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第一次世界大战、科学与东西方世界

19世纪中叶后,英国持续200年的辉煌开始没落,逐渐丧失了对制造业的垄断优势,作为工业国的优越地位也正在遭遇强劲的敌手。英国工业亟需新的出口市场,这也刺激了科学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应付帝国扩张所遇到的新问题,科学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可是相对而言,德国科学教育和研究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与英国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德国高等学校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输送到工业实验室中去,在短短几年之中,原来主要由英国奠定基础的化学工业就变成德国新工业的一部分,并实际垄断了世界市场。

科学与战争之间关系的转折点随着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与以往战争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学第一次表现出对于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影响。当然,自古以来,战争始终比和平更需要科学。这并非是因为科学家好战,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更为急迫。各国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和平研究提供资助,却很慷慨地向军用研究提供大量经费,科学能研制出更先进的军事装备,而这决定着战争的最终胜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学家的协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科学家实行战争总动员。在这方面,开始时,德国人是有优势的。他们的职业科学家不但人数众多,而且与工业保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这是一个可以立竿见影的有利条件,且本来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而协约国不得不在战时临时拼凑科学和工业机构,英国终于在1917年仓促地成立了科学和工业研究部,美国则于1916年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战后,英国的研究部曾回顾说道:

战争一开始,就可以看出,科学的应用将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于是政府动员并征集科学工作者,显然这收到良好效果。过去国内一直呼吁英国工业和科学应该更密切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战争的迫切使这样的呼吁更显得有力。人们很快就发觉,对手若已经通过对科学成果的应用掌握了某些工业产品,将足以危及英国的利益。大家也普遍认识到,为了在平时和战时都能取得胜利,应该更充分地利用科学资源。战争的危险也为和平时期提供了教训,那就是,一旦战争结束,工业界就要面临一种新形势。如果英国要保持工业优势,如果英国工业品要在世界市场上继续站得住脚,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为了更充分地协调科学资源,也为了提前应对战后的新形势,政府设立了科学和工业研究部。议会还同意拨出100万英镑巨款来资助科学与工业研究工作。科学界与工业界领袖在周密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进而制订出合作研究的具体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然而然地迫使人们对科学在现代国家的功能,有了全新的、更主动的认识。人们意识到,科学如此重要,不仅决定战争的胜败,更事关和平时期的发展,因此,科学是一项国家事业,不能让科学处于完全无组织的状态,也不能让科学研究工作仅仅依赖民间基金或某些施舍的资助。人们明白,不论在平时还是战时,一个现代工业国的存在本身,就有赖于有组织的科学事业。探索自然资源,以及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资源,都需要科学,也只能依靠科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总有一些声音反对以政府角色来统筹科学研究工作,并努力将此论调合理化。这些声音体现了英国长久以来的保守思想传统,表达了对政府管理科学事务的隐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认识和争议,英国的科学改组工作始终处于混乱、三心二意的状态。政府和社会需要科学,却不准备付出成本。职业科学家本能地固守战前相对独立的地位,不愿受政府的主导。

因为战时的特殊情况,几乎所有人都毫无异议地服从国家需要,但平时,若把科学事务的主导权交由政府或产业,是否可行?这始终是英国政府、社会与科学界纠结的问题。不仅英国,几乎所有国家在制定科技政策的过程中,都是一种折中的态度,科学事业既不完全是有组织的,也不完全是独立的,主导它的机构可谓是重重叠叠,这种折中的效果并不特别令人满意。

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从战时应急状态中解脱出来,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在德国尤其如此。似乎在和平年代,德国人更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暴力所不能实现的优势。这一平静时期由于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其政治后果而告终。德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纳粹的狂热破坏了表面上牢不可破的局面。1933年之后,整个科学事业的结构已经面目全非。

眼下,西方世界官僚主义的泛滥使得科学事业的效率更为低下。现在麻烦在于,既无法让科学事业遵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自由发展,也无法有效地加以政策指导,使之为产业服务。在科学发展的这样一个新时期,由于仪器设备支出比重增加,有必要在有组织的协作中雇用更多的专业人士,这样一来科学经费肯定要比先前大大增加。可是,英国目前所提供的科研资助显然已不能满足科学事业的内在需要。也就是说,在西方,社会的需要既不容许科学照老样子继续下去,但又不能有效地帮助它另辟蹊径。

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苏联则出现了很不一样的局面。在沙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科学的重要性已经不知不觉地有所增加,但那时这种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普遍承认。1917年苏联革命以后,科学事业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培根的理想——利用科学为人类谋幸福——的确是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的一个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强调,应当把科学直接用于服务人民,而不是用于攫取利润。

沙俄时期的科学,力量极为薄弱,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又雪上加霜。此后,尽管面临巨大艰难,科学在苏联的重要性仍在继续增强。192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苏联开始把科学事业大规模、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作为改善国内民生状况的伟大运动的组成部分。从此以后,苏联的科学事业不论在人数和经费上,都有了持续不断的迅速增长。它完全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科学的进展深受经济萧条的影响。

当然,不能期望苏联科学事业在短时间迅速取得巨大成效,它需要多年的努力,甚至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熟。事实上,苏联科学要超过德国或英国还得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它已有的成绩足以证明,由政府来组织、统筹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新道路,为苏联科学事业提高自身水平和影响力开辟了广阔前景,这是目前西方国家科学和工业的脆弱而混乱的体系所望尘莫及的。 NuhjwCqlB9DfhbRLh9Arywqv7fFGIU7TUl3rhzGefNnU1famJJztsidqsb/2LT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