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青铜时代(约前3100—前1070)

公元前3100年左右,希腊地区进入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070年左右,之后青铜器开始为铁器所取代。青铜时代的希腊尚未进入拥有传世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对这个时代进行研究的途径主要是考古学。考古学家习惯上把青铜时代的希腊划分成三个区域,即希腊大陆、克里特岛和库克拉底群岛,分别命名为Helladic(源自希腊文中的“希腊”Hellas一词)、Minoan(源自传说中克里特王米诺斯Minos的名字)和Cycladic(取自库克拉底群岛Cyclades之名)。根据各个区域内部的考古材料,又各划分成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称为EH、MH、LH,EM、MM、LM,EC、MC、LC。

到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率先进入文明时期,随后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腊大陆以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中心的地区也进入了文明阶段。发现克里特文明的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Arthur Evans)用传说中克里特岛最有名的国王米诺斯的名字,将克里特文明命名为米诺斯文明(约前1900—前1400),而以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王国迈锡尼王国之名,将希腊大陆的青铜文明命名为迈锡尼文明(约前1600—前1200)。学界通常把这两个早期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

青铜时代早期,即约公元前3100至前2000年,希腊大陆、克里特岛和库克拉底群岛都出现了史前文化,其中以库克拉底文化最具特征。库克拉底群岛位于爱琴海中南部,由一系列小岛组成。这里的史前文化是以小规模聚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居民主要沿海而居,靠农业与渔猎为生。居民的住房最初是土屋,而后逐渐过渡到石屋。死者的墓葬靠近居民点,随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剑、大理石人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抽象的大理石人像雕塑。有学者认为,库克拉底文化的居民已形成复杂社会,因而它标志着爱琴海地区文明的兴起。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这一说法言过其实。

克里特岛和库克拉底群岛大约同时进入青铜时代,经过差不多1000年的发展,到公元前2000年之后,希腊最早的文明在这里兴起,其标志是大型宫殿建筑的出现。相比起来,我们对米诺斯文明的了解要丰富得多。这要归功于英国人阿瑟·伊文思的贡献。1900年,还在牛津大学研究象形文字的伊文思来到克里特岛,想要寻找象形文字的痕迹。在克里特岛中部的克诺索斯(Knossos),他发现存在丰富的古代遗迹,乃开始发掘,从而发现了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这是一座巨大的王宫,伊文思用了足足5年的时间,才把它全部发掘出来。它最高处多达4层,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如此巨大规模的建筑,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这说明王宫拥有足够的权威来动员社会资源。王宫中设有议政厅,中间设王座,左右摆放石凳。宫中还有多间大型储藏室,其中摆放成排的巨型陶缸,用以储藏食物。这些都说明,王宫曾经统治一个繁荣的王国,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统治权威。除了克诺索斯以外,在菲斯托斯(Phaestos)、马里亚(Mallia)和扎克洛斯(Zakros)等地也发现了较为大型的王宫遗址,说明当时的克里特岛存在一系列的小王国。

公元前1450年左右,除克诺索斯的王宫以外,克里特岛上的所有大型居民点都遭到毁灭性打击,而克诺索斯也在公元前1375年左右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对于这场剧变的原因,学者们无从确定,或以为是地震所致,或以为是内部冲突或者迈锡尼文明入侵所致,但均因无法令人满意而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无论如何,其间在希腊大陆兴起的迈锡尼文明进入全盛时期,其居民乘乱进入了克里特岛,并在此定居下来。

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迈锡尼诸王国曾经联合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又称伊利乌姆)。希腊最早的史诗作品中有8部围绕这场战争展开叙事,其中两部得以幸存下来,这就是希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870年,德国自学成才的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成功地发掘了特洛伊遗址,接着又对迈锡尼和提林斯等遗址进行发掘,从而开启了迈锡尼文明的考古学研究。然而,学者们一致认为,成型于公元前8世纪后期乃至前7世纪初期的“荷马史诗”并不能反映400多年以前的迈锡尼文明的历史面貌。因此,对于迈锡尼文明的研究需要依靠其他资料。

幸运的是,迈锡尼文明的文字被成功释读出来了。当初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掘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两种史前的泥板文字,他把属于米诺斯文明的泥板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A,把属于迈锡尼文明的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B。这些泥板文字本是王宫里的记事档案,由书记官刻写在泥板上,晒干后暂时保存在王宫的档案室里。但在公元前13世纪末迈锡尼文明毁灭之际,诸王国的王宫先后被大火烧毁,那些泥板被烧成陶片,使这些本来只能短期保存的文书得以幸存下来。也是由于这个偶然的原因,现存线形文字B的泥板文书基本都属于迈锡尼文明末期的档案资料。1952年,英国一位名叫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的建筑师成功地释读出了这种文字,因而线形文字B的泥板文书成为研究迈锡尼文明的重要资料。 米诺斯文明的线形文字A因遗存量少而至今无法释读。

当然,除了泥板文书之外,那些被大火烧毁的王宫遗址本身也是重要的研究资料。其他的考古资料主要包括墓葬及其随葬品,还有少数宗教崇拜中心的遗迹。根据在派罗斯(Pylos)王国遗址上发现的泥板文书资料,我们大致可以非常粗略地勾勒出迈锡尼文明的社会与政治轮廓。王国的统治者称为wanax,即后来“荷马史诗”中所称的“王”。他们似乎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对此我们虽然无法清楚地知道,但从王宫建筑的巨大规模、王宫集中了涵盖多方面的经济生活档案等线索判断,王国的政治经济活动似乎是以王宫为中心的,因而通常被称为“以宫廷为中心的社会”,其经济亦被称为“再分配型经济”。不过上世纪末以来,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王国中央集权的程度可能受到夸大,地方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同时,王宫对于王国经济的动员并非总是直接干预,而是不得不依赖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间接方式。

在君王之下,存在一个包括军事统帅(lawagetas)和“臣下”(telestai)在内的官僚贵族集团,他们似乎也占有较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巴昔琉斯”(后来在古风时代上升到“王”的地位)的地位则似乎相对低下。对于王国普通成员的状况,我们所知甚少。但王宫的部分经济档案似乎是关于平等份地的档案,说明王宫很可能给社会部分成员提供份地,而他们对于国王或者王宫承担某种义务。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直接从事服务于王宫的劳动。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时代用于表示“民众”或者“人民”(多里安方言称damos,阿提卡方言称dēmos)的词,在线形文字B中已经出现,称为da-mo。但这是否意味着民众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权利,就不得而知了。

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可靠的传世文献记载,爱琴文明研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必须具备专业的考古学训练,还要掌握线形文字B。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人涉足古典考古学和线形文字B,所以并不具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的基础和条件。 HXXWq5Aztty9Gc4Vm6yMXrxTW2e/MEJLAJITTBFE5jPFTavJ5aeoX2LNq3DfL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