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长眠在格陵兰

彭立红 刘平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部与加拿大仅隔一条海峡,东部与欧洲的冰岛隔海相望。格陵兰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Greenland),然而,现实中的格陵兰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春意盎然。格陵兰超过五分之四的土地为冰所覆盖,荒无人烟,只有西南沿海地区受暖流影响,气温略高,没有冰盖,地面生长地衣、苔藓和低矮的草丛,并有少量树木。

格陵兰岛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巨大,气候差异也巨大,是研究气象学的理想场所。岛上还存在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它们是研究早期地球构造的非常好的素材。为了获得气候变化和早期地球构造的第一手资料,魏格纳曾四次到格陵兰探险,进行实地科学考察。

第一次探险是在1906—1908年,魏格纳以官方气象学家身份参加丹麦探险队。他们第一次穿过冰盖,行程1100千米,首次获得了丰富的极地冷气团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第二次探险是在1912—1913年。魏格纳参加了当时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科赫船长(一位丹麦上校)领导的探险队。这次探险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冰川学和古气候学上。他在这次探险中收获很大,学术上除了大气热动力外,还在极光、云的光学、海市蜃楼的研究方面有所发现和建树。特别是,在漫长的极地冬夜,他对大陆漂移假说作了苦苦思索,终于下决心从气象学转向地质学,这是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转向。此外,这次探险使他积累了组织和领导极地探险队的必备经验。从这以后,他名副其实地成为德国极地考察界公推的领袖,并且出版了两本描述这次探险的著作。

第三次探险是在1929年初春至深秋,这是一次试探性的考察,目的是在陡峭冰壁间选择搬运重型设备(如人工爆破地震仪)的登岸地点,为后期探险做准备。

第四次探险是在1930年。实际上,魏格纳在1927年年底就领受了这个任务,但一直未能成行。在魏玛共和国政权日渐衰败而希特勒纳粹政权即将上台的前夜,德国政府焦头烂额,无法全力支持魏格纳制订的庞大探险计划。因此,从开始筹备那天起,千头万绪,内外交困,各种困难,纷至沓来,他不得不亲力亲为。各种繁杂的准备工作,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心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探险队终于可以出发了。

1930年4月,魏格纳和他的探险队终于抵达格陵兰。他们试图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假说。在严酷的条件下,魏格纳亲自做气象观测,还利用地震勘探法对格陵兰冰盖的厚度做了探测。

当时,在格陵兰中部爱斯米特临时基地里,有两名探险队员准备在那里度过整个冬季以便观测天气。然而冰雪和风暴使给养运输一再被耽搁。9月21日,魏格纳决定把装备给养从海岸基地运送到爱斯米特去。魏格纳一行15人乘雪橇在风雪严寒中艰难跋涉了一百英里。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但魏格纳决不回头。在零下65℃的严寒里,最后剩下两个人追随他。他们终于到达爱斯米特。这时,有一个同伴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

爱斯米特基地留有的粮食和给养亦很紧张,魏格纳担心,如果他仍留在这里,意味着有人将会断粮,每人定量已经是很少了。魏格纳决定返回海岸基地。

11月1日,队员们给他庆祝了50岁生日,他与他忠诚的向导,因纽特人维鲁姆森愉快地合影,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当天晚上,他请求维鲁姆森留下来:“我想您应该留在这里,您还年轻,正是生命兴旺时期。”

维鲁姆森坚定地表示,他愿跟随魏格纳一同返回海岸基地。

第二天,他们乘坐狗拉雪橇动身返回海岸基地。他们共带了17只狗,135千克旅途用品和盛满煤油的大白铁皮桶。出发那天气温是零下39℃,而前一天的气温是零下65℃。

谁曾料想到,这是魏格纳的最后一次进军……

好几天过去了,却迟迟不见魏格纳和维鲁姆森归来的踪影。通过无线电联络,也得不到回复。基地同事多次出动寻找,没有发现踪影。附近的英国极地高空气团探测基地得知消息后,派出了两架飞机帮助搜索,亦毫无结果。漫长的冬季极夜来临,大地一片黑暗,天气越来越恶劣,一切搜索工作不得不停止下来。这场大风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年4月,天空逐渐晴朗起来。于是,一支庞大的搜索队伍于1931年4月23日出发了……

搜索队在距基地285千米处,找到了他们喂狗的干粮箱子。说明干粮已经不多了,因此可以扔掉盛干粮的箱子了。到了255千米处,找到了一架雪橇;很快,不远处又找到了另一架雪橇。显然,由于严寒,途中有许多狗不断死去,雪橇被遗弃。现在,在255千米处,魏格纳和维鲁姆森两人仅仅只剩下一架雪橇了。再往前,找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许多小物件都展示了他们一直在前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是在同风雪搏斗、同严寒搏斗、同死亡搏斗中前进。

到了189千米处,找到了滑雪板。大家都认识,这是魏格纳的。离滑雪板约三米处找到了掩埋在雪堆里的滑雪杖。这意味着什么?魏格纳下一步该怎么前进呢?人们在掩埋滑雪板一带的冰雪中挖掘起来。先是挖出一些鹿毛,然后掘出了鹿毛皮,往下是魏格纳穿的鹿毛皮袄,再下面是他的一个睡袋。先见到他戴着手套的两只手,下面还有一张鹿皮和睡袋,魏格纳的遗体便静卧在上面。

他是那样安详,仿佛刚刚睡去,只是眼睛微微有些张开。他的面容甚至显得比活着时还年轻一些,只是在一级冻伤处留下了几个斑点。再看他的遗骸——无论外衣和绒衣,盔形帽和靴子,都整整齐齐。只是身边的烟斗、烟袋不见了。

大家对魏格纳的尸体和遗物作了认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连续几天的拼死飞速前行,加之气温过低,魏格纳死于疲惫过度造成的心力衰竭。

同伴们久久垂头,静立在这位卓越的科学领导者和亲密战友的遗体面前,向他致敬。然后,大家挖掘一个墓穴,重新埋葬了魏格纳的遗体,上面堆砌坚硬结实的大冰块,再放上他使用过的雪橇。有人把魏格纳使用过的滑雪杖劈开做成十字架,插在他的墓上。

魏格纳的下落终于弄清了,那么,他忠实的伙伴维鲁姆森呢?人们终于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很快找到魏格纳,是因为维鲁姆森按因纽特人的风俗,隆重地掩埋了魏格纳,构筑墓穴并标记清晰。然后,他拿走了魏格纳的烟斗和烟袋,还有魏格纳的日记——这些是与魏格纳并肩战斗生活的最后的物证了。维鲁姆森在将这些东西严密而精细地埋藏好之后,似乎又继续进发了,依然沿着魏格纳要去的方向。

人们在155千米处,似乎已经找到了尽头,自此维鲁姆森的踪迹再也找不到什么了。饥饿的狗死去了,维鲁姆森在此迷了路,也可能精疲力竭而死了,他年仅22岁……

魏格纳是科学史上极地探险的勇士。当他第四次前往格陵兰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学者了。名誉和成就没有成为他的精神包袱,舒适和享受也不能诱惑他。他一如既往,怀着真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又一次踏上了冰天雪地的格陵兰,最终不幸以身殉职。

在他以后,极地科学探险事业日益兴旺。直到目前为止,这些活动的核心手段仍然是魏格纳十分倡导的地震波的折射,核心思想仍然没有离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nk2BL9DRJL8fa/pmZ9LnBf1XeRuo20qC/6Sq9JcO6YMdSSdOecdWs02+gLidYm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