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如何理解Token与Token经济学

除了区块链本身的优势之外,Web3和区块链还存在一种叫作Token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Token的存在使得权益可以登记、计算和流通。那么,究竟什么是Token?

Token可以译作令牌、通证、代币等,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Token这个词最早源于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身份认证的步骤中,需要一个“令牌”,令牌的作用是一段用于认证身份的密码。在Web3和加密世界,Token的含义通常是“代币/数字货币”,其本质是一段具备唯一性的代码。之后,Token的唯一性导致它可以代表区块链世界的财产权属,因此衍生出了Token经济学(有时也称为通证/代币经济学),这里的Token其实具有物权、股权等属性,这种属于Web3世界的独特属性为Web3的经济系统和金融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创新要素。

在Web3世界,去中心化应用的后端通常在区块链上运行,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是由智能合约管理的可编程资产,Token可以为Web3的社区经济系统提供动力。针对Web3生态的参与者,Token可以用于项目冷启动,进行社区的所有权和收益分配。在项目运行之后,Token还可以维持社区运转,协助社区治理。也就是说,Token可以激励社区成员及利益相关方持续参与价值创造。

一、原生币和Token的区别

原生币(Coin)通常指具备自己的专有区块链的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等。而Token通常指那些没有自己的专有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并且Token还会在具备原生币的公链基础上发展,例如很多包含Token的项目会建立在以太坊生态上。 [1]

二、Token为什么重要

一个区块链应用中可以有Token,也可以没有,关键看是否需要。Token指的是可以流通的数字权益证明,比如积分、投票权、gas、归属权,等等。如果应用里需要有一个可以流通的权益证明,就要设计一个Token,然后放进去,反之则不用设计。

但Web3应用中通常都是有Token的,因为有了Token,区块链可以实现在去中心化系统内可信的价值传递,比如可以将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记录下来,而且是以去中心化的、公开的、不可篡改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过去是做不到的。当然,人们也可以在集中式系统中实现价值传递,但集中式系统单点、不够可信、易于篡改,还可能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而且多主体间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高,但区块链能解决这些问题。

区块链代表了一个全新、开放、分布式、具备流动性的平台,其中的Token机制帮助初创Web3公司和项目获得冷启动的机会,类似股权众筹模式,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为自己喜欢的项目投资,参与到它的发展中去,但是需要注意Token发行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需要咨询法律顾问了解具体的条款和建议。

Token扩大了Web3项目运营的地域范围,其潜在参与者数量有可能增长几十倍。Token不仅能够激励Web3的加密网络重新分配生产关系,而且其本质上的稀缺性也象征着它拥有价值社区资源的所有权,代表着社区整体的价值潜力。也就是说,Token既可以推动社区价值的创造,又可以激励对潜在价值进行分配,每个Token都是社区创造的价值单位,可以用于激励Web3项目商业模式和后续发展。并且,Token还反映了社区成员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可以对成员参与社区的活动进行量化。

三、Token化与Token经济学

Token化是指在Web3和加密世界中,将对某物的权利转化为数字所有权的方法。Token具备流动性、可编程性,是一种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证明。Token可以用于筹款和投资,协助发起并建立生态系统或社区。Token化也指为某个Web3组织创造新的价值单位的过程。Token可以用于管理组织的商业模式,激励用户与Web3项目互动,促进奖励和利益的分配共享。Token化通过虚拟代币的设计和发行来定义规则,包括Token特点、用途和用户的激励系统,之后,数字权益就可以作为数字资产来管理。

Token经济学指的是研究Token设计、分配、供需模型的经济学,包括Token经济模型设计、Token在业务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进行分配。Token经济学还是用于描述加密和Web3项目经济模型的术语,指的是对所有可能影响加密货币价值的因素的研究。分析Token经济学时,主要研究加密货币的价值来自何处,以及它的未来价格会有怎样的变动等。

在传统的货币银行学中,经济学家通常会将货币供应数据作为研究指标,例如M1、M2,等等。但是Token经济学完全不同,它主要观察的指标是某种Token的最大供应量、Token持有人的激励、项目效用、新的Token如何进入流通,等等。

四、为什么需要Token经济学

区块链技术为Web3的去中心化应用带来了新的激励模式,但是不同的Token设计模型会带来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的Token设计模型呢?Token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呢?传统经济学通常关注如何有效分配资源,以及关注物质的稀缺性,关注如何在既定规则下引入变化假设,并观察变化给系统带来的反应。也就是说,传统经济学的创新主要是在预测基础上进行评估。而Token经济学的创新是一开始就自己设定规则,根据系统内利益相关者追求的目标来进行分配。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投资判断加密项目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该项目的Token经济模型设计的思路,而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Token经济模型的设计事关成败。从实际情况而言,确实有很多经济模型不能持续运行,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损失。那么,Token究竟如何分类?

五、Token的分类

学者托马斯·欧拉(Thomas Euler)认为,可以从五个角度对Token进行分类,包括设计目标、具体效用、法律地位、基本价值和技术层。第一,设计目标。人们通常把Token看作加密货币的一种,但Token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某个特定区块链网络的增长。第二,具体效用。一般来说,Token可以提供两种效用:一是给持有者提供独特的网络、服务功能访问权限;二是允许Token持有者能够参与项目的贡献。有的Token同时具备这两种效用,有的Token不提供任何效用。第三,法律地位。目前来看,研究Token的法律意义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对于Token在法律层面上的意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监管政策不尽相同,需要在当地的法律框架内行事。第四,基本价值。大多数Token创建时就设定了具有等同于货币价值的效应。不过,不同Token的价值锚定不尽相同。有的Token背后有真实世界资产的锚定(黄金、美元、票据等);有的Token和股票相似,发行的成功取决于Web3项目的成功,此类Token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会被视作证券,由当地证券监管部门负责监管;还有的Token与区块链网络的价值直接相关,不属于证券类别。第五,技术层。Token可以在基于Web3系统的不同技术层实现,比如在公链上的原生币、作为位于公链生态上加密经济协议的非原生币,以及去中心化应用层面的Token。

六、如何思考Token经济学的框架

1992年,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在一段视频中使用了“Token Economy”(Token经济学)一词,将可识别的价值单位和行为的激励模式联系到了一起。

Token扮演着Web3项目中用于激励参与者的要素,也是一种对Web3网络进行资源配置的方法,代表着Web3中的价值创造和交换机制,需要确保各个节点的有效运作,协调项目中的利益。要想Web3的项目成功,需要设计好能够持续运行的Token经济学。随着时间的推移,Token经济学可以指导项目的价值增长,提高协议的应用率。那么,在设计Token经济学之前,需要考虑哪些要点?

第一,要明确Token的战略定位,从整个市场和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Token。例如,针对这个Web3项目,主要想提供什么服务?获得什么价值?整个市场中都包括哪些参与方?项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系统的价值是如何交换的?价值如何流动?

第二,要从用户的角度研究Token,要明确客户分类。例如,细分的客户到底包括哪些人?项目中的消费者行为是怎样的?对用户来说,价格敏感度如何?

第三,要明确使用场景。例如,这些Token或者原生币所属的区块链到底是Layer 1(一层)还是Layer 2(二层)?是用在游戏中还是应用中?附加价值到底来自怎样的效用?

(1)Layer 1与Layer 2

研究某个Token或原生币的第一步,需要判断加密货币所属的区块链到底是Layer 1还是Layer 2,这是一切的基础。

Layer 1指的是主流公链,比如以太坊、Solana等,而Layer 2通常包括建立在Layer 1上的合约层和应用层。例如,以太坊属于Layer 1,那么建立在以太坊生态之上的协议属于Layer 2。这种架构关系使得Layer 1公链和Layer 2协议会相互影响。如果Layer 1公链的特性是效率高和安全,那么这种完备的基础设施将会吸引更多的Layer 2项目。相反,如果Layer 2项目做得很好,它就会对Layer 1产生正面影响,吸引更多的生态加入Layer 1。

由于Token和区块链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对所在的Layer 1区块链的特性、性能进行认真研究,并且要明确Token和Layer 1区块链的关系。

(2)Token的效用

这个Token在系统中是否具有实用意义?能否在协议或社区内部用于支付?能否参与治理?能否有额外的福利,比如特定访问权?

第四,要弄清楚Token的总供应量、流通速度、平均价格水平和交易量。要明确Token公开销售的比例,以及Token的分配,比如团队、研发、营销、投资人分别能分配到多少Token。

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对于Token经济学来说,流通供应量(Circulating Supply)和最大供应量(Maximum Available)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流通供应量是指当前市场上Token的数量;最大供应链是指Token数量的上限。

因为投资人、开发者、部分特定个人和组织会公开发行获得Token,因此Token的数量需要披露给社区。如果某个Token没有最大供应量的限制,就是通货膨胀的模式,有的Web3项目会使用销毁Token的方式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就算销毁Token会降低供应量,也不能说明某种Token价格一定会上涨,Token的内在价值主要来自它为用户提供的价值,和供应量未必直接相关。

第五,要考虑这个Web3项目应该以怎样的模式运作?如何符合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这里会涉及判断Token到底属于实用型Token还是证券类Token。有些Token是具备实际用途的,比如Token的持有者可以将Token用于社区的治理投票,还可以获得专有的服务。而在美国,证券类Token的发行需要经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和监管。因此,确认Token是否属于证券类Token也较为重要。

如何判断一个Token是否属于证券类Token?通常可以用豪威测试(Howey Test)来判断,这个测试可以判断某种交易是否可以构成证券发行。另外,也可以在加密货币评级委员会(Crypto Rating Council)网站上给Token打分,网站给出的分数越高,Token属于证券类别的可能性就越大。

豪威测试的具体标准如下:

· 有金钱/资本投入(The Investment of Money)

· 投资于一项共同事业(Common Enterprise)

· 投资人有收益预期,期待获取利润(Expectation of Profit)

· 不直接参与经营,仅仅凭借发起人或第三方的努力(Effort of Others)

近年来,Token的分配与设计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根据投资机构Variant Fund的研究,首先,Token的设计呈现自下而上的趋势,也就是说社区会逐步担任更多Token设计的角色。过去,很多Web3项目的Token设计分配都是由创始团队全部包揽,然后再将这些设计好的Token机制传递并应用于社区,这样一来,初始的Token设定就很难被改变,只有在后期社区治理过程中进行投票,才能发生改变。而近几年,很多Token设计之初就开始考虑社区的参与。例如,有的Token预设了可以通过社区调整的设计参数,这种灵活性能够吸引愿意长期参与社区项目的治理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Web3项目正在思考如何改变目前Token价格容易大幅度波动的现状,减少投机行为。

当然,Token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项目只是在白皮书中简单讲解PoW、PoS等常见模型,并没有把Token经济学写到白皮书里,或者很少去讲清楚Token的经济性质。但是,要想社区生态真正繁荣,就需要将生态系统,以及经济模型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


[1] .Matt Fortnow,Quharrison Terry. The NFT HANDBOOK .Wiley,2022. ollocKE4hTrXfnqw97n0Mxvy+Avir0v4y7vxX9APCaB1DE5XHjBqm+tQZ+JgHz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