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蒙古自治区伊尔施镇和宝利根苏木: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2009年8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内蒙古考察,他专门前往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大召前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实地察看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情况。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再次到内蒙古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深入林场、牧场、企业、牧户、社区调研考察,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了党中央的关心和关怀。

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他首先来到林业工人郭永财家,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看到郭永财家住房简陋,习近平十分关心,向当地干部了解棚户区改造时间表,听说这片棚户区已列入明年计划,他表示满意。1月27日,习近平来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玛吉格家,详细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当日上午,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习近平同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并按照蒙古族习俗,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属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一片区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阿尔山市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贫困县级市之一。阿尔山市人口由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苗、壮、锡伯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阿尔山市过去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城市,20世纪末禁伐以来,一直处于艰难的产业转型当中,当地很多林业工人都住在简陋的平房里。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京的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锡林郭勒草原是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锡林浩特市含蒙古、汉、回、藏、布依、朝鲜、维吾尔、鄂温克等30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该市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

伊尔施镇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最北端,北与呼伦贝尔市接壤。

“伊尔施”,蒙古语“豹”的音译,满语“驿站”的音译。过去伊尔施为村级建制,号称“天下第一村”,是阿尔山市的经济重镇。于1998年8月8日建镇,辖阿尔山、伊尔施2个自然行政村,13个居民小区,10个较大的机械化农场。总面积3739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满族、回族、朝鲜族、苗族、达斡尔族、壮族、锡伯族等9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从业人员主要以工业、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其中林业人口占三分之二。

宝力根苏木是锡林浩特市所辖的三个苏木之一,共有居民1061户、4043人,土地总面积为3199.93平方公里,辖9个嘎查、2个居委会。宝力根苏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尤其以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草原类型完整著称于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备,地上植物达1200多种。

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让全区141万各族同胞摘掉了“贫困帽”。与此同时,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城镇失业率低于4%的目标控制值,“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重点棚户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分解棚户区改造任务,探索多种安置方法。每年年初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签订年度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及时分解任务。之后,盟市与旗县(市、区)分别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自治区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做好全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合理确定棚改货币化安置方式,落实各项支持政策。通过多措并举,内蒙古棚户区居民逐渐告别环境脏乱差的“蜗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以前,郭永财家的房子只有38平方米,加上女儿、外孙女,住得很挤。如今,郭永财一家搬入了新居。现在他们住的房子是一室一厅,有50平方米,厨房用的都是电器,还有液化气,有热水器可以洗澡,上厕所也不用去外面了,比过去舒服多了。

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心。近年来,阿尔山市将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逐渐探索形成“全域旅游+五小经济”模式,因户施策推广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和小合作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到户全覆盖。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孕育了阿尔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在,阿尔山对外逐渐形成了边贸(蒙古国)、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一外一内”的双重旅游圈,并与周边地区联动推进“你进我出”或者“我进你出”,极大地拓展了旅游纵深和资源集聚。对内则以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林家乐为主体,带动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餐饮服务业等业态发展,完善了全域旅游的消费链,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普惠和富民效应。如今,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仅2019年,全市旅游收入就达到了60亿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阿尔山市率先探索消费扶贫,搭建贫困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链接平台。目前,每年实现交易额200余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400多户。阿尔山拥有丰富的林下资源,这里的牛羊吃的是绿色无污染的有机“仙草”,喝的是火山矿泉水,浩瀚大森林盛产的野生蘑菇、野菜、黄花、灵芝、桦树茸不仅鲜美可口,更是营养丰富。乡乡消费扶贫体验店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也达600多万元。此外,阿尔山市还依托优质生态旅游及农特产品资源,通过举办电商节直播带货、邀请网红明星推荐农特产品等方式把电商和物流结合。

宝力根苏木还积极探索牧区新模式。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当地积极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培育,以股份合作、合同订单、保价收购、利润返还、收益分成等方式,引导牧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同时发展种养大户。目前,宝力根苏木有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牧场7个。玛吉格家2018年新建了220平方米暖棚、150平方米储草棚和180平方米羊圈。这些棚圈都是通过国家惠牧项目建起来的,牧户只承担30%的建设资金。2016年玛吉格和老伴从牧区搬进了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爱祺乐”牧民养老院园区。园区内健身室、文体室、图书室、餐厅等一应俱全,每天按照不同的菜谱供餐,还免费提供洗澡、理发、洗衣等服务。园区根据各家需求提供面积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的住房,家具家电应有尽有,月房租仅300元。

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发生率变化

政策解读

在提出“精准扶贫”后,调研不同类型地区扶贫实践和发展经验,为脱贫攻坚的全面实施和“十三五”规划做准备,这成为习总书记考察农村的重要目的。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又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区情特殊,扶贫开发面临的情况复杂,边境地区广阔,少数民族人口多,牧业经济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在此背景下,总书记对内蒙古扶贫的考察意义重大。

从2009年起,阿尔山市就开始了棚户区改造和产业转型,到2013年底,已进行了4年多,总结其成效、经验和教训有助于为其他贫困地区的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在考察了山东朱村后不久,总书记就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深入林场、牧场、企业、牧户、社区调研考察,深入了解了当地危房改造和产业转型的进展情况,对其产业转型方向提出了两个建议:“我看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一条是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与转型,习总书记也根据内蒙古的情况提出了“五个结合”,即“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以后,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方法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同样也要求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战中。如何贯彻和执行这一理念?总书记提出的“两条出路”和“五个结合”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提供了指导性方向,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方向,也为其他生态脆弱地区和面临产业转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在脱贫攻坚战略中,这一思想则具体转化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扶贫小卡片

“五个一批”之“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以达到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扶贫模式,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明确要求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主要内容有: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通知》第二章明确指出,针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流域)的贫困人口,重点采取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提高收入水平,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2018年1月18日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赴内蒙古调研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新华网,2014年1月29日。

2.《内蒙古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打出“精准牌”》,《内蒙古日报》,2019年3月5日。

3.《内蒙古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2018年实现减贫23.5万人》,央广网,2019年2月27日。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5年12月8日。

5.《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中国政府网,2018年1月26日。 7ihxHuSj4U/qzdP82SwzLF3PBb45hEQUVNMnUfXmEztaUX945kLtwMjHTU7Xc5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