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我们聊了先说观点,以及什么是观点。你可能会问:有了观点如何架构我要表达的内容?哪些内容是他人真正关心的?
有一次,我给一家运营商上课,一个学员对我说:“李老师,我太委屈了。老板给我交代了任务后,我就搜集素材,整理汇总,特别上心。我觉得我想得已经非常全面了,并花了3小时做PPT,但向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我刚讲了2/3,老板就劈头盖脸地骂我。”
我也很同情他,就好奇地追问了一下,能说说具体怎么回事吗?
他说:“是这样的。现在已经是5G的发展趋势了,老板把5G的建设方案交由我来撰写,未来5G的建设也主要由我们这个部门来实施,于是我就收集了很多关于5G的材料,整理汇总之后写了PPT。我的观点是打造飞一般的5G网络,并分了三个部分,第一,5G介绍,第二,我们的优势分析,第三,5G的建设方案……”我又问:“老板怎么跟你反馈的?”“老板气呼呼地指着PPT说,什么是5G我不比你清楚?咱们公司5G有啥优势,我不比你了解?你自己写的2/3都是我知道的,剩下的1/3才是我关心的,我就想问问你,你准备把5G基站建在哪里?如何建并确保工程质量?如何维护?你这剩下的1/3连这些问题都没有说清楚。我回来后仔细想了想,老板提到的问题我确实没有想清楚,但是在收集完材料之后,我以为我想得挺清楚了,怎么他一问,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呢?”
我们会发现,下属确实挺委屈的,不但花费了时间,也耗费了心力,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什么?大概率就是没有提前做好疑问回答的准备。
那么,如何做好疑问回答的准备?
我们需要先知道对方关心什么问题,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所以,知道对方的疑问是第一步。
如何知道对方的疑问,想对方所想?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叫作“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
在职场中,沟通汇报的对象可能是不同的,如公司老板、部门负责人、直属上级等。不同的人对你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同,他们的诉求也不一样,因此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公司的CEO、创始人或高层管理者的关注点一般都在战略、文化、价值观上,他们一般会有一个疑问:“你说的跟公司战略有什么关系?”因此建议你在沟通汇报时,内容要与战略挂钩,这样你汇报的内容才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至于部门负责人或中层管理者,他们更加关注部门业绩,他们的关注点在战术层。当你向他们沟通汇报时,他们一般会有一个疑问:“你说的跟部门业绩有什么关系?”因此建议你沟通汇报时,内容要跟部门业绩挂钩,有时也要跟自己的KPI挂钩,这些才是部门负责人想听的。
至于直属上级或基层管理者,他们不仅关注你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更关注操作层面、相对具体的事情。像本节开篇的例子,就是跟直属上级做汇报,所以他关注的都是一些具体事情,如在哪里建、如何建、如何维护等。这时就可以针对他的疑问进行回答了,例如,第一,在哪里建——覆盖热点需求区域,四网协同规划;第二,如何建——进行项目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第三,如何维护——同步建设5G体系化运维团队;等等。因为直属上级也会关注你的个人成长,所以你也可以适时地讲讲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的,你期待领导提供哪些指导等。
这些不同层面的管理者的疑问,需要你在沟通汇报之前提前做准备,以便在沟通汇报时做到游刃有余、对答如流。
这里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也是相对而言的,大概率会关注这些大方向的问题,但特定的人所关注的侧重会有所不同。有一次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讨论会上,我们讨论物联网如何与公司现有平台相结合。各部门负责人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在各部门负责人发表完各自意见之后,公司CEO问了技术部门负责人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技术后台如何实现?”CEO本身是做技术出身的,尤其关注技术的更新迭代、技术的趋势以及可能性,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也不足为奇。所以,在沟通汇报之前,我们也需要根据沟通对象的特点对症下药。如果对方关注细节,就需要准备与细节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如果对方关注大的框架,就只需准备大的框架方面的材料即可。职场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回答老板的问题,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是更高阶的换位思考。
本节介绍了一种职场常见场景:感觉自己想清楚了,跟领导汇报时却被问得哑口无言,怎么办?方法是疑问回答,也就是针对对方关心的内容,提前做好回答疑问的准备。“疑问回答”有时也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