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是崔挽明计划的第一站,也是华河省邻近省份的一个试点,之所以先来这里,除了这里有盐碱地带,更重要的是,此地极为贫困,老百姓靠种中药和采集山货为生,山地种上玉米也要靠天吃饭,而山洼里的水田,全都是盐渍土,连条泥鳅都没有。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新村的老百姓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简直天方夜谭,村民的口粮全靠买,年头不好,中药没收成的时候,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活。
地区经理已经联系上崔挽明,下车之后就直奔目的地。
眼前的一片死寂哪有生命的迹象,天热的缘故,简陋的民房外面一个人影都看不着,臭气熏天的盐碱泡子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令人窒息的酸味。
“崔总,你看看,这地方真不行。张磊跟我联系的时候我特意考察过,这土质没办法种庄稼的。”区域经理小何向崔挽明介绍这里的情况。
崔挽明指着眼前这一百多亩地,皱着眉头说道:“大家听好了,既然是啃骨头,就一定要把最硬的啃下来,这里地势低洼,土里的盐分排不出去,正好检验一下咱们的设备和思路。这里条件越艰苦,就越能体现出咱们工作的难度,也才能更好地树立典型。这是咱们的第一站,需要多花点时间研究经验。”
崔挽明鼓动完大家,回身问小何,“村长那头什么意思?听说还有点问题?”
“问题还不小呢,崔总,整个村,找不出一个会种稻的人,关键是大家不相信这个东西,没有人来承担种植任务。”
崔挽明看了眼盐泡子,“走,带我找村主任去,张可欣,你带大家把地图做出来,取土样装好,明天给公司邮回去测试。”
布置完任务,在小何带领下来到了村主任家,村主任是个五十出头的大汉,他正躺在阴凉的吊床上闭目养神,家里连条狗都没有。要不是敲门声大,他都听不着。
他也奇怪,全村一百来户人,这个时候大家都窝家里睡觉,谁会来敲门。开门一看是小何,村主任头都大了。
“又来,跟你说了,你那个东西没人搞,走走走。”正要把人往出赶,崔挽明凑了上去。
“大哥您好,这个事由我负责,我姓崔。是这样啊,何经理跟你也详细谈过,我这次来呢,就是要把事情做成的。不会种稻子不怕,我们有专家指导,而且我保证,头一年的生产投入不用你们花钱,只要按照我们说的做,把地看管好了就算成功。怎么样?”
老汉光着脚掌,回身往院子走去,从一口石缸里舀了一瓢水咚咚喝进肚子,望了眼天上的太阳,“看看这天,你们好好看看,我这里老天爷是看不见的,你们要在那盐泡子里种出大米,那就是做梦嘛,怎么可能,前几年村里人尝试过,种子扔进去,连芽都发不出来。骗鬼的把戏嘛。你们也不要浪费时间,我们也没时间跟你们搞这个。”
说着,他又躺回吊床,闭眼继续道,“上面给我们派来了一个种草药的大学生,说来帮我们脱贫,他一来啊,我这个村主任就要下岗咯。等他来了,你们找他谈,我管不了这些事了。”
崔挽明一听有大学生来扶贫,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国家正在搞精准扶贫工作,跟大学生沟通肯定要强很多,但那是以后的工作。
眼下只有老村长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没有他此事成不了,不管是田地规划和插秧管理,都需要人手。这里偏远,大型农机具根本进不来,只能用小型农机,但即便这样,这里也找不出一台可用的旋耕机和耙地犁,只有几头精瘦懒散的老黄牛。
崔挽明蹲到老汉跟前,不慌不忙说道:“大哥,我们打算一亩地投入一万块的设备费,生产人工费五千块,你看我开出的条件如何?”
那老汉一听,眼睛一下撕扯开,扯着嗓子,差点从吊床上摔下来,小何赶紧上手扶住。
“多少?你掏钱?”
崔挽明笑道,“没错,一亩地一万五千块的成本。”
老汉跳了下来,绕着崔挽明走了两圈,讥笑道:“你们在这骗鬼呢?走走走,疯了?你们要给这么多钱种地?鬼才信呢,走走走。”
崔挽明知道,不论他怎么解释都没有用,这件事不是通过什么政策宣传能解决的。他也理解,老百姓穷怕了,对希望二字也都近乎绝望了,在生存受影响的前提下,任何突如其来的美好都将被戒备心挡在外面。他们潜意识认为,世间的美好是不会降临于此的。
这成为阻碍崔挽明沟通的最大难点。
出了村主任家门,他对小何说,“走,咱俩到村里转转,看看大家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百来户人,没有自来水,全村四五百人喝水靠的是山泉水,水源距离村口两百来米,每家都要挑水喝。新村靠近山林,大家都不烧煤,做饭都靠柴火。全村没有通外面的路,没有一辆可出行的机动车。
这些年里,崔挽明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他研究生期间第一次上三亚南繁的时候碰见过的黎族人家。他在想,在中国,还有多少偏远地带的老百姓过着这样的生活,随便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已经找不出这样简陋贫困的生活例子。
崔挽明看完大家的处境,蹲在村口久久不能平静,他朝小何要了根烟,抽了几口,看了看时间还早。
“小何,走,出去一趟。”
为了崔挽明这事,小何弄了辆15座的商务车专门负责接送,停车点到村口需要穿过一个竹林,中间勉强有个小道,顶多能供牛马通过,车根本进不来。
崔挽明出来是想给村民买点米面,他们太难了,这么多人困在山间,靠老天赏饭吃,这等于赌命。但他们又似乎无从抉择,至少没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干,怎么才能走出困境。
来回两个多小时,崔挽明才从最近的镇子拉回来一车米和面。到地方后,让小何进村跟老乡把牲口借出来,就这样,大约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一整车的东西摆在了村长家门口。
太阳渐渐偏西,睡了一下午的人们渐渐睁开了双眼,他们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世界,有的人尝试着走出家门,到了做饭的时间,大家又都活跃了起来。
这时候村里的广播响起分大米的消息,村主任的说话声有些不平稳,上下起伏,但也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时间,村里大小胡同人流涌现,就像泄洪而出的水流,在这小小乡村,这恐怕算得上意外惊喜了。
小何有序地维持着大家排队,让一切看起来都尽量和谐。崔挽明和村主任在前面负责发放,按户分配的原则,保证每家都分到等量份额。
等发完最后一户,太阳已经落下山头。
张可欣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百亩地的地图绘制和土壤取样,崔挽明看着他们,笑了笑,“怎么样,情况如何?”
张可欣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嘴唇起了一层皮,“有没有水,喝水,先喝水。”
村主任一听,急忙跑回院子,舀了一瓢出来,拖鞋都顾不得穿,递给张可欣。
崔挽明看着大家,坚定地说道:“万事开头难啊,这些苦要吃,也必须吃。这就是咱们的工作,大家辛苦了,今天就到这,晚上回去开会,计划明天安排。”
“老大哥,添麻烦了,我们先走,跟你说的事,希望您考虑。我们还会再来,请您放心,我们尽量把你们这盐泡子变成良田。”
没等老村长回话,崔挽明便转身下了山。
老村长手里握着葫芦水瓢,看着下山的一行八人,心里一股暖流冲上脑海,眼睛一下就酸了。
老天爷,真的会发生这种事吗?盐泡子真的能变良田?
对村主任来说,这是个特殊的夜晚,他不敢相信崔挽明说的话,但又不得不相信,一个能自掏腰包让大家吃饭吃面的人,又怎么会信口雌黄欺骗他们呢?他在自己的烂被子里翻滚了一晚,终于做出了决定。
回到驻地的崔挽明,饭后联系张磊和甘霖开了个紧急会议。会议交代了眼下民意沟通的复杂性,强调了沟通手段和解决措施,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深入民心,走到民众心坎去,切实听取民众需求,发现民众需求。
“老百姓是缺乏表达能力了,他们是家庭式成长起来的群体,先天就欠缺和外界沟通的能力,他们的真心话只说给家里人听,甚至于家人之间也不说心里话。家庭之间,家庭与外界之间的沟通成了他们排外的戒备心理来源。不了解大家,工作就没办法开展,永远站在大家需求的角度看问题。”
崔挽明作为企业代表,说出这种话是极为难得的,这完全是一个身处公务岗位的人才会想到的话。作为盈利的企业方,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企业有这样的人,何愁发展不好。
有了崔挽明定下的基调,张磊和甘霖也就有方向了,出发的第一天就碰壁,这给崔挽明此次工作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