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甘肃省元古堆村和布楞沟村: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来,贫困是甘肃省的标志,也是总书记的牵挂。2013年2月2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酒泉、定西、临夏、兰州等地,深入乡村、企业、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西部大开发、改进工作作风等进行调研考察。其间,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先后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2月3日上午,习近平先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老党员马岗家,与八旬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还为元古堆村的村民们送去年货,并嘱托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鼓励元古堆村早日改变贫困面貌。当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布楞沟村村民马麦志家,他坐在炕头与群众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还给孩子送了图书,叮嘱马麦志要让孩子好好读书。临行时,习总书记留下殷殷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甘肃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2年底,甘肃共有贫困人口69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3.2%。2013年,甘肃省共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6220个。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县列入国家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三大片区”,还有17个县属于“插花型”贫困县。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地交会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脉纵横。定西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中的肥力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仍是绝大部分山区农民种植生产的真实写照。清朝时,定西曾经被左宗棠形容为“苦瘠甲天下”,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实地考察后给出了“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结论。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州情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穷”。“一多”,即多民族、多宗教,全州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州内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种宗教。“三穷”,就是民穷、县穷、州穷。民穷,主要是贫困面大,生活条件差,全州共有耕地216万亩,70%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人均耕地仅为1.07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县穷州穷,主要是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远远低于甘肃和全国平均水平,下辖的县市均为六盘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

脱贫攻坚

元古堆村

元古堆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地处海拔2400多米的山区。渭源县位于定西市的中西部,是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元古堆村三面环山,交通极其不便,气候高寒阴凉,过去长期村落凋敝,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元古堆村2012年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每100个村民中就有83个是贫困人口,贫困面达83.4%。2012年之前,这个山村还是渭源县有名的贫困村,被称为“烂泥沟”,全村447户村民80%以上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习总书记到元古堆村视察慰问后,当地政府制定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村民入住了新建成的元古堆村集中安置点。当地还实施了“众筹”入股、“能人+贫困户”、担保增信等多种金融扶贫方式。东乡族自治县实施“菜单式扶贫”,该县被列为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计划”的7个试点县之一,通过筹资、融资并举的方式,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破解了农村饮水的难题。

从2013年的春天开始,元古堆村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快马加鞭推进,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敲开增收致富之门。元古堆村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产业发展项目9个、公共事业项目5个;自来水入户、农网改造、村社道路硬化、集中安置区建设、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2013年以前,村里的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人和泥争鞋”,如今,通村道路全部油化,村内巷道全部硬化,村口的公路能直达县城。多年来,村民吃水主要靠几眼泉、几口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个多小时。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村里96%的人家都用上了清澈的洮河水。

以前,村民住的大多是土坯房,受汶川地震、岷县地震影响,房屋普遍不牢固。这几年,村里结合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该改造的就地改造,该搬迁的集中重建,彻底圆了群众住“安全房”的梦。而且,村里彻底整治人居环境,还添置了垃圾桶,购买了垃圾清运服务。如今,村里干净了,村口的小河清澈见底,村民房前屋后没了垃圾堆,多了鲜花、蔬菜和果树,村民们都说:日子美了。

“重走领袖扶贫路、建功立业新时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19年4月,元古堆村成立了渭源县感恩山乡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吸收整合农户闲置房屋、剩余劳动力、村民闲置资金以及村集体资产折资入股的方式,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形成了旅游收入三方收益的格局。元古堆村2016年被评为“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20年通过省文旅厅“甘肃省乡村旅游优秀示范村”评估验收。现在,元古堆村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2019年旅游收入近500万元。元古堆村梅花鹿养殖基地成为元古堆村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占地300亩的基地饲养了350多只梅花鹿,年吸引观赏游客3万多人次。

壮大特色种植,发展务工经济,村民干瘪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元古堆村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2014年在县里指导下,元古堆村将百合、马铃薯种薯和中药材确定为扩大种植的重点品种。几年下来,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000亩扩大到了4500亩,占到全村耕地的近七成。村里还组织农户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销对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组织化程度。2019年,种植三大经济作物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5300多元,相当于2012年村民人均农业收入的8倍。此外,近年来,村里抓住农闲时节大搞培训,利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培养,使大部分劳动力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能。有了技能,有了致富动力,外出务工就有了信心。

曾经的元古堆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远古”而“落后”,2012年全村447户、19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83.4%。如今的元古堆村入选了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18年元古堆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89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325元,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布楞沟村

布楞沟村,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沟壑纵横,一度是东乡县最偏僻、最穷苦的村。东乡族自治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市毗邻,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下辖8镇16乡、21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47万人,域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单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24元。布楞沟村年均降水量290毫米,蒸发量却有1490毫米,村民吃水要到15公里外的洮河拉水,一趟下来要花100多元,水比油贵,贫困面高达96%。村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这里曾经是全县最贫困、最干旱的山村之一。

习总书记到布楞沟村视察慰问后,当地政府制定了《布楞沟流域整体联贫扶贫开发实施规划》。2013年以来,布楞沟村发扬“坚韧执着、苦干实干、感恩奋进”的精神,紧盯脱贫小康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兴产业、促增收、激内力、提形象,全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土路、漏雨房、水比油贵”,这是脱贫前布楞沟的真实写照。2014年,中国石化援建通村的22公里水泥路正式通车,解决了整个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0多个村、2万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20年1月,穿村而过的折红二级公路,更是打通了布楞沟外出的“动脉”。截至目前,布楞沟流域通村道路已经达到70公里,整个流域实现水泥路网覆盖。

“过路的客人口渴坏,干旱年,端不出一碗水来”“宁给一口馍,不给一碗水”是当地流传的俗语。如今,布楞沟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7年来117座蓄水池、327公里供水管网出现在布楞沟,1.3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布楞沟从此告别了靠车拉、靠驴驮、靠人背的吃水历史。2015年,布楞沟村建起了新农村,全村群众整体搬进了崭新的砖瓦房;2018年,在中石化的支持下,全村又进行了房屋扩建改造。布楞沟村已今非昔比,水、电、路、房、网样样都不落下,村民们的素质提高了,他们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布楞沟的羊肉好,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善,村民开始了规模化养殖。中石化帮助村民修建了2665间牛羊暖棚圈舍,县政府也向村民发放养殖贷款,家家搞起了规模养殖。如今,布楞沟村已拥有5个规模化养殖场,户均养羊16只,还成立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有包括17户贫困户在内的26户村民以参股的形式加入了进来。布楞沟村逐步形成的各个产业,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1624元增至2019年的7218元。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96%下降到2019年的1.44%。

通了水、修了路,乡亲们搬进了山脚下的新农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感染、激励着布楞沟乃至整个东乡县的贫困群众,靠知识、靠技术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村子西头,削山平地新建的布楞沟小学拔地而起。漂亮的两层教学楼,铺着绿色塑胶的小操场,成为村里最亮丽的风景。如今,布楞沟小学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成为全县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村民们主动送孩子上学,布楞沟全村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如今,布楞沟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昔日的模样只能在村史馆中看到了。今天的布楞沟村正如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里的唱词一样:“山间大道已通畅,校园里歌声朗;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变成幸福庄。”

渭源县、东乡县、定西市、临夏州、甘肃省贫困发生率变化

政策解读

历史上,甘肃一直以“苦瘠甲天下”著称,一度是全国贫困地区的代名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1982年)进行扶贫工作就是从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被称作“三西”地区)开始的,这里也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经过多年的扶贫,“三西”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大幅提高,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其干旱、缺水、贫穷、落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因此,甘肃能否走出贫困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基于这一背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在调研了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不久,总书记又深入甘肃调研。元古堆村和布楞沟村的惊人贫困再一次说明了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调研后形成的判断,即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这类贫困以往主要靠开发式扶贫来消除,但由于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高,大水漫灌的开发式扶贫效果并不明显,当地的村民靠自我发展已经不可能摆脱贫困,必须进行扶贫方式的改革和转变,并通过外部力量的帮助激活内生脱贫动力才可能摆脱贫困。

总书记对甘肃的考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扶贫体制机制由开发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也推动了外部力量对甘肃的帮扶。

一是总书记访问后不久,主管扶贫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就到甘肃考察扶贫工作,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扶贫成效。2013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健全制度机制,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这说明改革扶贫方式、进行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

二是在考察中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也提出了要求,“关键在于各级干部以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各级党委要把作风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也是针对以往扶贫工作中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或监督考核机制流于形式而提出的,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严格的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成为重要内容。

三是在总书记考察后不久,中石化等公司就进入东乡县和渭源县进行定点帮扶,彻底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问题,推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致富。

扶贫小卡片

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国家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这14个地区确定为集中连片贫困区。14个连片贫困区覆盖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80个县,9687个乡镇。2016年行政区划面积39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行政区划总面积的40.7%,户籍人口数2435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6%,2012年贫困发生率达24.4%。

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手段,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帮助这些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649万人,占全国农村总减贫规模的50.3%,贫困发生率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图:2012年和2017年各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规模对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春节前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新华网,2013年2月5日。

2.《日子越过越红火——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新华网,2019年9月13日。

3.《元古堆,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求是网,2020年6月3日。

4.《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12月。 p5GZ8Jus14Xl+dD/WBnYrN2V1gFFz5f/bJLgY/yk5NnY2qKi8aqeEtDU18cc3d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