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历史考古

200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深圳够格“历史文化名城”吗》的评论文章,文中提到2001年6月,深圳文化局正式向深圳市政府提交深圳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告,深圳市政府给出的批复是支持申报。作者在文中质疑:“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深圳的今天。今天的深圳名扬天下,靠的是经济实力,而非历史文化积淀。区区20多年的辉煌史,要贴上‘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是否有些匆忙?”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快速腾飞,21世纪以来又迅速崛起并迈入中国一线城市之列。提起深圳,人们想到的首先就是“小渔村”“腾讯”“华强北”等深圳标签,而关于它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对其关注并不多,并多以“深圳无历史”和“文化沙漠”说加以界定。有深圳媒体人认为,“深圳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历史……前一种历史时间很长,是所谓‘过去中的历史’。后一种时间很短,才十几年,是所谓‘行进中的历史’。” 而深圳“过去中的历史”需要用深圳考古发掘的历史遗迹和有关深圳历史沿革的文字记载加以证实。

作为我国南方古越族先民的聚居地,深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今日的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市民来自全国各地时,很少有人想起早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征服百越时,就已经拉开了这片土地上两千多年漫长移民史的序幕。据统计,现存深圳家族“凡有谱牒者,几乎全是历代移民” 。有趣的是,据史料记载,在最初秦帝国有意识向岭南迁徙的中原移民中,从事商业活动的“贾人”占了大多数

秦以后,汉代又出现了政府主导的中原对岭南地区的移民潮,汉越文化进一步融合。到南北朝时期,为了躲避连年战乱,北方百姓开始自发南逃至珠江流域。晋代时期很多北方世家望族也辗转迁徙进入广东,深圳布吉张氏、大鹏赖氏等家族族谱都记载了祖先在这一时期南迁的经历。 南宋末年,宋代统治者南逃,促成了岭南沿海地区的又一次移民浪潮。在这前后迁入深圳的,包括沙井陈氏、福田黄氏、松岗文氏、公明水贝陈氏、西乡温氏、罗湖洪氏等十多个至今仍然生活在上述地区的家族。清代前期,为对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清政府在广东沿海地区实行“迁海”政策,今天深圳市的大部分(时称新安县)都成为禁区,居民被迫北徙,流离失所。至康熙中叶,海禁解除,全面复界,在原来居民回迁的同时,还有大批来自梅州地区的客家人家族移居深圳,大多居住在今天龙岗区坪山一代,如坪山彭氏、刘氏、曾氏等。雍正初年,清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募百姓垦荒,又有大批客家百姓迁入深圳,清代客家移民在深圳聚族而居,保存了原有的方言和风俗。与原来居民以及已经被同化了的早期移民形成客家、土著之分。而时至今日,所有在改革开放前就居住在深圳的人们,无论在地缘文化上属于广府、潮州还是客家人,都被笼统称为“原住民”,以区别于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这片热土上创业、就业的“移民”们。可见,深圳的历史,是本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后内涵不断延展,多元地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历史。这片土地有着惊人的包容力,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移民在其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中,完成了从客居到世居、从客人到主人的身份转变。

深圳的历史考古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省文物工作队在深圳调查发现了20余处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遗址。“1982年至1986年,完成了全市的文物普查和复查工作,共发现古遗址或文物分布点上百处……1985年和1989年两次发掘面积627平方米,出土石器188件,时代为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1994年,深圳博物馆主编的《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对深圳早期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址进行研究,上编主要刊列了包括深圳市大黄沙沙丘遗址、大鹏咸头岭沙丘遗址、叠石山遗址、先秦遗址、南头红花园汉墓、南头东晋南朝隋墓、宝安南朝墓、宋墓、宋代砖瓦窑和唐至明清墓葬在内的10个深圳古代历史遗址的简报。 这些考古发现使得“深圳无历史说”不攻自破。深圳无历史的惯性看法,所体现的不过是大众对于深圳历史文化的无知,同时也说明,一方面深圳考古工作的开展和宣传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大众对于深圳的关注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并没有在深圳历史文化上。因此,正如学者云蔚成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一般人眼中的具有‘一夜城’美名的现代化城市深圳,它的文博工作不仅重要,而且也是大有作为的。”

关于深圳这座城市早期的历史沿革,1996年,高同星等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大辞典》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夏商时期,生活在深圳地区的人民为南越部族。公元前214年,深圳属南海郡。公元331年,东晋设东宫郡,郡治设在宝安县,宝安县当时管辖今天的深圳市。到宋代,深圳已是政治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1394年,深圳军事方面的发展达到鼎盛。1521年,深圳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欧洲殖民侵略的战争。1573年,明代在深圳设新安县,管辖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清代初期实行“迁界”,沿海省份内迁25千米,深圳在被迁之列。1684年,新安县复界,新安县成为客籍人聚居区域。1913年,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设在南头。1953年,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到深圳镇。

深圳的一些文化工作者已经关注到深圳是一个拥有历史积淀的城市,并积极著书立说对“深圳无历史”的观点进行辩驳。深圳平湖中学的陈海滨先生耗时5年写下《深圳古代史》一书,为深圳古代历史的展现贡献甚巨。陈海滨在新书研讨会上发言认为,“小渔村和文化沙漠的历史更能将经济特区的现实衬托得鲜明亮丽,讲多了也逐渐被市民接受,甚至津津乐道,将它当成了一种荣耀和骄傲”,同时,“贬低深圳的过往是为了烘托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圳就这样被稀里糊涂贴上了‘小渔村’和‘文化沙漠’的标签”。 当然,也有深圳学者认为深圳的历史文化有突出意义,第一个方面即是“深圳的历史相当久远……深圳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深圳历史同样短暂,恰恰相反,近年来的历史和考古研究充分证明深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总之,上述有关深圳具有悠久历史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丰富的考古挖掘资料和历史文字记载的基础之上的,并非口说无凭。

四十多年来,深圳备受世人瞩目,主要体现在其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非凡的经济奇迹。然而在这个非凡的经济“巨人”的背后,跟随着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的“身影”。所以,深圳学者杨宏海认为:“深圳不是文化贫瘠之地,恰恰相反,深圳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它在文化沉积上的丰厚之处。这其中既有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现代革命文化因素,也有当代市场文化因素。” 时至今日,虽然还是有人对深圳拥有历史文化积淀一说抱有怀疑态度,但是随着深圳历史考古的不断推进和相关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深圳的历史文化会不断为人所熟知,进而彻底改变深圳无历史的惯性看法。 5Whyi7nrkMvcLl7PfIdYSqzyj+6n2jA3dDucYDSCtjGqgbS3uiS11p9E5sxHk7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