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脱贫攻坚战于2018年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长时间对脱贫攻坚的政策认知、理解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切实经历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后,定边的脱贫攻坚工作定性为“一项刚性的政治任务,一场脱贫带动的深刻的社会良性变革,新时代基层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对定边扶贫经验模式做一个总体概括就是强、变、实:“强”体现在思想战略上,加强干部群众对于脱贫攻坚的认识。“变”体现在脱贫政策上,依据中央政策指导,紧密联系定边实际,参考省市意见,制定符合定边的脱贫攻坚政策,保证所有的政策适用于定边县情并且可操作;避免层层传递后的政策对定边的指导误差,防止政策的反复导致干部与群众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困惑。“实”就是抓实干和重实效。实干指的是要实际去干,实效是要看到实际的脱贫成效。
坚持以“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政策落实为根本,产业就业、扶贫扶志、乡风村容为保障,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为提升。将“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根本目标和核心任务并持续巩固,将水、电、路、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政策落实作为根本任务。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巩固和可持续的保障措施。开展“扶贫扶志”、乡风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激发内生动力,培育脱贫攻坚社会基础。通过各项工作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统筹推进,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定边县脱贫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为反贫困斗争提供参考。
定边县将脱贫攻坚定义为必须完成的刚性政治任务。不仅仅将脱贫攻坚看作一项工作,消除绝对贫困,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民生工程,事关定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首先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围绕标准,刚性地对标完成。通过脱贫攻坚的实施,确保对群众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政策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是一个强有力的促进和提升。坚持这个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 。其次是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不打折扣地按照标准提升完善。例如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定边县张崾先镇的史言涧村处在白于山深山区,全村不到40户贫困户,修路一项花费了4000万元,如果从经济学分析,将资金分配给每个贫困户存100万元,存款利息也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这不是贯彻中央精神的脱贫,我们要在尊重群众主体意愿的前提下,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577”标准,圆满完成脱贫任务。“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是一个刚性标准,“577”的刚性退出指标,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每个行政村都通水泥路、沥青路,保证安全饮水、用电、通信等条件的全面改善,以及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医疗等惠民政策的全覆盖保障和大幅度提升,每个贫困户确保达到脱贫标准。
县委书记、县长就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全县脱贫攻坚不管出了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书记、县长的责任。各乡镇也同样,书记、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乡镇脱贫攻坚出了任何问题,首先是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问题。全县以扶贫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为“关键少数”。不论是县里,还是乡镇,各项工作都从解决问题入手,制度规范跟进,最终动态体现在直接责任、分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三个主体上。县里主要领导认识明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头抓试点、做模板、解难题、重激励、强督导,遇到问题及时研究、果断决策,切实当好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分管领导熟悉政策、责任清晰、指挥得力、勇于吃苦、能征善战,切实当好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扶贫办领导善于钻研、吃苦耐劳、业务精通、敢于担当,切实当好脱贫攻坚的“参谋员”;“八办两组”及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同心同力,各乡镇发挥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力以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职级抵押”激发干部积极性,强化包抓帮扶干部的责任。通过加强扶贫办职能作用,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扶贫岗位,强化后备力量。
针对问题及时决策担当。在第一时间领会、吃透中央和省市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始终站在一线、调研掌握基层政策落实现状和存在问题,发现问题敢于担当,结合实际,及时发声,果断决策,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措施,确保上级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上级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精准扶贫工作既要精细准确,也要化繁为简,要让干部和群众对扶贫政策、措施、标准等清楚明白、熟悉掌握。定边创新实施了“菜单式”服务、“清单式”问效、“台账式”管理、“哑巴式”佐证、“大数据”统筹等工作模式和“十个一批”等工作措施,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精准量化、精细管理,强化了对标落实、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一,在政策学习上,定边县对应知应会的扶贫政策,精简后印制成一张表,代替所有的资料,发给广大干部群众,一目了然、清楚明白。第二,针对健康扶贫工作,各级出台的政策文件名目繁多,需要干部达到一定水平并投入大量时间才能正确领会,把前后的逻辑关系理清楚,让一个贫困户如何按照这些政策体系正常报付其花费,经过化繁为简后的变化就是“先看病后付费,四重保障得实惠,让人付费十以内”。第三,2017年以来,定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将县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出台的1500多个文件,化繁为简,简明扼要,让干部群众一目了然、简单易懂。特别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定边县脱贫攻坚战线推出了“菜单式”服务、“清单式”问效、“台账式”管理、“哑巴式”佐证、“大数据”统筹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有效推进了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工作落实。
乡镇工作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三个基本两个引领”。“三个基本”,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行政服务、基本环境保障的提升,包括自然环境保障和社会环境保障,维护公平正义法律底线等;“两个引领”,一个是引领老百姓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径,另一个就是引领老百姓过上一种向上的、健康的、有文化的、有尊严的生活。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对乡镇“三个基本两个引领”的职能发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基层治理模式的引领上,都涌现出很多新生事物,涌现出很多的先进做法。
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明确目标,摸清底子,精准施策。在做好基础设施提升、保障饮水安全、电力供应、道路通畅、通信覆盖的同时,创新实施“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健康扶持、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社会扶贫”。
第一,在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和干部队伍调配上,创新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创新县上主要领导火车头、分管领导助推器、扶贫办领导参谋员的领导责任、分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关键少数机制。第二,创新分级包抓机制,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乡镇,一个县直部门包抓一个贫困村,所有行政村选派第一书记,所有贫困户明确帮扶责任人。第三,创新“1+3+6”督查模式,对全县各乡镇、村、组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督查检查,敢于下真功夫、上硬措施,动真碰硬、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现场督办,限时解决。通过压力传导,确保责任落实,问题短板得到及时整改完善,各项工作得以落细落实。第四,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创新升级三种模式,第一个初级模式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通过发放化肥、种子,购买保险,推广新技术,开展新农技培训等,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二个过渡模式是通过“园区+公司+协会+农户”这种行政助推式的规模效应、品牌撞击的联动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丰厚的土壤;第三个目标模式是对标先进企业、对标世界先进农业、发达农业和全国的先进农业,引进龙头企业,围绕全产业链,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各要素积聚发展和农业产业品牌化建设。
一方面,通过明确责任,签订“军令状”明确工作目标,同时通过县纪委组织部门对扶贫干部进行常态化暗访督查,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整改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推进精准脱贫,根本在于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定边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实”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脱贫的主体责任始终夯实在贫困群众身上,而不是政府或干部包办代替,从而涌现出一大批自立自强、不甘贫穷、勤劳致富的脱贫典型。
(三)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脱贫攻坚极大地加深了干部群众的相互了解,干部在帮扶群众过程中通过对基层的了解,思想变化触动很大。定边县干部由过去的被动式扶贫、概念式扶贫、任务式扶贫,到现在主动投入、久久为功、精准施策,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认可,也提升了干部作风,使干部找得到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