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与我是孪生兄弟,父母同时养育了我们。40年的时光里,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国家、企业、个人重要的发展阶段。父亲给我最大的礼物是让我参与了新希望的成长。在这过程中,我们一起栉风沐雨,一起经历风浪。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他们那一代企业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睿智,而我自己也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渐与新希望长成一体。
四十不惑,“不惑”的意思是不再感到迷惑。虽然今天我依旧有许多疑问和迷惑,但方向却日渐清晰、坚定。回想年少时进入公司前,我曾是一个个人意志超越一切的独立少女,父亲用润物细无声的示范和引导,让我对新希望产生兴趣、感情和热爱,让我主动将自己融入这份事业。进入公司后,我才明白责任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在这里,从管理层到养殖工人,都不断从责任里找位置,从日复一日的耕耘中找价值。在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的“三像”文化认同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快速成长,快速融入这个共同的事业。
在这过程中,我渐渐变得不以成败为导向,而是更在乎是不是在做对的事情,是否坚持在做对的事情。许多人与我谈论接班问题,于我而言,接班不是一瞬间的,也不是一个人的。它是一群人坚定地、持续地做一件事。再过40年回望今天,也许现在发生的一切就能很好地诠释接班。
父亲对新希望和我而言都是无可比拟的存在。他不仅带领十余万人在农牧食品这个低利润的行业创造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更在精神和文化上奠定了这个企业的基因。他做事讲方法,用人有耐心。40年来,他总是在不同阶段让自己扮演不同角色,带领这个企业和集体更好地成长。他善于沟通,开放地面对变化。曾经在某一阶段,我们企业的营收从百亿元到千亿元花了很多时间,但他整个过程都不疾不徐,找到可靠的方法和人才去行动。
父亲还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讲分寸,知进退。在我小时候,他就教育我不说过头的话,不懂别装懂;教育我对人要讲对得起,对自己好的要多还给别人一些。他时常说,学会道歉,受益的是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就不会有敌人。
这样的观念不仅滋养我,也滋养着新希望的每一个人。他总是听别人把话讲完,让大家都有存在感。他教我们,情绪上要保持钝感,但思维上要保持开放,要像一个容器一样能海纳百川,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今天的新希望已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用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改造以养殖业为代表的农牧食品行业,让这个古老的行业焕发生机;我们建立以合伙人机制为主体的生态体系,赋能一个个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在不确定性加强的当下,这种大船带小船、坚守加创新的战略方法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周期,走得更远、活得更久。
《焕新》记录了父亲和新希望40年从孕育到壮大的故事,尤其是完整地讲述了最近10年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如何突破瓶颈、寻找机会、探索方法,如何将自己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在这条父亲带领我们找到的路上,我们将继续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