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俄国人爱伦堡眼中的毛泽东
——国外第一篇毛泽东传记

如果说,中国国内最早发表的毛泽东传记(介绍其生平的文章)是第一章提到的《共党主席——毛泽东》(1932年7月),国外最早发表的毛传,就是苏联的国际时事杂志《国外》(За рубежом)第31期(1934年11月)刊载的《毛泽东——略传》(Мао Цзе-дун—Очерк)。在此之前,苏联报纸《真理报》及共产国际机关杂志等报道中国革命时虽然也常提到毛泽东,但记述、介绍毛泽东生平的专文登上杂志,尚属首次。《国外》是专门介绍和评论各种外国时事问题的杂志。该文作者是俄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爱伦堡(ГеоргийБорисович Эренбург, 1902—1967,图30)。他曾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访华,后来成为苏联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史学者。 他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访华,极有可能与国民革命时期来华的众多苏联人一样,是为了支援中国革命。

图30 爱伦堡

爱伦堡的这篇毛传很短,只有1页半,但却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十分有助于了解当时苏联如何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探究后来流传开来的毛泽东形象的原型。该文此前几乎不为人知,故笔者将全文译成中文,附于本书末尾,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其版面(图31)右上角可见毛泽东肖像,即上文曾略做介绍的那幅版画;原稿是上述1927年国民党干部的合影,作者是苏联女版画家克里茨卡娅(А. М.Критская, 1898—1984)。其下“毛泽东同志”五个汉字形态自然流丽,应出自某位中国人,而非版画家本人之手。

图31 《国外》第31期载《毛泽东——略传》

实则,同年爱伦堡还曾编纂过介绍中国革命运动的《苏维埃中国》(详见上文第54、55页),并由苏联共产党系统的出版社刊行;而爱伦堡在此前后写成的另一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就是这篇毛传。那么,这篇短小的毛传是怎样描述毛泽东的?

首先,该传通篇以肯定的语气把毛泽东描述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杰出领袖。文中称:“这一时期〔北伐时期〕,毛泽东是湖南与湖北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在农民中间。他与农民一起站在斗争的中心”,明确说毛泽东是亲身参加农民运动、和农民在一起战斗的优秀革命家。值得关注的是,文中还引用了毛泽东发表于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毛肯定农民革命“过火”现象的下列名句: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接下来的“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传记则没有引用;可能是觉得“不是请客吃饭……”一句已足以令读者对毛有关革命的思路、态度有强烈印象。引用最有毛泽东特色的文章、段落来介绍他的特点,爱伦堡对中国问题的了解之深于此可见一斑。不过,苏联介绍《考察报告》,爱伦堡此文并非首次。《考察报告》在中国发表后不久,共产国际的机关杂志《共产国际》的各种语言版本即曾予以刊载。俄语版是1927年5月号,标题为《湖南的农民运动》。这也是毛泽东的著作首次被介绍到国外。

不过,《共产国际》刊载的这篇文章没有署名,读者并不知道作者是谁。观诸该文翻译、发表的1927年5月,当时共产国际不满于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试图纠正农民运动中的“过火”问题,加强了批判,并指示要立即实行土地革命。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的报告被翻译、发表,显然反映了共产国际欲利用这篇报告明确表示:中国的农民运动正如火如荼,第一线中共党员的报告不也持肯定态度吗?而现在的中共中央竟然在拼命阻挠运动,这样的中央领导必须罢免!

译载报告的目的如此,自然就没有必要注明报告作者的名字。也就是说,莫斯科在1927年所需要的,是对农民运动“过火”行为表示肯定的中共一线党员的态度,而不是毛泽东的声音。实际上,当时还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提到毛泽东的这篇报告。他说:“一些同志或许读过那篇报告,我们的鼓动家在这篇报告中记述了他的湖南省之行。报告写得极为出色,很有意思,而且反映了生活。” 不过,当时的布哈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恐怕不会想到,湖南的这位“鼓动家”日后将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而名震全世界。

但这篇报告在七年后再次被引用时,已经不是为了让人知道某位“鼓动家”,而是为了介绍毛泽东其人。中国问题专家爱伦堡查明《湖南的农民运动》这篇匿名报告原来出自毛泽东之手,于是引用到自己写的毛传中。但在引用时,爱伦堡似乎并未使用《共产国际》刊载的译文,而是比对了中文原文。因为,在《共产国际》所载译文中被省略、删除的某些语句,在《毛泽东——略传》中仍有引用。

对介绍毛泽东而言,引用多年前的中文原文,应该说是恰当的选择;而考虑到爱伦堡还描绘了毛泽东活跃于农村革命一线的形象,他对作为农村革命领袖的毛泽东的评价,无疑是很高的。而从当时苏联的意识形态和宣传部门的构造看,这种评价和认识应该不单纯是爱伦堡个人的见解,而是反映了更高层组织的态度。提到毛泽东,人们都认为他一直受到共产国际及苏联的冷遇和排斥,莫斯科从未把土生土长的革命家毛泽东当作自己人;但是,起码从爱伦堡的毛传来看,此类评说是不正确的。更接近事实的看法或许是,当时的莫斯科对毛泽东作为革命家所拥有的素质和能力,是颇有好感的。 pRSJEc5R/McAFZrLw2RcPwycgPj894C7lAQC+8vEJ1zLAH1PhVqHDYfDbXiEe3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