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外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

“学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术分类或科学分支,亦称研究体系,二是指教学科目或教材体系。 学科体系主要反映该学科研究内容的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就研究内容层面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而言,作为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国教育史”至少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客观存在的外国教育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即作为人类主体认识对象的客观史实;第二,人类主体对于外国教育历史现象和外国教育历史过程的主观性认识活动及认识结果,即外国教育史研究;第三,人类主体对于外国教育史研究活动本身进行的反思、研究和探讨,即外国教育史学;第四,从更为抽象的意义上对外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结构、性质等哲学层面问题进行的探讨,即外国教育历史哲学。 就广义的学科范畴而言,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主要分为外国教育史研究和外国教育史学两个部分。

一、外国教育史研究

外国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具体的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各历史时期外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历史进程,总结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外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具体而言,外国教育史研究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发掘、考证与梳理外国教育历史的事实;描述、分析与解释各教育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再现教育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育进步的历史过程。随着教育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外国教育史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常又会从不同维度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划分,比如按照外国教育历史发展顺序,将外国教育史分为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现代教育史和外国当代教育史;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将外国教育史分为外国教育思想史和外国教育制度史。

二、外国教育史学

随着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及研究者学科意识的增强,外国教育史学者对外国教育史学科及外国教育史研究活动进行了反思、研究和探讨,外国教育史学即是这种反思、研究和探讨的结果。

就研究对象而言,外国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具体的教育历史问题,也不是宏观的教育历史现象,而是就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包括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社会功能、外国教育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外国教育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以及外国教育史研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学术素养进行研究与探索。

在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上,外国教育史学与外国教育史研究也表现出明显不同。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析历史上的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为解决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外国教育史学的研究目的则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教育史研究水平,深化人们对教育历史的认识。我国教育史研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为发生学和“历史动力学”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历史学方法;我国教育史学所采用的主要是历史哲学的方法。

目前,外国教育史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其研究内容已扩充为外国教育史学史研究、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外国教育历史哲学研究等。

(一)外国教育史学史研究

确切地说,教育史学史研究应为教育史学科史研究。 具体到外国教育史学科,主要是指以外国教育史学科为研究对象,揭示外国教育史学科发生、发展过程、规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活动,具体包括外国教育史学科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状况的回顾,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规律的探讨,外国教育史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等。

(二)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功能与作用研究,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研究,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教育史学方法研究,外国教育史料学研究,外国教育史跨学科研究,外国教育史学评论研究及外国教育史研究者素养研究等。

(三)外国教育历史哲学研究

外国教育历史哲学研究主要是指对外国教育历史进程进行抽象的理论研究。外国教育历史哲学研究强调对于教育历史作出形而上的抽象和诠释,注重对教育历史发展基础、动力、结构、性质等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人类教育历史是关于过去教育活动的历史,但人们对教育历史的认识,却需要超越具体教育历史事实的搜集和认知,还要能从教育历史事实中抽演出某种普遍性的教育历史联系和教育变迁规律,“亦即应将编年史的记录提升到一种思想理论的高度上来,寻求历史发展变化的某些规律和法则,从历史事实中抽绎出意义,或者是给历史事实赋之以意义,从而把历史事实归纳为一种理论体系”

三、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外国教育史学的关系

在构成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和“外国教育史学”之间,存在着值得重视的学科联系。

首先,就二者出现时间及研究成熟度而言,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早于外国教育史学的出现,其研究成熟度也远高于外国教育史学。

其次,尽管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外国教育史学在出现时间、研究成熟度、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未成为二者保持内在的、实质性联系的障碍。一方面,外国教育史研究为外国教育史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材料和前提,是外国教育史学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对学科发展的自觉反思,外国教育史学研究为外国教育史研究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最后,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成熟和完善,有赖于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外国教育史学的共同发展。就整个学科发展而言,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存在使外国教育史学科成为可能,而外国教育史学的出现则反映该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学科自觉性。外国教育史学是教育史研究走向高水平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为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提供可能,它与外国教育史研究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 TLUWC5U2i9uYNywyIiaYkx0hQPeq+vl7GlkowEyZjhUHFeMBQO1k3UY6seykjN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