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与时俱进的奔跑者

起点

2022年的夏天格外炎热,从7月上旬开始,在川西平原的成都,最高气温一再打破当地的历史纪录。

经济情况则寒意扑面。在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影响是巨大的。2月下旬突然爆发的俄乌冲突,又极大加剧了全球能源和粮食供给的紧张程度。

2022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经济数据。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2.5%,二季度同比增长0.4%,是几十年来的低谷。

同日,距离成都主城区30公里的新津区天府农博园,令人悦目的绿浪也无法抵消热浪的冲击。上午11点,太阳愈发毒辣,却有数百名身着统一短袖运动装的人在一记响亮的发令枪响后奔走向前。

这支队伍由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领头,集团主要管理层成员和全球各地十几万名员工的代表参加。之前他们刚刚举行了“新希望集团创立40周年暨第三届企业文化节”的开幕活动,接着要重走希望路,寻找初心源,开启新征程。

这支队伍从天府农博园出发,徒步10公里后,目标是“希望起源地”——位于新津区顺江乡古家村的希望饲料厂。40年前,就在这里,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代表之一,“希望”启航了。

今天来看,市场经济的法则并不深奥,毋宁说只是一种常识,一种对人性的体察,对人的自由选择能力的信任。40年前,在一个封闭的内陆省份,在“下海”这个词还没有出现,绝大部分人还翘首观望的时候,在没有任何经商经历、关系背景,启动资金靠几家人砸锅卖铁凑钱的情况下,刘永好和他的三位兄长就放弃铁饭碗跳进商海,一度引起地方轰动,还是有着令人赞叹的激情和勇气的。

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勇气,也是植根在人性深处的探索与创造的力量。

40年弹指一挥间,正是无数像刘氏兄弟这样的创业者、建设者的努力,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性演化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条件下,中国逐步建立起了有利于财富创造、推动企业家才能发挥的制度环境,这种制度变迁所激发的亿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国奇迹”的根源。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述过这样的思想。2022年7月7日,在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总理指出,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保住市场主体就能支撑稳就业、稳经济大盘。

刘永好就是活力企业家的一员,新希望就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例。“重走希望路”上,71岁的刘永好头顶烈日,大汗如雨,走在最前方。对新希望人来说,这一幕早已见怪不怪。他脚大,穿44码的鞋,平常出差、下猪场、去工地,永远都是他走得最快,很多人甚至得小跑着才能跟上,女同事更是掌握了经验——不能穿高跟鞋。

从1982年到2022年,这双“农民的大脚板”,已经带领新希望行稳致远地走过了40年。在中国民企发展史上,经历40年风雨而不倒的标杆企业,犹如四川大熊猫一样珍贵。而不仅屹立不倒,还能不断创新、越做越大越强越优的,更是稀少。

刘永好刚刚在大会上做了“以创业心求发展,四十年从‘新’再出发”的演讲。他说,新希望集团从新津一个家庭小养殖场起步,用40年的时间走到今天,实现了四川本土企业世界500强零的突破。这是时代发展的机遇,也是所有新希望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这家在全球拥有超过600家分(子)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拥有世界第一的饲料产能、中国第一的禽肉加工处理能力,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在2022年8月公布的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中,新希望集团以391.689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56位,较上年上升34位——也是食品生产领域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创业难,守业难,持续发展更难。我们如何保持创业之心,以攻为守,创造更大价值?”在大会上,刘永好抛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

几千年来,“看天吃饭”都是农牧业的宿命。对农牧企业来说,最近两年的“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新冠肺炎疫情”“猪周期”“非洲猪瘟”四重危机犹如豺狼虎豹,让整个行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创办于1982年的新希望到2022年创业40年,并实现了40年赢利。就近的2020年,整个新希望控股集团实现税后利润100.8亿元。但2021年,旗下农牧板块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票代码000876)因为前述叠加危机出现历史上首次亏损,致使整个集团利润下降到2.3亿元,为20年来最低,这也让管理层,尤其是农牧板块管理层备感压力。

这次风暴是全行业的。对比同行来说,新希望六和的亏损程度并不算最多:温氏股份2021年营业收入649.63亿元,亏损超133亿元;正邦科技2021年营业收入476.7亿元,亏损188.19亿元;2022年上半年中国几乎所有养猪企业和养殖户都巨额亏损……整个行业何时复苏?如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新希望人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极端情况下的亏损只是一面,企业要基业长青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新希望是一家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以农牧、食品制造为主业的,十几万名员工中70%以基层产业工人为主的传统企业。和其他传统大企业一样,这样的组织也面临着“大象”转身慢和如何适应互联网、新消费等难题。新希望还能怎样干出“新”希望?

这不仅是新希望人的提问,是上下游合作商的疑问,也是时代的拷问。

刘永好和新一代团队将如何作答?

时代

新希望集团成立40周年的主题词是“I hope”(我希望)。

在刘永好看来,企业和企业家都是时代的产物。40年来的困难、风险、挑战,不过是家常便饭,但他和所有新希望人都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在于,这是一个人们可以放飞希望并且努力实现希望的时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新希望经营的是“万岁产业”,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最直接、最基础的行业,是真正的“美好行业”,而且一干就是40年。40年并不短,但和全球粮食巨头、肉禽蛋奶及农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相比,它又是最年轻、最具活力的跨国企业之一。

譬如,全球四大粮商,ADM(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创立于1905年,邦吉创立于1818年,嘉吉创立于1865年,路易达孚创立于1851年;

全球前三大乳业企业,兰特黎斯创立于1933年,雀巢创立于1867年,达能创立于1919年;

全球家禽企业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巴西JBS创立于1953年,美国泰森食品创立于1935年,巴西食品(BRF)创立于1900年;

在饲料领域,大名鼎鼎的正大集团创立于1921年;

在中国,中粮集团创立于1949年……

和它们相比,新希望青春正当时。

新希望的40年证明了,以中国大市场为依托,只要有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普普通通的创业者就能够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用几十年的时间“浓缩”国外行业龙头上百年走过的路。

新希望是幸运的。在其诞生之初,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同步出现了两个伟大的创造物,一个叫市场,一个叫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家。

先说市场。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表现在农业领域,就是采取国家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熟食业、食品工业等所需的粮食,旅店、火车、轮船等供应旅客膳食的用粮,也由国家定额供应,不能私自采购或转售。粮、油、蛋、菜、奶、肉、水产等均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的范畴。

1978年,中国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改革开放启动。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农产品统一派购的品种和范围不断减少,最终于1992年底,全国放开市场,统购统销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和统购统销渐渐消失相对应的,就是商品化、市场化力量的兴起。以前农产品被管得死死的,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购销:布、油、棉等在供销社;肉、鸡蛋等在食品店;粮食在粮站。市场几乎不存在,城乡之间几乎不流通,就算农民想卖也无处卖,就算城里想买也买不到。而当市场逐渐发挥主导作用之后,人的劳动成果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这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也给无数市场主体提供了致富机会。

再说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市场主体都是价值与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更是创新的灵魂,是整合资源以实现梦想的引领者。

1978年,中国9亿多人口中,城镇个体工商户只有14万余,无足轻重。当时城镇流行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差不多。此种环境下,劳动者和管理者当然是存在的,但企业家很难涌现。而当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快就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个体工商户快速增加,中国的民营经济才出现了第一次创业浪潮。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认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随之国家相关部门颁布条例,明确“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到了200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及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这些法律和政策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今天的人们可能逐渐忘记,上述每一次法律、政策颁布的背后,往往都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争议,以及争议过后重大的转型机遇。20世纪最后20年,在中国,市场和市场主体就在这样的争议和机遇中出现。“先知三日,富贵十年”,刘永好兄弟正是把握住这样机遇的弄潮儿,要和浪花共舞又不被风浪打翻,也是无比严峻的考验。

从1982年起步,刘永好历经了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80年代末“姓资姓社”大讨论和民企大调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的大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增速徘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一轮高歌猛进,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的不可逆转,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全面转型升级。自2018年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波又一波袭来,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一路走来,刘永好和新希望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和价值创造者。

弹指40年。这是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现代制造强国迈进的40年;是在开放而复杂的环境中,主动融入全球化,同时坚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倔强生长的40年。现在,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时代不会忘记市场大潮中真正的创造者、领航者。2018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指出,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会上向100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颁奖,刘永好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上台领奖,郑重地接过奖章。

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时代前进的力量。与时代同行,又要小心不被泥沙裹挟、吞噬,凭正心、守正念、怀正气、秉正义、做正事、行正道,这或许就是企业家的职责和天命。

40年风雨坎坷、砥砺前行,40年坚守实体经济、农牧产业,40年抵御各种风险诱惑、守正创新,伴随改革开放全过程一路走来的新希望,已经成为观察中国民营经济演进的一个符号。新希望之“新”,恰在于刘永好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学习之心、创新之心,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我看到我们的队伍在快速成长,我们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入。我相信,通过坚持和奋斗,我们一定会穿越周期。未来,市场格局和产业发展逻辑将会继续调整,竞争只会更激烈,波动可能是常态,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会更多。可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今天的企业要想活下来,依靠惯性和经验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创新之路。”刘永好生活极其简朴,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的喜悦感,以及随之“快半步”的行动,或许就是他的爱好。

好人

算起来,从1982年的古家村到今天的天府农博园,刘永好走了整整40年。

这40年,刘家兄弟一起从古家村创业,在希望事业发展过程中,带动了一个村的发展,继而是整个新津县的鹌鹑养殖业发展,然后是整个四川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饲料业发展;之后是新希望的诞生,带动了农牧业的发展,然后又在走向“世界级农牧企业”的过程中,“顺手”拿下全球饲料第一,世界500强第356位,全球食品、养猪、禽类加工等行业均排名前十的成绩。

走过世界,回到自己。近些年来,在企业不断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刘永好的精神世界却不断回归,“初心”“创业之心”“感恩之心”“奉献”“文化自信”成为他讲得最多,也做得最多的事情。

2016年,为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精神,四川省提出“从城市搬到农村、从室内搬到田园”,打造国际性农业博览会的计划。

在自己的家乡,搞自己本行的国际性博览会和永久性农博园,刘永好十分兴奋。他举集团之力,并调动了自己的资源、影响力,帮助天府农博园落地距离古家村仅10公里的新津区兴义镇。

这个过程中,他不光在设计、策划、争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还在农博园进行大量创新产业投资,包括:一个育种场和一个五层楼的智能化养猪场(已建成);旗下草根知本与新津区政府共同设立昇望基金,计划投资50亿元引入新消费企业,目前投资企业的大量新消费产品已上市;将旗下鲜生活冷链西南总部,以及其数字化柔性食品生产基地搬迁至此;将旗下新希望化工的“新希望化工贸易平台全国总部暨交易结算中心”放在这里……新希望是四川民营经济的领军企业,在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新消费、智能化、高校基地等创新产、学、研、投融资平台入驻,使得天府农博园成为新津和四川农业、新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基地。

多年来,刘永好在家乡投资了大小几十家企业,带动了无数家乡人创业,还直接在这里为中国农牧、食品业培养了无数人才。曾经的许多农民朋友、乡亲,从这里走出去成长为新希望的管理干部,中国许多饲料、农牧、食品企业的老板或技术、管理骨干,不少还走出国门在海外办企业。每当在外面听到新津人熟悉的乡音,或见到新希望出去的创业者,他都由衷地开心与自豪。他何止成千上万倍地完成了创业初期一方主政领导对他的希望——带动十户村民发展。

天府农博园是刘永好帮助家乡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项目,已成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新希望和他个人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喜欢在这里举办。这里现代、时尚,大气又接地气,是新津和成都市民平时休闲、体验农耕文明和自然教育的好去处。看着这里的勃勃生机,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他时常露出一个老农人般的欣慰微笑。

纵然烈日炎炎,对每天都快走1万步锻炼身体的刘永好来说,从天府农博园到古家村的10公里并不吃力。很快,他带领队伍回到了古家村。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刘永好的“初心”之地:母亲曾在这里教书,他在这里出生,青年时在这里插队,中年时从这里创业;今天,这里依然矗立着他和三位兄长一起创办的第一家饲料厂,机器依旧隆隆作响,拉饲料的卡车依旧络绎不绝,一路之隔的“希望科研所”也依然如故。

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饱含深情,每当回到这里,他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绵延不断的力量。40年前,31岁的刘永好和三位兄长,怀揣着“让家人、身边的人过得好一点”的朴素愿望,从新津县古家村出发,进成都、出四川、拓全国、布海外,但无论他们走得多远、多么成功、多么繁忙,几兄弟每年都要还乡聚首,在父母亲的墓前祭扫,看一看乡邻,也瞧瞧还能为家乡做点什么。这里,是他们共同的根。

那个坐在新津河边,等待山洪卷来了柴火,奋力游过去,把柴火拿回去补贴家用的少年;

那个下乡插队饿得吐酸水,身高1.76米、体重却只有110斤,还要挑着200斤担子的青年;

那个不甘心命运被安排,放下“面子”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收种蛋、卖小鸡的中专教师;

那个走南闯北,坐在闷罐车里守着几十箱鹌鹑蛋,瞄着点光亮就能刨开一片天的闯海者;

那个第一个站在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代表民营经济发表演讲的企业家;

那个集众智、合众力,成就世界级农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商界领袖……

所有的所有,起点都在新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民营经济史册上,幸运的刘永好留下了多个第一:

1982年,四兄弟下海创业,创办了最早一批民营企业之一;

1993年10月,刘永好成为全国工商联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出身的副主席;

1994年3月,“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批注核准,成为全国首家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

1994年4月,刘永好作为首倡者,和10位民企代表人士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光彩事业由此发端;

1995年,希望集团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位”;

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创立,刘永好是主要发起人之一;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投资了第一家饲料厂,成为最早“走出去”的一批民企之一……

永续比第一重要,长青比辉煌重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刘永好,始终保持着赤脚创业的朴素和谦虚,从善待员工到回馈社会,从为人处世到家风家教,从拼搏求胜到开放学习,共创共赢,他不仅是企业家群体中的常青树,还一直拥有着良好的社会口碑。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勇气、激情和冒险是刘永好的基本禀赋。多年来,他留给社会的印象一直是健康阳光、平和圆融、质朴内敛、与人为善。即使在面临冲突矛盾时,他也永远采取冷静、平和的方式去调和、去解决。

如果要长周期、多方位地总结中国民企的历程,并通过一家民企来感受中国崛起的力量,这个充满雄心又严格自律、放眼世界又植根本土、进取做事又谦卑做人,做着最传统的产业又在不断创新、使之充满新鲜与活力的企业家,是非常合适的一个样本。

好人主义者刘永好,以及把“万岁产业”做出青春万岁气息的新希望,就这样进入了我们调研的视野。

我们也谨以此书,致敬在中国艰难而伟大崛起的进程中,那无数默默扎根、努力前行,照亮时代和后来者的人。 BMrG/Jg64XCXhMbMHBTuQn5xgPvMtBjIklICsikeQNSe7PjEnj/QIfNDNYLaC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