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盛刮胡子刀架的塑料盒

我于1935年夏天到了德国的柏林,临时在大街上一个小杂货铺里买了一个盛刮胡子刀片架的小盒,颜色是深紫的,非木非金属,大概也是一种什么塑料制成的,并不起眼儿,绝非名牌,我临时急需,顺便买来而已。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并不特别重视的小盒,竟陪伴了我六十多年,到现在我仍然天天用它,它仍然完好无缺,没有变形,没有损坏。我日常使用的钢笔、小刀之类的东西,日常穿用的衣、裤、鞋、袜等,早已不知道换了多少代,独独这一个小盒子却赫然在目,仍然像六十多年以前那样,天天为我服务。

这个小盒子是见过大世面的。它在德国陪了我整整十年,在瑞士陪了我半年,又陪我经过法国和越南回到祖国。我在亚洲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四下日本,五赴印度,两访韩国,至于中国香港和澳门都曾留下我的游踪。非洲我走过大半个,短期的出国,以及在国内的旅行,更无法统计次数。衣服屡屡更换,用品常常翻新,以不变应万变者,唯此一个小盒。

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最初并没有感觉到。1965年,我在农村中搞“四清”。有一天,小盒忽然不见了,我急得满头大汗,怀疑是房东小孩由于好奇拿去玩了。后来忽然又神奇地找到了它,心中大喜。从此我才意识到它对于我的重要性。在牛棚中,自己的性命就悬在牢头禁子的长矛尖上,谁还有胆量和兴致去刮胡子。囚首丧面,古有明训,胡子拉碴,习以为常,同我的小盒子真是久违久违了。一想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到现在又已过去了三十多年,而小盒仍然在我的洗脸盆中。一看到它,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温暖。我这位终生陪伴我的老友,忽然变得大了起来,大到充天地塞宇宙。它是我这个望九老人一生坎坎坷坷的见证人。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觉有点好笑起来。我这不是博士买驴,满纸三张,不见“驴”字了吗?其实,我的“驴”字是非常清楚的。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出一件微不足道的器物而能六七十年不变形不磨损的?我敢说:没有!没有!在这一件小事儿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德国民族的严谨与真诚。在当今全世界大声吆喝争创名牌的喧嚣声中,一个沉默不语的德国制造的小盒子,给了我们最高的启示。

1999年3月12日 nMsgr8e9p0n2MK4VJUq1TKw1mvWXxoSw9n1HHGZQLJJkt0qqZBWhPYfBKBrxLJ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