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近平扶贫思想造就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653元增长到2018年的10371元,2019年超过1.1万元。到2020年11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宣布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解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脱贫攻坚规模之广、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世所罕见、前所未有,中国减贫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已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成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扶贫成就,是在习总书记倾力关注和领导下取得的。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论述,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脱贫攻坚经历了从开发式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从聚焦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再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将其治国理政思想贯彻到扶贫开发领域的重要成果,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等方方面面。本书以习总书记走过的村庄为线索,从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方法论、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四个方面来探究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系,并从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及取得的成就。研究表明,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既是思想理论又是方法论,是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是中国特色扶贫理论与扶贫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扶贫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包括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路径总结和目标设定,还包括扶贫事业与其他重大事项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扶贫思想不仅具有广泛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还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因而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不仅对中国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世界范围内的减贫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的过程

正如总书记所言:“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8年来,总书记去过47个村,这些村多数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习总书记调研过的村

(2012年12月—2021年2月)

在这些村中,有35个贫困村,代表了14个集中连片地区的典型的贫困类型。另外12个非贫困村曾经也是贫困村,但它们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前已完成脱贫,实现了小康,甚至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方面成了全国农村发展的典范。这些小康村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借鉴。这47个村庄在中国脱贫实践和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样本意义,为习近平扶贫思想提供了典型案例。

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从时间上看,习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可追溯到梁家河岁月;从空间上看,总书记不仅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对每个贫困区的贫困特点和相应的脱贫措施都了如指掌,还走访了很多已基本实现小康的村庄,从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从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上看,总书记不仅对各种资料和文献有大量的阅读,对国际上的扶贫思想和扶贫做法也有借鉴和发展。

(一)从时间上看,习近平扶贫思想有六个发展阶段
1.从梁家河村到浙江余村:扶贫思想萌芽阶段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在不断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时间演变上看,最早可以追溯到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1969年1月,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在这里度过了7年上山下乡的插队生活。这段经历对习近平影响至深,在这里他体会了中国农村的厚重与广阔,也了解了中国农民的艰辛和付出。更是在这里,他形成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习近平在自述文章《我的上山下乡经历》中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在梁家河脱贫岁月的历练中,习近平总书记最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最了解农民的心愿。在梁家河,他最大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也正因如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此后,无论是做县委书记还是地委书记、省委书记,习近平一直关心着贫困群众和扶贫工作。在福建宁德当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整套扶贫开发的经验和做法,创造了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使宁德顺利摘掉了6个“国定贫困县”的帽子,基本上消灭了绝对贫困。其主要经验是:把解决群众吃饭、穿衣、住房为主要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在摸清“家底”后,习近平团结带领地委一班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摆脱贫困”这个最主要的任务,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大念“山海田经”,推广“种养加”,推动工业、农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基本上解决了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温饱问题,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

在福建当省委副书记、省长时,习近平提出了“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理念。在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时,他直接组织实施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2次到宁夏实地考察指导,形成了系统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在宁夏建立起闽宁村和闽宁镇。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帮助浙江省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现在脱贫攻坚的一些做法在当年总书记所写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有所体现。一是强调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习总书记当年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二是重视党建。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的“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一文中强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的凝聚力的强弱”。三是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他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使他们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才能够解除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的繁荣”。四是重视发展集体经济。他强调在扶贫中,“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

2.从骆驼湾村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阶段

自十八大以来,用习总书记自己的话来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总书记就前往位于“环京津贫困带”上的河北阜平县考察贫困问题,并首次提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精准扶贫思想的萌芽。2013年11月3日至5日,总书记到湖南考察,在花垣县十八洞村,他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这是他首次正式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自此以后,中国的扶贫事业从以往的开发式扶贫阶段转向了精准扶贫阶段。当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4年,全国各地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初步识别出贫困人口并建立了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

3.从朱村到光东村: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阶段

自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后,总书记又继续在各地调研,这一阶段调研的目的是寻求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与“十三五”扶贫规划的制定。2015年6月18日,在调研过贵州花茂村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会上提出了“六个精准”、“四个一批”、“三位一体”、落实领导责任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深刻论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标志着精准扶贫思想体系正式形成。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公布,这可以视为对精准扶贫思想的系统化实施方案,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地位,解决了“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

4.从神山村到德胜村: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实践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公布以后,中国的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不断取得成效。总书记这一阶段调研的重点主要是:了解和分析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在这期间,与总书记调研相对应的主要是一些有针对性的和专业性的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如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

5.从赵家洼村到东岳村:精准扶贫思想的完善阶段

这一阶段调研的重点有三:一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扶贫政策开始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以使深度贫困地区能够在2020年如期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二是一些未摘帽县着力攻坚克难,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三是调研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考察“四摘四不摘”等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以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脱贫,使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检验。

6.从三家村到化屋村: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胜利阶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洪涝灾害使得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变得异常艰难,这一阶段调研的重点主要是: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给我们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宣示如期脱贫的决心。同时,要求扶贫政策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倾斜,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情况出现,争取在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2020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不仅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小康梦想的实现,更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伟大胜利。

(二)从空间上看,总书记不仅走访了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一些村庄,也走访了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村庄

既看到了不同地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强调扶贫战略和政策措施实施的普遍性,以及成功经验的可推广和可复制性,也看到每个地区所独有的特点,强调要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脱贫措施。

1.从普遍性上看。在河北省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甘肃省的元古堆村和布楞沟村,总书记从当地的贫困状况看到了开发式扶贫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提出了从开发式扶贫战略转向精准扶贫战略的必要性,进而在十八洞村提出了“精准扶贫”。在湖北省峒山村和山东省朱村等地,总书记看到了曾经的贫困村庄通过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小康,认为这些经验是可复制和可推广的,进而形成“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在调研了山西赵家洼村以后,习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二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五是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

2.从特殊性上看。根据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贫困成因和资源约束,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行了“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方针,允许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扶贫措施尤其是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例如,在精准识别方面,贵州省实行的是“四看法”,比较简单明了,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是否有读书郎”。而广西实行的是一套涵盖农户人口、耕地、住房等18类、98项内容的识别指标体系,提高了识别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脱贫措施方面,在“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新疆实行了“七个一批”,即“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一批、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过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在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各地的做法均有不同。内蒙古自治区则是实行“九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金融扶持脱贫一批、灾后重建脱贫一批)。

(三)从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上看,除了马克思理论等科学理论外,总书记的扶贫思想还借鉴了国际扶贫经验,如小额信贷、参与式扶贫、扶贫瞄准理论、重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我国自扶贫工作开始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很多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帮助中国的扶贫事业,他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也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为中国扶贫事业作出了贡献,有的还为中国政府所采用,并在中国扶贫事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造的经验,探索解决贫困农户获贷难和还贷率低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在农村信用社开始了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到目前,不仅一些主要金融机构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全国各地还成立了大量小额信贷公司,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了专门的小额信贷扶贫组织——中合农信。目前,在中国的精准扶贫中,小额信贷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手段。

2.参与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就是在扶贫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将参与式理念和工作方法贯穿始终,通过采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参与式扶贫最早是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在中国云南、贵州、安徽等省的外资扶贫项目中采用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参与式扶贫的核心是“赋权于民”,就是符合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意愿,这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基本一致,因此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采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就强调“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无论是贫困识别、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监管,还是最后的精准脱贫,贫困户的参与都贯彻了始终。

3.扶贫瞄准理论

这也是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组织在中国扶贫项目中采取的做法。其背后的理论是:贫困人口不是被动分享增长成果和享受社会福利的人,而是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应该致力于把贫困人口纳入发展与增长的过程。通过提高其生产能力,贫困人口也能为增长做贡献,但政策设计需要专门瞄准贫困人口,即在宏观和微观政策上,直接向穷人或贫困地区提供脱贫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增加穷人的创收能力,辅以必要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安排。扶贫瞄准机制在中国试行后,很快被中国政府接受,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不仅解决了瞄准理论中“扶持谁”的问题,还解决了“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方法论

习近平的扶贫思想不仅具有广泛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还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论。从总书记对这些村庄的调研方式可以看出,其扶贫思想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普适的。总的来看,习总书记的方法论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前期准备:面对重大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总书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结束后,总书记首次调研选择了河北阜平县。在县汇报会上,总书记说:“来之前看了有关材料,刚才听了你们的工作汇报,对阜平的历史沿革、基本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全面了解。”这说明总书记到每个地方以前都会阅读相关资料,做好调研准备。

(二)实地调研:找准典型地区和代表性村庄,实地了解真实情况

从总书记所走过的贫困村看,每个村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总体上看代表了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贫困类型和特征。如在河北阜平县,总书记解释了为什么选择阜平县做调研,他说:“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慰问革命老区群众。阜平地处太行山深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很有代表性。一直想找个机会过来看望一下乡亲们,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有利于正确决策。”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成为总书记历次村庄调研的一个鲜明特征。

总书记十分重视实地调研工作,他根据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并且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总书记认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用“五个过程”简明而深刻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即“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调查研究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调查研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

(三)集思广益:通过各种形式与干部群众交流,达成共识

通过总书记的足迹可以看到,总书记每到一地,不仅与农民深入交流,切实了解农民和贫困户的生活,还召开了多种形式的汇报会、座谈会、交流会等,从而广泛了解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在近些年的贫困地区调研过程中,在调研完贫困村之后,习总书记共召开了七次重要的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重大决策做了充分准备。

总书记调研贫困地区之后召开的八次会议

(四)形成政策: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相应政策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与习总书记村庄调研足迹和座谈会重要讲话相对应的是中央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关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随后出台和实施。通过这些政策措施,习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得到高效率的贯彻和落实。其中,比较重要的政策有以下几项:

1.在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调研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并提出“精准扶贫”后不久,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也随后在2014年8月8日发布了《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

2.2015年6月18日考察花茂村之后,在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四个一批”。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5年11月29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决定成为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3.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大湾村看望农户时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按此指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形成《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并于2016年6月21日印发,要求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2017年6月21日,总书记调研了赵家洼村,在随后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了深度贫困问题,要求政策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部署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5.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来到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随后在成都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发表了以“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为主题的讲话。当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

6.2019年4月15日总书记考察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并在重庆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过了两个月,2019年6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

7.2020年3月6日,习总书记在考察完云南腾冲的三家村后,回到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总书记指出,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国家发展改革委于3月11日和13日分别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决战决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和《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等。

8.2021年2月25日,在考察完贵州毕节市化屋村后,习总书记回到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开发布。

(五)信息反馈:重视各有关方面报送的信息

在形成论述、给出方法、形成政策这一过程中,习总书记还特别重视信息反馈。通过各种信息报送渠道,习总书记得以及时了解各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重大问题作出批示,从而使脱贫攻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反映、纠正和处理。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包括脱贫攻坚的精准性界定、脱贫攻坚的路径总结和目标设定,也包括扶贫事业与其他重大事项之间的关系。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
1.“六个精准”

“六个精准”是对扶贫对象、扶贫主体、扶贫措施、扶贫责任的界定,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难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项目安排精准”是指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的设计、分配要真正符合扶贫对象和区域性的致贫原因需要;“资金使用精准”是指消除项目资金管理的僵化性和部门分割性,按照贫困户需要和项目需要整合和分配不同来源的扶贫资金;“措施到户精准”是指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安排能够惠及或直接落实到贫困户并且符合其实际需要;“因村派人精准”是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这方面已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向贫困村派遣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能力、素质、资源能够切合贫困村实际并满足其需要;“脱贫成效精准”则是指扶贫措施能够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并取得相应效果,脱贫结果要达到扶贫收入标准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2020年3月6日,总书记在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的会议,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总动员令,吹响了总攻冲锋号。

2.“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是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3.“两不愁三保障”

这是脱贫攻坚目标的规定。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及“两不愁三保障”之间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脱贫攻坚的如期完成,还深刻改变了中国农村的治理体系和组织建设,将中国农村最边缘、最贫穷、最底层的群体纳入了中国政府的现代服务公共服务体系中,从而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二)脱贫攻坚与其他重大事业的关系
1.脱贫攻坚与社会主义: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中习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着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中,他再次强调“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2.脱贫攻坚与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中他也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所以,党中央特别关心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在山西赵家洼村调研时,总书记又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6月11日)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扶贫和发展的关键都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习总书记在山东朱村考察时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习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在兰考考察时,总书记对兰考提出的要求是“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在河北张庄村指出“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4.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总书记在吉林和龙市光东村调研时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在黑龙江同江市八岔村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5.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

总书记在河北省德胜村调研时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脱贫攻坚在我的工作安排中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一个底线任务。我们现在决心有、目标有、措施有,关键在落实。”在四川凉山州火普村调研时他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2018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2020年3月,习总书记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四、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习近平扶贫思想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不仅对于中国的减贫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范围内的减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将其治国理政思想贯彻到扶贫开发领域,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扶贫思想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等方方面面。

2.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将反贫困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和小康目标的提出,到江泽民重视开发式扶贫以及瞄准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的转变,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都不断丰富了中国扶贫脱贫的理论和实践,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从中国40年扶贫实践中可以看到,伴随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不断创新的是中国扶贫战略的不断转变:从救济性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从扶持贫困片区向扶持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战略转变;从项目扶贫向综合扶贫、从不精准扶贫到精准扶贫的战略转变。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解决了减贫到了最后阶段往往速度减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而彻底消除了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

3.习近平扶贫思想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使7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占世界脱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习总书记指导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扶贫论述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目前中国的精准扶贫经验正在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进行复制和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普适性意义在于:将消除绝对贫困作为国家治理的中心工作之一,为减贫设立专门的机构、队伍、经费保障以及工作机制;以发展减贫为导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针,鼓励贫困人口劳动致富,减贫目标、任务和手段与地区发展支持政策、健康和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有机结合;结合国际经验和特色国情,制定精准扶贫战略并贯彻执行。

4.2020年后的相对贫困问题依然需要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指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后,我国还要长期面对相对贫困问题,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依然需要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指导和深化。习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要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作为党中央“三农”领域智囊团和思想库,大量参与了与脱贫攻坚相关的调研、考核、评估、信息提供等工作,并见证了脱贫攻坚以来中国贫困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一员,能够躬逢盛举,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大幸。承蒙东方出版社的盛情邀约,我们欣然执笔,撰写这本《决胜全面小康》,以此纪念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EE/5pnlUv2ZlKyoUqjA8j1rzD0+SymN/u+1BZ97Ki5k7g0lD1sCFn7hO74G2N8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