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企业大举进军非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中国与非洲合作的主体也逐步从双方政府转为双方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中非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一、大型国有企业夯实非洲经济基础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中国国有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偿债能力强,因此一般比较容易获得政策性贷款,使其成为在非洲援建大型基础设施的项目执行方和大规模绿地投资和并购项目的出资方,为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是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援建非洲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执行方。 例如,中地海外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埃塞俄比亚的打井供水工程;中农发集团承建贝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上海轻工业负责援建贝宁卷烟火柴厂;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建多哥的西奥河波塔引水灌溉工程;江西华昌基建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中电装备公司承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首个能源援助项目——埃塞俄比亚阿贝萨托学校供电工程,项目的正式投运使得该校将能够使用市政供电,与之前柴油发电机相比,用电成本下降近80%,计算机等先进教学工具也走进了课堂;大连筑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布隆迪的布琼布拉联合纺织厂的施工任务,该项目为布纺织厂扩建了1202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提供一台还原蒸化机、一台圆网印花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新增设备正常使用后,可大大提高布纺织厂的印染布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布隆迪穆杰雷水电站进场道路修复项目。穆杰雷水电站进场道路总长度大约8.4公里,是进入穆杰雷水电站的唯一通道,修复前沿线地质灾害频繁,山体滑坡、泥石流、路基水毁及塌陷随处可见,部分路段车辆已无法通过,该项目对保证即将开工的我援布穆杰雷水电站维修项目顺利进行及日后的电站运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些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对外援助项目对受援国和中国企业都大有裨益。就如布隆迪的杰沃斯副总统曾在中国援布隆迪穆杰雷水电站维修项目的竣工典礼上所讲,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帮助布隆迪开展电力能源领域合作,鼓励中国企业来布进行相关投资。援建项目不仅帮助了受援助国,中国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在受援助国开展项目的经验,为其下一步自主进行经济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高质量的援建项目为中国国有企业竞标承包工程打下了信誉基础。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非洲急需大规模建设各类设施。除了中国的援助外,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以及欧盟等也积极支持非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非洲政府也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投资工程建设。中国企业多年来承建中国对非洲的援建项目,在非洲从事工程建设的经验丰富,再加上中国援建项目过硬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速度和成本优势使得中国能够在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截至1991年底,中国同该地区非洲国家共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000余个,承包劳务人员8300余人,其中承包工程人员5600多人, 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电力、交通、教育等部门。中国企业承包的项目造价合理、质量上乘、按期交付,获得了业主的广泛好评。例如,由乍得政府出资的恩贾梅纳协和体育场改建工程,中国施工方仅仅用了6个月就交付使用,保证了中部非洲地区足球赛如期举行,从而赢得了乍得政府的赞誉。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工程承包规模的扩大,中非之间的劳务合作也逐渐拓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劳务合作主要包括:向中国全部中标和分包的项目提供从项目考察、设计到施工的全套劳务人员以及向中国在非洲的合资、独资企业提供劳务人员。中国提供的劳务人员涉及各种行业,素质较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机械师、园艺师、教师和熟练工人等。同时,中国项目方还招聘了大量非洲当地人员,通过“干中学”以及专项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三是国企在本土化、属地化经营战略中为非洲国家培养技术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贡献。 中国国企在参与对非援助和承包工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经营的经验。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主要涉及能源矿产领域,投资方式则以并购为主。投资业绩突出的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中有色)等。中石油的投资主要分布于苏丹、安哥拉、阿尔及利亚、乍得和尼日利亚;而中石化的投资则在苏丹、安哥拉和刚果(金);中海油的在尼日利亚和赤道几内亚;中有色(非洲公司)的在赞比亚等。鉴于非洲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大多规定外商企业必须与当地企业组成股份公司,有些国家甚至还有当地企业控股的规定,因此中国企业先期以并购东道国当地企业的方式站稳脚跟。例如,中石化在苏丹和安哥拉进行了石油生产环节的并购与整合等。中国企业在工程施工中,注重对当地非洲员工传授知识和技术,培训技术工程人员、熟练工人,既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也为提高非洲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

图1: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1996—2000年)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二、民营企业助推非洲民生事业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自1978年突破禁区后,逐渐开始尝试走进非洲。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对非贸易投资也呈现由小到大、由无序到渐进有序、由自发组织到政府引导的发展态势。

非洲的服务业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早涉足的行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发力度,中国商旅和技术人员规模在非洲也迅速扩展。这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军非洲创造了机遇,他们积极为在非洲的中国人提供基本服务,领域涵盖饮食业、医疗卫生业、旅游业、家电维修业以及服装业等。例如,中国的传统烹调技术和独具特色的菜肴在风景秀丽的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以及毛里求斯深受欢迎,中国医师的针灸、按摩技术也受到了加蓬当地患者的交口称赞。

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及其国际化经验的不断累积,中国民营企业对非投资领域不断扩宽,遍布第一、二、三产业。除了传统的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外,民营企业还积极投资工程建设、机械制造、制药、纺织以及采矿、能源等重要领域。相较于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敏感度更强,在对非投资过程中更倾向于非洲急需发展的制造业等,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加大了技术转移力度,同时弥补了非洲当地产业结构缺口,为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例如,华为1998年进军南部非洲市场时,当时非洲的电信市场已经被西方通信企业垄断。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华为公司凭借技术和价格优势,逐渐在非洲站稳了脚跟。到2007年时,华为已经是南部非洲第一大CDMA产品供应商、第一大传输产品供应商、第一大NGN产品供应商、第二大综合设备供应商和第三大GSM产品供应商。

作为中国对非投资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非投资,不仅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金,拉动了非洲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RcrSMH3bgcTBn7iTVCd8hTbo5uuskdkRRlP+KbDEB8kz9JbRCG6Dt41gUAwXxl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