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临床用药指导

实用案例1 炎琥宁和氨溴索序贯输注,后者输注过程中莫菲氏滴管出现白色絮状物

案例来源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临床常联合使用氨溴索和炎琥宁,先静脉滴注 0.9%氯化钠注射液+氨溴索,继续静脉滴注 5%葡萄糖注射液+炎琥宁时,输注大约 5 min后,莫菲氏滴管中液体出现了白色浑浊,原因是什么?序贯输注炎琥宁时,哪些药物需冲管?

案例类型

临床用药指导 □患者用药指导 □PIVAS不合理医嘱反馈 □PIVAS实际工作中发现 □PIVAS质量检查

案例信息(发生相关环节)

□医嘱审核 □批次分配 □标签打印 □摆药 □传药入仓 □调配□成品核对 临床用药

案例分析

炎琥宁系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炎琥宁常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甚至呼吸困难、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以及血液系统、致热源样反应。由于其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需更加严格地审核炎琥宁配伍溶媒及前后输注的药物。

炎琥宁为二萜内酯结构,含有共轭双键,易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pH值范围为 6~8 时较稳定 [1] ,开环后产生其他物质,生成沉淀。炎琥宁产生浑浊需从三个方面来考虑:①配伍的溶媒是否合适;②序贯输注的药物可能影响炎琥宁的溶解度;③序贯输注的药物可能和炎琥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

炎琥宁可用于肌内静注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说明书明确要求灭菌用水稀释后,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后滴注。溶媒不同,pH不同,炎琥宁溶解度就不同,微粒数量和浑浊度也不同。莫妙容 [2] 和黄芳 [3] 均在临床使用中发现了炎琥宁与 10%葡萄糖注射液易生成白色浑浊物或白色结晶,可能与 10%葡萄糖注射液pH偏酸性有关。随放置时间的增加,炎琥宁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更好 [4] ,见表 1-1。

表 1-1 炎琥宁配伍输液含量测定文献调查基本结果

序贯输注的药物液体酸碱度、化学性质也会影响炎琥宁的溶解度。说明书明确规定炎琥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的药物配伍。不宜与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药物配伍。张鲲 [1] 对炎琥宁常见配伍禁忌和配伍安全的药物进行了报道,见表 1-2、表 1-3。

表 1-2 与炎琥宁注射液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续表

注:GS为葡萄糖注射液;NS为 0.9%氯化钠注射液;∗为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其他均为注射用炎琥宁;—为不详。

表 1-3 与炎琥宁注射剂配伍安全的药品及其指标

续表

续表

注:GS为葡萄糖注射液;NS为氯化钠注射液;GNS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不详。

该案例中炎琥宁选择溶媒符合说明书要求,排除与溶媒配伍发生浑浊的可能性。医嘱中氨溴索注射液pH为 5,不能与pH大于 6.3 的其他溶液混合,随着pH增加会产生游离碱沉淀。两者序贯输注,氨溴索注射液pH显酸性,二者混合时,炎唬宁可能发生水解、氧化反应,使炎琥宁开环产生沉淀;另外炎琥宁也可能导致氨溴索生成游离碱沉淀。

PIVAS药师建议

炎琥宁配伍禁忌多、不良反应严重,医嘱审核时,除了审核剂量是否适宜,还应关注是否应单独使用、溶媒选择是否适宜,严格按照说明书则只能使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若选择其他溶媒需联系医生说明原因并进行干预。静脉使用调批次时需关注患儿是否同时在使用氨溴索、维生素B 6 、阿奇霉素、奥硝唑、氟喹诺酮类、强酸、强碱等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若有,需间隔批次或间隔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在无法避免间隔的情况下,告知临床医生和护士应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管,使用炎琥宁前后应先确保输液管内无浑浊和沉淀。

参考文献

[1]张鲲,解华.炎琥宁注射剂的临床配伍安全研究近况[ J].中国药业,2013,22(19):63-65.

[2]莫妙容.注射用炎琥宁与 10%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73.

[3]黄芳.注射用炎琥宁与 10%葡萄糖存在配伍禁忌[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188.

[4]何锦妍,邓卓航.注射用炎琥宁与四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0):1107-1108. fbPnjlGT+doSkqWr7yV9l1c4M1oor0/eD7ZGDqga4nceL1HsbtWQrLIAhcbeIc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