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并没有上小学,而是在家接受家庭教育,12岁时直接进入特里尔公立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学习,这很可能是他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一方面,亨利希本人完全可以胜任马克思的启蒙导师这一角色,他学识渊博、善于思考、能力出众,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喜欢阅读伏尔泰、莱布尼茨、牛顿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热爱古希腊艺术,是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粉丝”,在文学和哲学方面颇有造诣,是一位很有思想、才华和远见的人。另一方面,年幼的马克思天资聪颖,在语言和哲学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完全具备在家学习、接受父亲教导的素质和能力。1837年11月17日,亨利希曾写信给正在柏林上大学的马克思,信中提及孩提时马克思的状况。亨利希认为,命运从摇篮时代就垂青于马克思,大自然慷慨地赋予他才华。这位十分严谨的特里尔的著名律师、政府法律顾问和律师公会会长如此评价小马克思,足见孩童时的马克思极为聪颖善学。
最关键的是,亨利希深爱着马克思,他对马克思寄予了极大的期望。1838年2月10日 [1] ,当时已病重的亨利希强打精神振作起来,用颤抖的手给马克思写了最后一封完整的信,信中他对马克思说:“有一点你要永远相信,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这就是你在我内心占着很大的位置,你是我生命中最强大的杠杆之一……我累极了,亲爱的卡尔,我不得不搁笔了。可惜我不能象我希望的那样去写,我多想倾尽全心拥抱你啊,可是我的病情使我无法这样做。” [2] 所以,当年的亨利希应该非常期望和乐于按照儿子聪颖异常的实际和自己开明的思想,亲手把小马克思这块璞玉雕琢打磨成大器,最起码在小学这一启蒙阶段,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决不能耽搁了这位小天才,没有任何人比他自己更适合这一重任了,他也完全能够胜任。
亨利希在家中教授小马克思德语、数学、绘画等课程,给他阅读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经典作品,讲历史故事,带他出去参观各种展览、游览名胜古迹,一起感受各地的风俗,分享新鲜的消息。小马克思很认真地学习和接受父亲传授给他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在有意识地认真学习和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小马克思具备了很好的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渐养成并不断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时的马克思也受到了父母和社会上的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和父母相同的宗教信仰,自然且必然地站在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
[1] 整3个月后,1838年5月10日亨利希·马克思逝世。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