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端粒酶的发现

1984年,我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我选择了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教授作为我的博士导师,我们都叫她丽思,那年她只有36岁。

我们的研究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的导师丽思、师姐卡罗尔和师叔杰克共享了诺贝尔奖,而这个殊荣要从神秘的四膜虫开始。四膜虫是生长在池塘里的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颗浑身带毛的土豆。我们能够通过它们的DNA长度,检测出它们的端粒长短。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四膜虫的端粒一般会越来越短,但有时也会生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通常端粒会越变越短,而不是变长。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端粒的长度是可塑的?或者说有办法把它加长?

端粒。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每次细胞分裂的时候,染色体的末端DNA会少一节,也就是端粒会减少。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端粒越来越短。当细胞内染色体上的端粒消耗完了的时候,细胞的寿命也就到了尽头

每个细胞分裂时,端粒DNA序列的数量将随之减少,然而四膜虫正在创造新的DNA使得端粒变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你可能听说过,我们出生时的DNA,一辈子基本是不变的。这些新的端粒,是通过一种生化反应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DNA复制产生的。后来其他科学家的报告中也指出,有的生物在其端粒的末端产生新的DNA,它们的端粒可能增长。我的导师布莱克本教授断定,有一种生物酶在DNA的末端加长了端粒。

早我一年进入导师实验室的师姐——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从大量的四膜虫裂解液里寻找这种称为端粒酶的蛋白体。在1984年的圣诞节,卡罗尔终于找到了第一个端粒酶存在的明显迹象。端粒酶在其自身的生物化学序列上产生了新的端粒序列!那是我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而我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证明了端粒酶里面的RNA是新端粒生长的复制模板。我和丽思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也成为丽思一生“最得意之作”。 PegBH9IppEzB2KIRyEpF+0M6dolKZpOSIHT2+Yc2GYLVk5HExJAmDcIQquyk/z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