松岗七星狮舞4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贾氏点穴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5年以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截至目前,深圳拥有包括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达到了60项,深圳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深圳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申遗、保护并不是终点,它们应该作为深圳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传承下去,即其需要在公益文化活动的展演中为大众认识、保护,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打造深圳城市文化的独有品牌。

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通过文化活动提高深圳市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2009年,首届“欢乐闹元宵”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会举办,到2020年,该活动已经举办到第十一届,吸引了众多深圳市民的关注。同时,深圳市政府还充分利用每年6月13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对深圳各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展演,营造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201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两份文件都提到深圳需要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其中一项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重点发展利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文化旅游业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产业化。”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规定:“支持全国各地国家级、省级和我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深圳进行产业化合理开发,按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评审条件,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研发资助。”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我国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第六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主办方即在主会场2号馆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投融资项目开始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第七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时,首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全国各省市重要的文化遗产项目和产品在此平台得到展演、洽谈和融资的机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贡献了平台力量。 Rh5ZuPLhRuiSUoR+hO/WaPxUjdQsbSSg5UShAevDkP2xvQAddX959MtJsro68o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