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什么是无通证的区块链

通证经济分为系统及应用两个分支,系统分支的研究方向包括生态通证模型设计,应用分支则专注于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改革

Token这个单词有过多个版本的中文翻译,包括令牌、代币等,现在逐渐统一为通证,用来代表区块链中某个应用发行的凭证。区块链和Token的关系是区块链的辩论热题,甚至有人提出,没有Token的区块链不是真正的区块链。

我们先来看看现实中是否有无通证的区块链呢?

回答是有,且不在少数。例如IBM的超级账本;国际区块链联盟R3面向银行的分布式总账技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的溯源区块链;IBM 和Maersk推出的全行业海运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都没有用到Token。

那为什么会很多人将区块链和Token看成是一体的呢?

一是先入为主,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1月14日,在它的英文白皮书里并没有出现Blockchain和Token这两个词,比特币为人熟知后,有人总结了比特币采用的技术及业务逻辑,并将这一模式称为区块链。

区块链所采用的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库、不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为了解决区块链应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的技术还在不断涌现。

由于比特币实在有名,很多人是通过比特币才知道区块链的,所以自动将其等同于区块链。

二是认知上的影响。在区块链应用发展早期,虚拟货币流通主要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大家接触得更多,自然更强化了区块链有Token的认知。对其他面向企业或公众事业的区块链应用,会选择性地看不见。

了解区块链的本质后,或许就清楚区块链和通证的关系了。

1.是技术而不是激励保证了区块链的安全

区块链解决了多方合作中的信任问题,这种信任的基础是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技术,而不是Token。

那么Token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Token 是区块链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区块链具有可信的技术基础,但要让它足够安全还有个前提,就是参与的人数要足够多。参与的人越多,区块链网络数据越难篡改,区块链才越安全。

想想比特币,现在参与的算力已经超过150 EH/s,即每秒的运算次数超过了1.5×1020,篡改难度已被推至天际。

2.参与各方如果没有信任基础,那么合作初期的激励是必要的

比特币是面向任意点对点的应用,也就是说交易双方不需要认识,参与者的参与意愿不仅需要由信任基础来保证,在发展初期更需要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并通过Token的方式体现。

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初期,应用目的和合作方属于如下情况的,有极大概率不需要通证。

应用目的: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分布式存储和链式数据结构,在权限范围内共享各方信息,提高数据篡改成本和协作效率。

应用范围:参与各方相互信任。例如同一个集团公司,存在行政管理的上下级关系,不需要无关的人参与进来,因此不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不需要设置激励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具体问题的私有链或者联盟链,是无通证的区块链。 w5+y7UwQNs6zrStnU5JvNRfseSIT9misVSMhVN4hdkOdW8R7j4plXoEAudYC/b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