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修炼心理智慧

领导力的实质是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提升领导力,贵在提升领导心理智慧。心理智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对人生事业的渴望与追求。人们不难发现,有智慧者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能与人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有智慧的领导作风好、平易近人、不恃强凌弱,领导效果好、威信高。

有心理智慧才有领导影响力,才有领导威望。“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多会拥有一双洞察世间万物的“慧眼”,这个“慧眼”能够洞察人间沧桑,能够高瞻远瞩,能够明白道理规律,也就有了思路办法。智慧来源于培养教育,来源于学习体会,来源于导师的指导……而其最重要的是从文化血脉中来,从实践经验中来,从群众智慧中来。

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关管理智慧的典籍很多,可谓汗牛充栋。不论是《道德经》《论语》《史记》,还是《群书治要》等经典读物,都在阐述和揭示智慧的本质特征,都在循循善诱教导大家如何提升智慧水平。对于领导者而言,心理智慧作为一种文化沉淀和心理修炼,集中体现在尚道、厚德、崇法、公正、养气、选贤、诚信、勤政等各个方面。

尚道。 《道德经》里从始至终都在强调如何把“道”和“德”的问题解决好。“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规律法则,二是道路方向。

首先,尚道要把目标方向搞明白,将规矩在哪里立清楚。其次,尚道循道。“道”的本质要求是道法自然。“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讲究顺其自然,“地道”强调有始有终,“人道”提倡和睦融洽。政府治理要遵循天道,关注地道,更要重视人道。“天道”就是要把自然规律、发展的逻辑搞明白,有许多方面还要注意顺其道而为之。“地道”强调有始有终,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治理总得有头有尾有结果。“人道”就要强调修身和睦,敬业乐群,大家相亲相爱。努力做到天道顺、地道圆、人道合,政府治理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再次,尚道还要悟道。悟道的根本在于崇尚和谐,贵在善治。和谐就要善治,多从和谐社会上着眼,多从民生保障着眼。要虚怀若谷,上善若水。在治理当中要强调为而不争、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地制造社会阶层矛盾。政府治理不唯快而在慢。“慢”讲规律、讲细节、讲操作节奏,要张弛有度,刚柔合济,既要有刚的原则性,又要强调“柔”的一面。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明白“大道在人心”的道理。

厚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养育万物能够生长庄稼,是因为土壤深厚肥料足。君子有了德行,如同地里有了肥料,就能够委以大任。立德之本,莫上乎正心,立德的本在哪?先从正心开始,心不正能量不足。有的领导者正心不够,心的热度不够,心就软弱无力。领导的道德境界,就是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内修自己的道德心,外修自己的行为,内外要兼修。我们讲领导形象设计,形象关注外表,根本在心理。内心世界充实,道德修养高,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

《群书治要》讲治国“六德”。一是宽厚,胸怀要宽广,包容度高。二是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信口雌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三是仁慈,要有仁慈关爱之心。四是恩惠,《孟子·尽心上》讲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泽加于民”就是恩惠。五是权威,有权力没有威信那就是权术,权力加上威信才等于权威。六是谋略,要有谋有略有眼光,善谋会断。《群书治要》讲“行有四仪”,就是“志动不忘仁,智用不忘义,力事不忘忠,口言不忘信”。“志动不忘仁”教导我们干事情要对得起良心。“智用不忘义”就是维护公众道义。“力事不忘忠”,就是忠诚于事业追求。“口言不忘信”,就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弟子规》说得好,“行高者,名自高……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势是权势、地位,用势服人大家心里未必服气,只有把道理讲透讲明白,以理服人,听着才舒服。

崇法。 崇法,就是崇尚法律地位,要有法律敬畏之心。古代人们把法视为神器,看作“神兽”,说了假话干了坏事,“神兽”就用触角把做坏事的人抵触倒地。只有视法律为神明,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吕氏春秋·察今》说,“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这个“悖”就是混乱的意思。法律也要与时俱进,死守僵化教条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现代政府治理的特征是法治精神。领导要率先垂范,自觉遵守法律制度。法律有三苦:一是制定法律者藐视法律,法律自尊受到伤害。二是维护法律者践踏法律。知法犯法,根本没把法律当回事,肆意践踏法律。三是运用法律者曲解法律。歪曲真相,曲解条文,断章取义,唯好恶取舍。许多冤假错案的出现都与制定者藐视法律,维护法律者践踏法律以及执法者曲解法律有脱不开的关系。

公正。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包括三点,一是公道,二是公心,三是公平。离开了公道就失去公心,没有公心就没有公平。《群书治要》里讲治天下有四术:忠爱、无私、用贤、度量。忠爱谁?一是组织,二是百姓。无私,强调的是无私心杂念,无私则刚。用贤就是用好人,选用贤良之才。“四术”中的度量就是讲办事的规矩,不能缺斤少两,搞弄虚作假。

养气。 “道”和“德”里孕育着浩然正气,气就像血脉经络一样,让人充满了力量。养气体现在“五气”上,一是志气,二是骨气,三是大气,四是和气,五是底气。

从志气上讲,有志者事竟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帅印可以不要,但是志气是夺不走的。有志气第一不甘平庸,第二不甘落伍,第三不甘颓废,第四不甘失败。很多人强调只能成功不甘失败,盛行成功学,很多人研究如何成功,就是不研究失败,通常大家都恐惧失败。领导甘于寂寞但要不甘于平庸,看淡失败,但是不甘于失败。

从骨气上讲,骨气从哪里来呢?骨气与信仰价值有关,为民做主需要骨气。领导如果“缺钙少气”,就谈不上骨气。子罕“不贪为宝”,完成了人格的升华,显示了他清正廉明的崇高品格。以不贪为宝,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大气上讲,大气就是浩然之气。有眼光的人大气,有胸怀的人大气,有魄力的人大气,有定力的人大气。有的领导眼光狭窄,心胸狭隘,魄力很小,没有定力,哪会有大气呢?

从和气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气就是亲和力。亲和力从哪里来呢?一要体察民情,二要关注民生。要睦邻友善,上下相亲。领导要经常看老百姓想什么缺什么。领导要知道上下相亲的重要性,可以学习古人和睦共处的智慧。

从底气上讲,信仰追求是底气的最根本要求。要有精神状态,要有群众的支持信赖,要有公众满意度,这几样都没有,哪有底气呢?有的领导魂不守舍没有底气,说明精神状态欠佳,支持信赖不够,群众满意度不高。

选贤。 事在人为,人始终是第一位的。《群书治要》里讲道:“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智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奸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大意是用人隐患:让贤能的人为政,却用不贤的人去限制他;让有智慧的人谋虑政事,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让品德良好的人施行政令,却与奸邪的人怀疑他。虽然想成功,怎么可能办得到呢!《道德经》里,老子也讲过“善用人者为之下”的哲理。意思是善于用人的态度得谦虚得恭敬。刘邦为什么能夺天下?人们去陕西的汉中拜将台可以看到,刘邦台拜,拜的是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都是活学活用“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成就了一番功业。

诚信。 诚为政事之本。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就可以了。子贡又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接着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当政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这也就是民无信不立,信为治理国家之本的道理所在。政府治理要讲诚信,领导要诚实守信、说话算数。诚信是领导的大智慧。

勤政。 勤政要注意消除虚伪、隐私、放纵、奢侈“四患”。治理国家强调勤政,不能浮躁虚假,不能以满足私欲为乐,更不能放纵行为,让奢靡之风绵延。勤政为民品质自高。领导要有德行,官要有品位,品在哪里呢?品在勤政为民当中。为此,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勇于担当,讲究时效,要踏实苦干、真诚实在。领导生涯里两个“碑”要立好,第一个是口碑,第二个是丰碑。口碑好办,丰碑难立。口碑就是口口相传,众口称颂;丰碑就是国史记载,英名常存。丰碑是大英雄、伟人所享有的崇高荣誉。领导渴望追求丰碑,但能赢得口碑就足矣。 NS3DvCqv9V+i2g1vhCTeVZequ0he8ADkyqmA3z0dSiENKCD6pKQcnZ4NZAdvwG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