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制造业。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路径不同,时间有先有后,模式也各具特色,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快速崛起的过程中都以制造业的增长为支柱。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目前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每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制造业的兴旺,才是国家强盛的象征。当今制造业不仅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而且已成为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充分的能源供给,便捷的交通和通信设施,丰富多彩的印刷出版、广播影视和网络媒体,优良的医疗保健手段,可靠的国家和社区安全以及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均需要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决定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和地位。
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呼吸机、防护服、检测试剂盒、医用级口罩等严重短缺,给“抗疫”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应对重大卫生安全突发事件能力不足,致使病毒大范围蔓延扩散,将波及国家安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考验政府、科研机构、医疗系统的反应、控制能力外,制造业遭遇严峻挑战。除了迅速调整制造业布局,争分夺秒快速生产短缺的医用物资外,别无他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组织快速响应,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敏捷柔性等能力。一言以蔽之,高水平的、敏捷灵活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制造业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后盾。
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组成。数字产业化,也称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就是传统产业的一员,传统产业数字化必然包含制造业的数字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2017年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为6.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数字融合部分规模为21万亿元,占GDP的25.45%。其实最为大家关注的互联网行业,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上市互联网公司总营业额达1.4万亿元。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8%。数字化产业规模达到6.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1%,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20.49%;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继续占主导位置,2018年产业数字化部分规模24.9万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79.51%。在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在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位置,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比远远高于数字化产业的规模,说明我国数字化技术、产品、服务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对其他产业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几年来,在各种媒体的支持鼓动下,人们的目光被引向谷歌、脸书网、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使大家认为“互联网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未来。其实,世界上有一个人们熟悉,却未必很关注,而其市场规模堪称巨大的产业——电信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虽然更容易吸引眼球,但它们的产业规模远不及电信产业。例如,2016年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收入一共只有3800亿美元,其中谷歌一家就占了1/4,再算上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美国的脸书网、亚马逊和易贝,就剩不了多少份额了。而同期的全球电信产业,包括设备和服务,总收入高达3.5万亿美元。即便扣除华为、思科和爱立信这些设备厂商的收入,只算电信服务,也高达1.2万亿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18年全年GDP同比增长6.6%,首次突破90万亿元;中国工业GDP为305160亿元(约30.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中国制造业GDP264820亿元(约26.5万亿元),同比增长6.2%,中国金融业GDP为69100亿元(6.91万亿元),同比增长4.4%;中国房地产GDP为59846亿元(约6万亿元),同比增长3.8%;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GDP为32431亿元(约3.24万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1-22)
不可思议的是,占中国全年GDP四分之一以上的制造业不太被人关注,而产值占比小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公司)却备受人们的关注、热议与追捧。数据摆在眼前,事实胜于雄辩,也不知是那些学者、记者漠不关心,还是熟视无睹?从国际经验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就在于制造业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实体经济,人类更无法离开现实物理世界永远生存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事实是互联网虚拟世界也是由信息基础设施建成的)。即便你是互联网公司的大亨,亦是如此。埃斯特·戴森在其撰写的《数字时代的生活设计》一书中写道:“因特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形成群体。”但是她又说,它不能取代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不可能在网上分享落日的美景、热水澡桶和一顿美餐”。
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将无法实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普遍提高。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也就没有今天的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网络协议/软件,又何谈互联网?又怎么会造就今天的互联网产业,更不要奢谈什么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也不可能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家主权就会被任意践踏。
前面的数据强有力地证明:我们会热烈拥抱蓬勃、健康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但我们也绝不能奢望靠几个互联网企业就能支撑中国实现中国梦。中兴、华为事件如醍醐灌顶,应该能让大家的头脑清醒了。我们必须振兴和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业如果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系统(技术)、高端工艺装备、软件工具等支撑,没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造模式引领,中国将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梦呢?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2018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论述一脉相承,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202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必须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发展越是面临困难挑战,就越是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有效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冲击。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迫使制造业变革其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以便解脱其对现代生产力的束缚,使现代生产力的能量能够正常、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制造业蓬勃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转型的中国制造业一定能支撑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