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理伦理学以护理道德现象、护理道德关系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护理人员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相应规范的科学。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与研究其他职业道德的科学一样,护理伦理学有着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并与相关学科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一、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护理道德

作为职业从业者的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除应遵守普通社会公民均应遵循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应该在为服务对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护理道德,以确保其行为能更好地促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家庭健康。

(一)护理道德的含义

护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的特殊体现,是护理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行为准则及具体要求,用以协调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及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护理道德是众多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医护实践中根据职业特点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而逐步形成的。护理职业道德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护理领域中各种人际关系并伴随着护理职业的发展而变化;同时,护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还规范着护理实践活动,并促进护理实践活动的不断完善。

(二)护理道德的发展

作为一类职业道德,护理道德来源于有了人类就开始存在着的社会生活和护理实践活动,并在医护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对护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吸取历史经验、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护理道德。

1.护理道德的萌芽

有了人类便有了护理,原始社会里人们在严酷的生活中逐渐摸索出挖洞筑房以躲避风雨和野兽的袭击,开始尝试用树叶、兽皮制作衣服以抵御严寒,家庭或氏族中的女性也开始承担老弱病幼的照护事宜,由此护理开始萌芽。随着部落间的争斗频发,人们发现受伤后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抹、包裹伤口可促进愈合,随后人们开始了有意识地探索防病治病的方法。我国古代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这些记录,都说明中药起源于先民的农业文明时代,尝百草而遇毒确有其事,这不仅反映了先人开始主动发掘治疗疾病方法的医学行为,更是原始时期从医者不畏艰险和危险、执着追求职业技能的崇高职业道德的表现,护理道德从此开始萌芽。

2.护理道德的发展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国古代医护道德体系的建立。《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共 18卷 162篇,其中《灵枢·师传》对从医者的责任和良心进行了专题论述;《素问·疏五过论篇》则将日常行医过程中常见的五种行医过失进行了一一列举;《素问·征四失论篇》则专门就医者在临床诊疗护理中易犯的四种失误进行了深入讨论。《黄帝内经》还提出了“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看法,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列为了行医的最基本原则;该书还强调“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提出应该首先对从医者进行道德考量的观点,这些思想得到了张仲景、孙思邈等古代名医的认可,并将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进而构成了我国古代医护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框架。

古希腊被看作是西方医学的发源地,被尊为西方“医学之父”的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 460—前 377年)是西方医学道德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其代表作《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包括了《希波克拉底誓言》《操行论》等关于医学道德和伦理的著作。他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阐述了“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乃是医护行为的宗旨;强调行医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修养,需要医者“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做奸诱之事”;必须尊重同道,“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如兄弟,如欲授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更提出了“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等为病家保守医疗秘密的道德要求……《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经典的医德文献,是流传至今并长盛不衰的医德经典,其中蕴含的丰富医学道德思想,大量的伦理道德规范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3.护理道德的成熟期

东汉名医张仲景(150—219年),后世称“医圣”,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里要求医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方术”“爱人知人”,阐述了行医者应树立济世救人的高尚从医目的以及为济世救人而不断勤学钻研、提高医技的道德规范。东汉末年一代名医华佗(生卒时间不详,活动于2—3世纪)留下的“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古训也折射出其不羡名利,不攀权贵,潜心为民众百姓治病的高尚品德。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581—682年)提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观点,他认为医者必须本着仁爱之心、赤诚之心,竭尽全力救人性命。孙思邈在《大医习者》和《大医精诚》这两篇论述医护道德的专著中,详细阐述了从医者对事业、对患者、对患者家属、对同道分别应该持有的道德原则,他还指出从医者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才能干好这门特殊职业。南齐时期及宋代医学家也有“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的相同看法。明代名医龚廷贤(1522—1619 年)则在所著的《万病回春》一书中,首次对医患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他认为,医患关系取决于医患双方,理想的医护人员要有思想修养、理论技术修养、道德修养三个方面的修养,并且提出了“医家十要”。清代喻昌(1585—1664年)在《医门法律》中,提出了医德的核心思想:“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医学道德自东汉后在以儒家思想为主,道、佛思想互补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发展成熟,上述很多优良医护道德规范流传至今仍为现代所沿用,当然,对我国传统医护道德规范中存在的一些落后的、有局限的内容也应予以纠正,如部分医护人员的道德观和行为受宗教“因果报应”、封建“忠”“孝”道德观影响,认为“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毁之不孝”,因而中国古代历代医家大都将尸体解剖视为禁区,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受“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从医者和就医者人为制造了很多为妇女诊治疾病的障碍,大大阻碍了对妇女疾病诊治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都是应该注意避免的。

同时代国外的医护道德也在宗教、社会形态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基督教成为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医护被认为是上帝派出的使者,本着慈悲和怜悯之心执行神的旨意。这一阶段大多将医护照护的结果归功于神,医护行为在教会无私利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得以长足发展,其间许多医者也在行业公会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就行医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古罗马医学家盖仑(Galen,130—200年)指出:“作为医师,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他认为医学绝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医学的目的是救人,是十分崇高而具有艺术性的。盖仑的学说长期以来被基督神学所推崇,一度被奉为信条并对中世纪的医学和医学道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阿拉伯的犹太医学家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8 年)撰写的《迈蒙尼提斯祷文》也是医学道德的重要文献,书中提到“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愿绝名利心,尽力医病人。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体现了他心目中作为医生所必须具备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操。这些流传至今对医学道德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医学职业的职责和从医者应该具备的道德的深度思考。

4—16 世纪,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在此期间,封建制度形成,战争频繁,经济、科学衰退,灿烂的古典文化受到了空前摧残,受医学、哲学等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影响,中世纪期间对医护道德的相关探讨和研究进展缓慢。

4.近代、现代护理道德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道主义精神复苏的影响下,对护理道德的探究也开始转向以人为对象,人道主义成为护理道德的核心,义务论逐渐成为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自 18—19 世纪欧美产业革命开始,在其影响下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化的趋势明显,医学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之下解脱出来,由教条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化,对医学道德的探究也随之出现巨大进展。从医者在新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影响下,将医学人道主义、义务论当作该时期医德行为的主要指导思想,医护道德开始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医疗机构内部分工越加明确、细致,医护关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等都由以前单纯的个体关系演变为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特殊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准则也由个体行为转变为群体应该遵循的普遍行为规范;对医护道德的研究越加深入和系统。

英国医生哈维(Harvey,1578—1657年)通过实验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医学实验中也应遵循一定道德的观念也被提了出来;除了对医生职业责任的界定外,一些医生还开始对行医过程中具体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进行系统的探究。如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医生C. W.胡弗兰德(C. W. Hufeland,1762—1836 年)在其撰写的《医德十二箴》中指出,医生行医的目的是:“为了别人,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要用忘我的工作来救治别人,救死扶伤、救治病人,不应该怀有别的个人目的”;他还指出“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仅仅是他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病人是你服务的对象,绝不能去玩弄他们,通过你的言语和行动来赢得病人的信任;不要告诉病人的病情已处于无望情况;尽可能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胡弗兰德还具体地论述了医生在为患者体检和进行查房时的伦理道德,他认为“一次慎重仔细的查房比频繁而粗疏的检查好得多”,会诊时“最多请三人,应选适当的人参加”“讨论中要考虑的是病人的安全,不必做其他的争论”,这些更加细致的分析、观点和描述对当时医德伦理的建立影响极大。

使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促使护理从业人员接受正规教育、并使护理道德受到足够重视的人是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年),她于1860年6月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开始系统培训护理专业人员,还制订出了一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章,并提出了挑选和培养护士的方案,使护理人员的培训开始走向正规化,这标志着现代护理学科的诞生,近代护理伦理也随之形成。南丁格尔的代表作《护理札记》就是一部护理伦理思想十分丰富的著作,为护理伦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著作中描述了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一些道德规范,奠定了现代护理道德规范的基础性内容。书中写道:“护理要从人道主义出发,着眼于病人,既要重视病人的生理因素,又要对病人的心理因素给予充分的注意”;她还提到,“一个护士必须不说别人闲话,不与病人争吵,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或有医师的允许,才能与病人谈论关于病情的问题”“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的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充分的同情心”“一个护士需要绝对尊重自己的职业”等。

南丁格尔指出,护理从业者必须具备同情心、要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怀病人,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要忠于自己从事的职业等许多关于护理道德的思想,这对现代护理伦理道德规范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对护理学科认识方面的局限,南丁格尔只是将护理人员简单定位为医生的助手、随从和附属者的地位,因而在确定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时也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而这些传统的角色形象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现代护理人员角色的看法,也对现代护理伦理和职业规范的制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5.当代护理道德的发展

20世纪的护理道德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1937年,由国际护理学会修订的《国际护士守则》中就规定“护理从本质上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尊重人的权利”,要求每位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建立健全医护道德的重要性,开始通过法规、守则、宣言等形式把医护道德文件化和规范化,一系列的国际医护道德文献相继产生。

1947年,美国医学会制定了医生道德守则。

1948年,国际医学会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基础,颁布了《日内瓦宣言》,作为世界医务界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1949年,世界医学会通过了《国际医德守则》。

1953年,国际护士协会制定了《护士伦理学国际法》,并于 1965年和 1973年分别进行了修订。

1965年,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生物医学实验,包括人体试验的道德规范《赫尔辛基宣言》。

1968年,第20届世界医学会通过了关于医生确定病人死亡的道德责任和器官移植道德原则的《悉尼宣言》。

1975 年,世界医学会通过的《东京宣言》,是关于对拘留犯和囚犯给予折磨、虐待、非人道的对待和惩罚时,医师的行为准则。

1976年,美国护理学会制定了《护士法典》。

1977年,世界精神病学大会通过了关于尊重精神病病人权利的医德标准《夏威夷宣言》。

1981年,世界医学大会通过了《病人权利宣言》。

2000年,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通过了《生命伦理学宣言》。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新技术在医护领域的不断应用,新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制订与临床相适应和配套的新的医护职业道德规范,以调节新形势下的医护实践和各种人际关系、学科间关系,这是现代医护道德规范进步和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推动现代医护道德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如高新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引进,一度导致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的“物化”和“去人性化”现象,这就需要现代医护道德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调整和改变各种医际间关系,使之适应新情况并避免医护道德危机的出现。作为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护理伦理学自身的发展也急需大量符合时代的新理论对其进行充实和补充;新医学模式及新健康观的提出,对如何更人道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新公益论也越来越多地要求医护人员兼顾患者和公众利益、子孙后代利益,这些现状都迫切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执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解决伦理难题和困境的能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应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现状,深入开展社区护理更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医护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生命伦理学等学科的越来越重视等,也为医护道德的探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指导。继上述一系列国际医护道德文献的制定,世界各国又相继制定了更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医护道德规范或章程,充分表明各发达国家对医护道德规范的研究已走上了系列化、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建设的道路,这为现代护理学科和护理伦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现代护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护理道德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现代护理道德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健康的心理素养、优良的文化素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执业能力水平,真正履行现代意义的护理道德义务,并促进护理道德的发展。

(三)护理道德的意义

护理学在伴随着社会需求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发展迅速。目前,护理人员对服务对象的照护活动在范围和深度方面都大大拓展,其承担的协助服务对象康复的责任也越加重大,护理人员在各领域内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供协作或独立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发展和变化都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护理人员在具备正确的护理道德意识和护理道德观念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助建立和谐的护理道德关系,选择最符合护理职业道德的执业行为;在遇到护理伦理难题甚至陷入伦理困境时,能灵活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并不断开拓新型的符合护理道德的、高质量的医护照护活动,进而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由此可见,护理从业人员学习和研究护理道德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护理道德的特点

护理道德是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道德,护理道德除具备一般职业道德的规范性、稳定性、多样性等特点外,由于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护理道德同时还具备一些自身特点。

1.广泛性和社会性

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及公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护理工作独立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照护活动,而护理服务的对象也由患者扩展到了所有人群,服务领域更拓展到了家庭、学校、社区、整个社会,由护理服务实践发展而来的护理道德也随之具有了广泛性和社会性特点。

2.丰富性和多样性

护理服务的对象、工作的性质不仅决定了护理人员在照护工作中宽泛的社会接触面,以及工作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护患、医护、护际关系,护士与医技人员、后勤人员间的人际关系众多,更需要注意的是护士与各类人群间关系的不同,导致护理职业中需要明确不同的护理道德与之相适应,这些情况决定了护理道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规范性和严谨性

随着医护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现代护理服务项目中涵盖了大量的高技术性操作,如各种穿刺术、各种标本留取技术、心肺复苏术、特殊给药术、输血术、各种高新诊疗技术的配合和应用技术等,这些高技术护理行为的执行均需遵循严谨的操作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整个护理操作及配合过程的准确无误。由此而产生的护理道德也自然而然具备了规范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体现出护理人员对工作恪尽职守的高尚道德情操。

4.自觉性和自律性

现代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和实施护理常规操作这类简单劳动以外,大量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主动、自觉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身心在内的全方位护理,相当多的时候这些护理行为需要护理人员独立完成,这就特别需要护理人员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自我监督、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自律行为,确保护理人员不做任何有违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的、有损于患者利益的事情,慎独是护理行为中最高的道德境界。

5.发展性与时代性

护理道德的部分内容可超越时代而得以继承和弘扬,但由于护理职业的目标与服务对象的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护理职业道德的内容势必随着社会的进步、专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而护理道德也只有具备发展性与时代性才能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也才能真正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职业道德的进步。

(五)护理道德的作用

护理道德来源于护理实践,在规范和推动医疗、护理实践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为护理人员提供行动指南

护理道德在护理实践过程中起着调节、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作用。在医疗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某项现代诊疗、护理技术运用得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关系,往往还取决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责任感的高低,在服务对象或服务环境特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也只有具备良好护理道德的护理人员才能始终妥当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复杂人际关系,从而为圆满完成各类治疗、护理任务奠定基础。

2.协助建立并维护多方利益关系

良好的护理道德有助于在工作中建立起平等、协作、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和谐而稳定的多方关系,较好地调节可能出现的多方利益冲突,通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照护,满足公众卫生保健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获得社会的理解和赞同,使照护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利益均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

3.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人员能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受多因素影响,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外,首先还需要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作为行为的指南,使护理人员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职业意识和执业行为,进行正确的护理行为决策并及时进行自我行为调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供高品质的符合伦理道德的综合服务。

4.有助于提升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

护理道德不仅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力保障,更是不断提升护理专业社会地位的关键。护理学科需要凭借能使护理从业者自觉遵守的明确、实用和有效的道德规范,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能顾及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职业行为,树立起值得信赖的职业形象,并逐步获得更高的社会赞同度和社会地位。

(六)高新科技时代的医护道德问题

1.护患关系物化趋势引发的伦理问题

高新技术带来的自动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诊疗手段和设备,使医护人员可以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在计算机的终端获得信息,不再依赖视、触、扣、听等传统手段来收集患者资料和各种信息,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在带来自动化和方便的同时,也引发医患、护患沟通交流和接触减少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医患、护患职业道德关系弱化现象合理,反而凸现了医护人员在新时期容易忽视服务对象的情感、忽视医(护)患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交往,人际关系被人机关系所阻隔或替代,最终带来护患、医患关系疏远的弊端,这种人际关系的物化趋势不仅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更有悖于伦理道德。

因此,高新技术时代更应坚持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把人当作决定性因素,在运用高新医疗技术时本着同情、关心、平等的职业态度服务于民众,更加注意强化医患、护患关系,尽量从患者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选择护理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2.高新技术带来的系列伦理难题

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甚至导致了新的护理道德危机出现。人工授精、体外授精、试管婴儿、胚胎移植术、克隆技术、无性生殖等新的生殖医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血缘和家庭观,引发了家庭、社会纷争等系列伦理冲突,护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身处于这些伦理冲突之中;脏器移植过程中的移植器官商品化、分配待移植脏器的公平问题、昂贵的新型生物医学工程治疗术的使用范围和权限问题、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基因治疗技术的使用可能导致人类创造出新物种等一系列的问题,均是对传统伦理道德和观念的挑战,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困惑是前所未有的,让人类一次又一次陷入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而这一系列伦理学的冲突和问题的解决则是新时期医护道德规范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焦点和新课题。

为安全、有效、合理地运用人类辅助生殖、人体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更好地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在正确应用高新医学技术手段时,首先应该明确和规范实施这些高新技术的伦理原则和相关伦理规范;对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严格执行国家和国际相关公约、政策和规定;恪守职业道德,杜绝从狭隘的私利出发,盲目使用甚至滥用现代科技而引发社会问题和伦理危机。

3.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医护道德思考

由于急于抓经济建设而出现的短视效应,很多国家和地区盲目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办工厂、砍树毁林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日趋恶化,面临着良田被毁、资源浪费、矿藏破坏、水土流失,珍奇动物锐减、洪涝灾害频发、空气水质污染的困境;整个地球也出现南极上空臭氧层减少,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平面上涨等严重问题;大量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频频暴发,人类不得不面对由于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窘境。

残酷的现实迫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人类的健康之母,以维护人类健康为根本宗旨的医、护科学不能不关注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生态学家关心的事情,也应该成为医护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医护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养成方面的研究,也应该成为现代医护伦理学的一个崭新课题。

在人类面临的环境保护出现新问题的历史条件下,既往那种仅以护患关系为研究重点的护理伦理学已不能适应人类健康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伦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不应局限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道德现象和相关问题,还应扩大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中心、以提升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为中心并综合运用环境医学、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社会公众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护理道德范畴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科学的现代护理伦理道德。

二、护理伦理学

(一)护理伦理学的定义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和道德原则去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由护理学和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

(二)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护理道德现象、护理道德关系及护理道德的发展规律。

护理道德现象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在处理职业道德关系中的心理、道德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评价护理人员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以及护理人员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采取的具体的伦理行为和伦理活动。

护理道德关系则是指护理领域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善恶标准所形成的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间的关系、护理人员与社会间的关系以及护理人员与护理学科、相关学科间的关系等。

护理道德的发展规律是指隐藏在护理道德现象中的某些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些有关护理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必然性研究以及有关护理职业道德问题的本质性探讨,也是护理伦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2.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护理道德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护理道德的起源、产生、发展及规律;护理道德的本质、特点及作用;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护理道德与相关学科及医护模式转变、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

(2)护理道德的规范: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道德规范;护理人员在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疾病的活动中各种护理方式的具体道德规范;护理人员在各类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护理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生命伦理学中各种特殊的道德规范和要求等。

(3)护理道德的基本实践:主要包括护理道德的教育、培养、监督、考核与评价等相关问题。

(4)护理道德难题和困境:主要包括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或由于高新技术领域的拓展而产生的,运用现有护理道德规范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伴随人工生殖技术、基因技术、器官移植的运用以及对稀有卫生资源的分配、处理安乐死和尊严死等特例中出现的、用现有伦理道德规范无法解释、解决的,甚至与传统道德有明显冲突的系列道德问题。

(三)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学等生命医学科学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学等生命医学科学一样,均以增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生命医学科学是护理伦理学存在的来源。生命医学科学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为护理伦理学带来了更多亟待解决的伦理学问题甚至伦理难题、伦理困境,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护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得以拓宽和发展。另一方面,护理伦理学通过解决这些伦理道德问题,为生命医学科学的具体行为提供了行为方向指南,也有力地促进了生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2.护理伦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行为科学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范畴进行分析、研读。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对个人及群体的组织活动行为,以及对其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义上的行为科学是泛指一切与行为有关的研究,如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在观点和方法上与之类似的其他一些学科。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在一定道德观念指导下的具体伦理行为和活动。由此可见,对护理伦理学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借鉴大量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说,行为科学是进行护理伦理学探究的基础,行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能间接地推动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3.护理伦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护理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护理人员可以据此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增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但进行这些研究必须要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前提。因此,护理伦理学为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反之,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护理也离不开护理心理学知识,有效的心理护理也是护理道德的具体体现和护理伦理的基础。总之,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心理学两者具有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基本目标一致,并在研究和运用过程中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

4.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的关系

护理伦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护理道德,护理道德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自觉性以及约定俗成的各种规范,调节和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并随着护理职业的发展而拓展。卫生法学则涉及到医政、防疫、卫生科技、医学教育、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众多方面,具有普通法律的强制性特征,其作用范围与护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有一定的重叠。一方面,卫生法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护理伦理学、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前提和背景;另一方面,完善和发展护理伦理学也需要卫生法学方面的行政协调和保障。此外,护理道德与卫生法学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卫生法学中包含有相关的法律内容,也反映着一定的护理道德内涵。护理道德能为卫生法律的制定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卫生法律的制定也能为护理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行政保障。

5.护理伦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护理伦理学主要研究护理人员行为的善与恶,美学主要研究公众行为的美与丑。美和善、丑与恶常常相互关联存在,护理伦理学与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护理伦理学所研究的对护理道德、规范、原则的制定、评价等,都离不开对美的外在和内涵进行的判断和理解;符合伦理道德的护理行为也常常需要护理人员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和挖掘,因此,护理行为中的美往往以真和善为基础。

护理伦理学还与人际沟通学、教育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护理伦理学的发展和学习需要运用和借助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而护理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

学好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很多。首先,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总的指导原则和方针。此外,还必须注意综合运用以下的具体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学科,这就要求学习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是学习护理伦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才能使护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实践有根本指导和依据,才能确保护理行为符合护理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只有坚持把理论知识贯彻到具体的护理伦理实践当中,才能深刻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本质和内涵,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拓宽护理伦理学的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2.系统的方法

系统论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之一,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护理道德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护理伦理学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既要对护理道德的各个要素进行单独研究,又要将这些要素联系起来作为整体进行分析。此外,还必须将护理道德放入整个社会道德范畴和不同的历史空间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切忌对其进行孤立的研究。

3.历史分析的方法

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护理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受着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并伴随社会经济关系和护理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护理伦理道德在不同历史时期具备了不同特征。因此,在研究和学习护理道德时,应遵循历史分析的原则,将护理道德置入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辩证分析,才能使之符合历史逻辑,得出科学的结论。

4.案例分析的方法

案例分析是学习好护理伦理学的重要方法。案例分析法不仅有助学习者将所学到的相关伦理理论、原理、原则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习者对护理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加强并开拓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提升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以实例为鉴、在实践中选择符合伦理道德的最适当的护理行为。

5.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法是由系列具体事件概括、总结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演绎法则是指基于一定前提而预测其结果的思维方法。要在纷繁复杂的护理道德实践和行为中找到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适当采用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归纳法和从一般规律到个别情况的演绎法,才可能做好科学的综合和分析,从复杂的护理道德现象中找出其本质,以及护理道德关系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准确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6.比较的方法

众所周知,护理道德现象是在不同的时空地域、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中发生的,对护理道德现象进行探究时就必须注意比较,应该采取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同比、异比等多种比较法进行研究。横向比较是从空间上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护理道德的异同;纵向比较则是从时间上比较古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护理道德的异同;同比是指对同一护理道德观念和习俗进行程度方面的比较;而异比则是将截然不同的护理道德观念或行为进行差异性比较,以揭示其形成的本源。由此可见,全方位、多视角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明辨护理道德观念或行为方面的是非、善恶、美丑,揭示出不同时期护理道德的异同,有助于护理伦理学的深入学习。

总之,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学习好护理伦理学不仅是护理人员自身的需要,更是现代医护实践发展的需要、促进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每一位新时代的护理人员都有义务采取各种方法学好护理伦理学,并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2.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护理道德的意义及作用何在?

4.现代护理道德的发展趋势如何?

【实践活动——读书报告会】

活动方式:组织一次关于“护理道德与护理行为”的读书报告会。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于护理道德的特点、作用的理解。

活动步骤:①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参考书籍、报纸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护理道德对护理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资料。②各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每组撰写出1~2篇读书报告。③举行读书报告会,每组用3~5分钟进行报告。④老师对各组的读书报告进行总结、评价。

(罗 羽 谭 静)

【参考文献】

[1]崔瑞兰.护理伦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2]尹梅.护理伦理学[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3]王明旭,赵明杰.医学伦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姜小鹰,刘俊荣.护理伦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Marcus Düwell.生命伦理学:方法、理论和领域[M].李建军,袁明敏,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刘伟玲,斯钦巴图.医学伦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刘俊荣.护理伦理学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Cruz-coke R. Hippocratic philosophy[J]. Rev Med Chil,1999,127:611-614.

[9]Fasouliotis SJ,Schenker JG. Cryopreservation of embryos: medical,ethical,and legal issues[J]. J Assist Reprod Genet,1996,13(10):756-761. LvsRpWpCtJHry5gHtxFMzRabZAkFpALD4Pj63Wn9DbyBQS0Z0fnrJN0aTqIm5v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