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河南省张庄村: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兰考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张庄村视察指导工作。“根据中央安排,第一批活动期间,我联系的是河北省。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联系兰考县。兰考县地处中原,改革发展和各方面工作有一定代表性;兰考还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因此,我很愿意联系兰考,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兰考。”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风尘仆仆来到张庄村考察,首先看望了85岁老人张景枝。此后,他先后走进张庄村村委会办公室、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楼1号教室,与兰考乡村部分基层干部、普通共产党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长时间座谈。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在调研中,习近平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他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西北部,是开封市下辖县,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6米。兰考自然条件恶劣,“春天风沙狂,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收,冬天白茫茫;一年汗水半年糠”,风沙、盐碱和内涝被称为兰考的“三害”。历史上,频发的战争和水患,是兰考贫困的根源。兰考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战争多达1500多次。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河在兰考境内决口达143次,其中大的改道8次,“风沙”“盐碱”“内涝”更是频频发生。虽然焦裕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这个地方的群众一直在战天斗地地劳动和创造财富,但截至2014年,依然有7.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上。兰考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距黄河东坝头六七里远,东坝头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沙丘遍布,土地贫瘠,收成低下,人们生活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的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曾在这里查风口、治理风沙。他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受村民魏铎彬翻淤固坟的启示,创造了“贴膏药”(翻淤压沙)、“扎针”(种植槐树)的治沙办法,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出了“造林固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的方法。数十年过去,有效治沙让当地群众结束了逃荒的历史。张庄人虽然治住了风沙,却始终未能摆脱贫困。2001年起,张庄村就是国家级贫困村,截至2014年底,全村2960多口人中,仍有贫困户207户、7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张庄村隶属兰考县东坝头乡,由13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组成,共计711户,2963人,其中党员53人,村干部7人。该村总耕地面积4800亩,其中黄河滩区就有2800亩。

脱贫攻坚

2014年,习近平曾先后两次赴兰考指导工作。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兰考县政府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为了完成三年脱贫摘帽的承诺,兰考县政府先后选拔345名年轻干部,派驻到115个贫困村精准帮扶,按照“五天四夜”的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兰考县立足本地优势,围绕家居、食品两个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的兰考特色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2017年3月,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张庄村也脱了贫。张庄村之所以能够脱贫,产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庄村引进了一批产值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多元巩固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不断汇集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大象食品有限公司流转张庄村土地1000余亩,每亩1000元,主要种植土豆、红薯、红萝卜、白萝卜等经济作物,带动150余人就业。村“两委”积极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合作社11家,发展莲藕种植350亩,水稻种植12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12亩。通过以上产业的发展,张庄村实现了1100余人稳定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余万元。张庄村还为207户村民办理了小麦种植保险、玉米种植保险,为村里22户蛋鸡养殖户免费上了期货保险,降低了散户养殖风险。

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又是焦裕禄找风口、治风沙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也来过这里,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脱贫后,张庄村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将自然资源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动员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打造了一个“梦里张庄”。目前,“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已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1处具有张庄本地特色的农家酒店和9间豫东特色农家客房,31户农家小院建设已基本完成。围绕旅游产业的务工人员有50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70多人。如今的张庄村,建成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年接待近万人次进行拓展训练;还建成了“四面红旗”纪念馆,再现当年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奋斗热情。

整齐干净的水泥街道,白墙青瓦风格的二层、三层小楼林立左右,一串串大红的灯笼飞挂道路东西,洋溢着春节将临的气氛,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在几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村、“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的小村庄。如今的张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融入到每个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走在张庄村里的路上,你会很惊奇地发现,这里比城里的高档小区还要干净。环境美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村开展起了“幸福家园”大讲堂、“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群众还自发成立了“梦里张庄”艺术团,村里大喇叭中不时传来《焦裕禄》《朝阳沟》等剧目唱段。

兰考县、开封市、河南省贫困发生率变化

张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就业机会和岗位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张庄人“就地变工人,就业增收不离村”。家乡变美了,增收机会多了,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张庄人返乡创业,有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有的继承祖传工艺制醋,有的做起了电商销售土特产,有的改造自家院落办起了农家乐……全村在外务工人数2014年超过1100人,现在已经减少到700多人,越来越多的张庄人选择了“往家回”。

政策解读

河南省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多年的国定贫困县,在我国扶贫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兰考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兰考的考察,对于探索扶贫经验、推动脱贫攻坚、丰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兰考有着浓浓的感情,他十分关心兰考的发展,于2009年4月,2014年3月、5月先后3次深入兰考调研指导工作,要求兰考探索精准扶贫好的做法,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让精准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根据总书记的指示,2014年,兰考县委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国第一批实现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和深化脱贫攻坚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兰考县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强力推进。2014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兰考县2014—2016年扶贫攻坚规划》。实行“五轮驱动”、“五级联动”和“一支队伍”。“五轮驱动”就是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五级联动”就是县扶贫领导小组、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互联互动;“一支队伍”,就是通过县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层层落实帮扶责任,锻炼出一支坚强的扶贫攻坚党员干部队伍。

二、坚持和强化“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既充分利用党政部门力量,又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及社会力量。兰考县的大扶贫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县委县政府统揽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服务脱贫攻坚中心工作;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高度融合,专项扶贫相对弱化为目标指向性强的资金和项目,各政府部门承担的行业扶贫工作大大增强。

三、实现驻村帮扶的转型,创新驻村帮扶机制。兰考县委组织部出台了驻村工作队的派驻、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科级干部当队长、科级后备干部当队员;后备干部不愿驻村的,取消其后备资格;驻村考核连续两年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所驻村面貌变化不大,或违反纪律、考核不合格的,在干部提拔时实行一票否决。

四、实现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带贫的转变。2017年,兰考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之后,根据“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又提出了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除了继续对脱贫户和未脱贫户进行产业扶持以外,提出了“从产业脱贫转向产业带贫”的战略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在稳定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上,在产业发展上做减法,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五、构建适度普惠型基本公共服务。2017年贫困县摘帽之后,兰考县坚持以稳定脱贫奔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巩固并提高脱贫质量,在脱贫攻坚十二项政策的基础上,将部分政策惠及全体城乡居民。

此外,兰考在脱贫攻坚中探索的建档立卡、党建扶贫、贫困县退出办法等精准扶贫经验和做法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很多做法和经验被复制和推广到全国,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榜样力量。

扶贫小卡片

贫困退出机制

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对贫困退出程序和标准给出了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对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及时退出,新增贫困人口或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扶贫范围。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坚持规范操作。严格执行退出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切实做到程序公开、数据准确、档案完整、结果公正。四是坚持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

退出标准和程序:

(一)贫困人口退出。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退出,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二)贫困村退出。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在乡镇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

(三)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确定退出名单后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

2017年9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将上述意见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指标。见下表:

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指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新华网,2014年3月19日。

2.《兰考张庄村:从“大风口”到“明星村”》,人民网,2020年6月4日。

3.黄承伟、吕方:《贫困县脱贫摘帽案例研究——兰考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与启示意义》,出自《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研究”课题组:《兰考县案例报告》,2019年5月。

5.《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新华网,2016年4月28日。 6hWIyWYRtHSM8vj/sMLBbyaGlv1G55kH9GjsDQ3OOJJZQlk8XgMXM2StQNczZT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