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如果人得病,就是阴或阳出现了偏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什么叫“知道”?方向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黄帝提出的“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问题,黄帝的老师岐伯是怎么回答的呢?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岐伯讲的第一点是什么?“知道”。什么叫“知道”?我们现在把“知道”当成一个动词来讲,其实它是一个动宾词。什么是道呢?首先,可以理解为自然变化的规律。你顺着或者你打算顺着这个规律走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另外,从道家传承来讲,强调四个字:“道法术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说你应该怎么跟着“天道”去做;“术”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工具。

道、法、术、器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现在人们都说养生,“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吃什么、喝什么?有的人讲养生之术,比如,我们要敲胆经、捏耳朵等;还有人讲养生之法。

我要讲的是什么?养生之道。为什么叫“养生之道”?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跟张老师开车去广州,他开奥迪,我开奥拓,谁先到广州?不一定。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故事的主人公夸耀自己的马车有多好,结果方向错了。他的技术越高,马车的质量越好,背离目的地越远。所以,很多人在讥讽、看不起古典医学的时候,往往是从用的东西、技术手段上说它不科学、不先进。我要说,方向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跟着它的步调走,就是合法;违背了这个,就是非法——“法于阴阳”

第二点叫“法于阴阳”,什么意思?“法”就是古代的历法。中国古代有两套历法,一套是阳历,一套是阴历。阳历就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我们中国人用阳历来指导工作,而中国是农耕社会,其实阳历就是用来指导我们的农耕。阴历指什么呢?阴历是根据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来制定的,用来指导中国人的生活,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制定的。阳历跟现在我们所用的西历节气对应的日子基本上差不了一两天。比如,立春,一般都在2月4日或5日,冬至一般都在12月22日或23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人把阳历的变化讲得很细,五天作为一个时间段,周围的动植物相应就有一个变化,称为候;十五天,称为气。我们经常说的气候变化,其实是一个量词。下一个就是节,两个气为一节。九十天为一季。这就是我们说的气候、节气。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的确,阴跟阳是要分开的。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来制定的,因为古人观察到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对人的情绪、情感,以及气血的运行产生微妙的影响。我们开始推:正月初一是我们的第一个节,然后是二月初二龙抬头,四月初八要上庙,五月端午节要吃粽子,六月初六西葫芦熬羊肉,七月初七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小年,大年三十除夕。

现在,很多农村还保留着这种非常好的传统,它的集市赶场都是用阴历的日子来定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叫“法于阴阳”。 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跟着它的步调走,就是合法;违背了这个,就是非法。

“法于阴阳”的意思是,我们在日月星辰的影响下,作为一个自然产物,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

*阴阳失调以后怎么办?“和于术数”

万一你没有“法于阴阳”,阴阳失调了以后怎么办呢?这就必须了解岐伯说的第三句话:“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是中国首部探讨生命意义的百科全书,神医岐伯在回答黄帝提出的古人为什么能活到天年这个问题时讲,除了要“法于阴阳”,更要“和于术数”,如果想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和于术数”就是最好的方法。

什么叫“和于术数”?什么叫“和”?孔子说过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和”的前提是什么?是不同。比如说我们炒菜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你把同样味道的食物放在一起炒,炒出来的菜你想想,比如,辣椒炒大蒜、辣椒炒韭菜,味道都是辛辣的,你觉得好吃吗?它们味道是一样的,这叫“同”。

什么叫“和”呢?酸甜口的,酸辣口的,比如,我们做酸辣汤用点儿胡椒面,吃完后发汗太多,收不住怎么办?放点儿醋。吃起来很舒服的感觉,这就叫“和”。

我们讲阴阳和,首先阴和阳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能在一起呢?因为它们达成了一种默契和平衡。所以,当大家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时,这不叫“和”,叫“谐”。

“和于术数”指的是什么?万一你没有“法于阴阳”,阴阳失调了怎么办?中医有一句话叫“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体是一个阴阳的合体,如果人得病,就是阴或阳出现了偏颇,这时需要你去矫正它。

怎么矫正呢?需要有个懂得术和数的人,帮你调和一下——阳多的时候,要么减点儿阳,要么加点儿阴;阴多的时候,要么去点儿水,要么温补点儿阳。让你回到中立、平衡的状态,这叫“调和”。

谁是调和的高手,首先是谁?大夫。

古代的大夫被称为“术士”——懂得“术”的人,中医被称为“方术”。

我们听过“上医医国”“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真正调和的高手是当时做宰相的人,他治大国若烹小鲜,调和得好,全体人民跟着他享福。

*要在工作中学会调整身心健康,至少不要让工作伤害自己的身体

“术”还有一个含义是自我调节。韩愈在《师说》里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的“术”指什么呢?指的是你平生学到的本事,从事的职业。

其实,“术”对身心健康也起着“和”的作用。孟子说:“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这句话是说,造箭的人唯恐自己做的箭头不锋利,不能把人射死,他的工作就是培养恶毒、憎恨的心。而那个做盔甲的人呢?想的是我一定要把盔甲、盾牌做得厚实坚固,把人保护好,他的职业发的是善心。

孟子接着说:“巫匠亦然。” (在古代,巫和医是不分的。) 大夫生怕自己的技术不好,不能拯救人,他发的是善心。而做棺材板的人,想的总是怎么没多死几个人呢?棺材卖不出去了,他发的是恶心。

关于职业,古人认为,你如果选择跟自己内心相矛盾、相抵触的职业,就是最下贱的职业,而不以收入来衡量。如果选择了喜欢的工作,而且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跟自己拧巴,就能活得长久。

“术”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如果你不懂得调和,可能就会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演员英年早逝、自杀?这说明什么?他们没有做到《黄帝内经》讲的“术”。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导致入戏太深,出不来了。好演员应该是入戏快,出戏也快,这需要一种定力,也需要一种能力。

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武则天时期,有个人叫娄师德,他的才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时候,他交代:“我现在得到陛下的赏识,已经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所以,你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让。”

他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擦掉就是了。”

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要想让别人消除怒气,就应该让唾沫在脸上自己干掉。”

做政治家、管理者或任何职业,都要跟不同人打交道,会受到事情对情绪、情感的影响,如果你没有很强的平衡能力,就会被职业所伤。这是黄帝的老师岐伯强调的第二点,也就是孟子说的那句话:“术不可不慎”。要在工作中学会调整身心健康,至少不要让工作伤害自己的身体。 YzGbaI9dnbkpg4ZM/qHmuz4MJHEYZwsqTgGCYPO7wink52Au7wDxfl+O+1lxKo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