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毛泽东肖像的出现

共产国际误报并悼念毛泽东“病逝”四年后的1934年,也就是法国读者开始读到收有毛泽东照片的宣传册的那一年,莫斯科也有刊载毛泽东照片、肖像的几种刊物相继发行。图19、20即其中两张。不过,刊载这两幅肖像的刊物都只记录了刊行年为1934年,无从判断孰先孰后。图19收于爱伦堡编写的《苏维埃中国》(Эренбург, СоветскийКитай),图20则收于《苏维埃在中国——资料文献集》(Советы вКитае: сборник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документов)。前者是对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历程和现状的解说,单行本,约140页;后者则如书名所示,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文献资料集,近500页。

图19 《苏维埃中国》载毛泽东照片

图20 《苏维埃在中国——资料文献集》载毛泽东肖像

将这两张肖像与前文所示法文版《今日之革命中国》所收照片(图16)加以比较可知,这三张肖像显然来自同一源头。关键证据是人物的发型和领口处的白色。同时出现在1934年的这三幅肖像无疑是毛泽东本人的,其源头也能够确定,那就是图21所示纪念合影。

图21 国民党干部纪念合影(圆圈处为毛泽东)

该合影摄于1927年3月,地点是武汉。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国民党的干部,上方说明文字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开会日纪念 中华民国十六年三月十日在汉口”。用圆圈标示的就是毛泽东,放大后即图22。

图22 合影放大后之毛泽东像

前一章介绍毛泽东生平时曾提到,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曾是国民党的干部,而且地位不低,是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所谓“候补”,就是在正式委员因故出现空缺时,可以递补正式委员。因此,候补委员也能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所以才在开幕之日与其他国民党干部合影留念。这张合影中,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前排中央)左边是孙科(孙中山长子)、右边则是宋子文(宋庆龄胞弟),都是当时武汉政府的显要人物。

把图22与上述法语宣传册所收毛泽东的照片(图16)、苏联编刊的《苏维埃中国》所收肖像做一比较可知,1934年在国外发表的这三张肖像,都来自图21的武汉合影。最明显的是,图16中毛泽东的背后,还可看到合影中站在后方的人的左臂。这是因为用合影复制图16时,这部分没有清除。清除后的就是图19,而参照图19绘制的,就是图20。如果只看图20,或许还拿不准是不是毛泽东,但将其与原照片摆在一起,就一目了然。顺带说一下,现在流传的图23所示肖像,在中国一般被解释为1927年时或国共合作时期的毛泽东;但一望便知,这也是从上述合影加工而成:剪裁背景之外,脸部轮廓和表情均做了调整。

图23 由合影调整而来的毛泽东像

从1927年国民党干部的合影中剪裁、加工的毛泽东照片收入苏联1934年编辑、发行的宣传刊物,意味着当时苏联留有这张合影。苏联持有国民党的照片并不奇怪,因为当时苏联是国民党的最大援助国。孙中山推动的国共合作,其方针是“联俄容共”,原本即包括与苏联积极合作;实际上,苏联曾向中国派遣为数不少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顾问,还支援过大量的武器和资金。所以,国民党干部将在正式场合拍摄的照片送给友邦,有充分的理由。但是,国民党和苏联的友好关系,在这张合影拍摄后不久,即随着1927年7月国共分裂而宣告结束;同年底,苏方人员被查出曾参与共产党密谋发动的广州起义,直接导致两国断交。也就是说,这张合影差一点就到不了苏联。到了1934年,或许是驻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团中有人偶然发现其中有毛泽东,于是,正在编辑中国革命宣传册的代表团成员王明、康生就把毛泽东的部分单独剪裁下来收入宣传册,后来经过再加工形成图19、20,并被收入苏联编刊的刊物。

以1927年的合影为源头的毛泽东肖像,后来被苏联的各种刊物采用。图24—28即其中一部分。其中,图24、25被用于类似上述法文版宣传册的介绍中国革命历程的刊物, 图26—28则被直接用于宣传毛泽东的刊物, 如传记、著作集等。虽然画面格调、笔触浓密各不相同,但很显然都是由同一照片派生而来。就印象而言,共产国际的机关杂志刊载的图27等显得精明强干,版画版的图26眼窝深陷、眼光犀利尖锐;而图25(1937年)则表情柔和,但稍显稚嫩。如此看来,源自同一张照片的肖像,因笔法和加工方法不同,给人的印象竟有如此差异。

图24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载毛泽东肖像

图25 《民族及殖民地问题》载毛泽东肖像

图26 《国外》载毛泽东肖像

图27 《共产国际》载毛泽东肖像

图28 哈马丹《中国人民的英勇领袖》所附毛泽东肖像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肖像,直到1937年仍然在使用。由于原照片是1927年的合影,所以,苏联读者在1937年看到的,是年轻十岁的毛泽东。而在同一年,斯诺已经在陕北见到毛泽东,结束采访并着手撰写《红星照耀中国》;其部分采访记录也于前一年即1936年11月,在《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前先行发表在上海的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并且附有毛泽东的照片(图6)。然而,这些信息似乎并未传到苏联,或者如本书第七章所述,苏联对《红星照耀中国》评价不高,于是没有使用斯诺拍摄的毛泽东近照,而是图省事,沿用了原有肖像。

此外,1935年,一度误载“其貌不扬”的素描像的美国杂志《今日中国》也把毛泽东画像换成了用上述合影加工而成的肖像(图29),而且1936年、1937年都在使用。或许该杂志也已看到苏联的刊物《国外》刊载的毛泽东画像(图26)。

图29 1935年《今日中国》载毛泽东肖像

就这样,1934年以后,苏联的不少刊物开始刊载毛泽东肖像——虽然已是多年前的旧照。与此同时,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为人的文章,即毛的传记——已不再是误报、臆测——也开始出现。那就是附有图26的传记文章《毛泽东——略传》。该文此前几乎不受关注,但却是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第一篇毛传,对于探讨当时苏联如何认识毛泽东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下一节将就此进行考察。 6e7iRyetWi2Dl+Oflw4QuJm50lRctyZ03sJbIg7OeixOXjPXdRqfmFObwFyd/y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