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题一
国外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母亲开始加入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无人照管,从而出现了在家庭以外建立学前机构的社会需要。同时,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养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推动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简易的学前儿童教养机构,其中最早的教养机构创办者是法国牧师奥柏尔林。他聘请青年妇女照顾那些在田间劳动的父母的小孩,教小孩游戏,还带小孩在田间散步、收集植物标本,教大一些的小孩纱、纫。奥柏尔林的革新引起地方上的反对,但是法国政府却给他一笔奖金。之后,法国的一些托儿所也受到政府的支持。

在工厂制度建立后的19世纪上半叶,为了解决母亲外出工作子女无人照管的问题,以及为贫苦家庭的儿童提供福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举办了托儿所和日托中心,如德国(1802年)、荷兰(1815年)、比利时(1825年)、法国(1844年)和美国(1854年)等。这些学前教育机构一般收托年龄范围从1~2岁至5~6岁的儿童,收托时间都是全日制的,学前教育的目的也很简单,主要是使儿童的生活有人照料,不致发生意外事故。

与此同时,徳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在勃兰根堡(现柏林西南)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设计和使用他称为“恩物”的玩具材料,实验他的教育设想,并于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取意儿童如大自然万物在花园中自由、苗壮地成长)。这一名称在国际上沿用至今。虽然福禄贝尔所开办的幼儿园不久便被德国政府以宣传无神论的罪名禁止,直到他死后才解除禁令,但在以后的二三十年中,福禄贝尔所创办的幼儿园,在许多国家流传开来。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英国、匈牙利、日本、荷兰、瑞士、美国等国的大城市都先后建立了幼儿园。我国在1903年也开始开办幼儿园。福禄贝尔为世界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

1 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

20世纪下半期以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风靡欧美,使得人们认识到教育的投资具有重大的经济发展价值。与此相应,同时期在欧美一些国家进行的实验研究与教育跟踪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将影响未来居民的整体素养、促进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能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如美国持续实施40余年的“开端计划”及“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英国所进行的学前教育价值的追踪研究等在这方面都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各国社会及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瑞典甚至将三分之一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到学前教育。

2 越发强调教育的公平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为此,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3 国家承担学前教育的费用

立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如英、法、美等,都很早地开始了学前教育法制化建设及管理,以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英国从19世纪40年代、美国和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就出台了学前教育的法规和政策。20世纪到21世纪,各国的立法及相应的保障更是日益规范。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趋势。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规定5岁及以后的幼儿教育就是义务教育。

4 进一步强调学前教育的科学化

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近代以来,教育的每一次重要进步往往都与心理学、脑科学的进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有重要关系。20世纪的重大心理学思潮及脑科学研究如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学说等都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都表明用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学前教育、用科学的成果和方法指导学前教育的实践,成为必然的趋势。

5 学前教育重心转移

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强调加强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 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和功能比较多样

一是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日本,除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以外,还发展了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出门临时购物,为未入园儿童及家长提供活动条件,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等。

二是学前教育机构微型化和家庭化。如瑞士和挪威等国“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微型幼儿园,把家庭视为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类幼儿园一般都设在开办人自己家里。

三是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玩具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等;还有父母教育场所,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等。 K8I8pzMzPKHV0rwpR1WXuznqAR47TRtS+Ha94xYte6b4Uwzs3Yc5gPwKdPfSXx8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