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快乐的理解认知

快乐对我们生活是如此重要,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获取快乐的奥妙甚至比快乐本身还要重要,只有掌握了获取快乐的工具,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关于影响快乐的认知因素,根据现有的研究,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第一,外部条件和一般因素,如财富、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爱好、性别等因素,对人们的快乐体验有间接影响,但其权重仅占影响因子的10%—15%。第二,快乐具有遗传倾向,基因决定了大约25%的快乐潜能。但是,基因的作用更像一个蓝图,可被充分发掘,也可能被完全忽视,实际影响据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第三,人们可通过调整生活和思考的方式、看待事情的视角以及对事件的反映,极大程度地影响自身对快乐和不幸的主观感受。除此之外,从心理学要素视角去解读快乐的理解认知或许更为可取。

(一)快乐来自清晰的自我认知

人都有自我认知的需要,积极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相关心理学研究证明,让我们感觉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权力、职位,而是心理意义上的一种愉快和满足。人如果没有物质的自我就无法生存,但是如果没有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就没有快乐。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他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王阳明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安然无恙。王阳明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快乐,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提升身体状态。一个人如果抑郁,那么身体状况就会随之下降。在王阳明看来,保持快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才可以获得的能力。王阳明正是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乐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修身治学,德业兼进,最终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领导者有清晰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这不但能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而且也能为领导者的真正快乐提供认知基础。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者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从而形成错误的认知。领导者的自我认知障碍指的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状态,对其身心健康以及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从分析自我认知来剖析领导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达到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者如何正确认识自我,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如果领导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二)快乐来自良好的情绪体验

美国心理学界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详细调查,发现快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与种族、年龄、职业、地位、个人拥有的财富没有内在的联系,它就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个人掌管着快乐的钥匙,当你感到愉快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出内啡肽,免疫力会相应增加,当你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免疫力会相应下降。如何拥有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最主要的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份成就感。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与精神状态直接相关,有的领导干部情绪反复无常,大起大落;有的干部虽然情绪正常,但心理世界比较脆弱,没有一颗平常心,一有风吹草动就做出极端的反应。领导者要有一颗平常心,认清自己,把握自己,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也不要因小小的挫折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动不动就情绪失控、垂头丧气、失去信心。

二是心理换位,积极调节。领导干部要学会心理换位,积极调整。当不愉快和面对挫折的时候,想想自己过去是如何一步一步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达到今天的成就的。要从发展的角度时刻审视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的过程,时刻铭记组织的培养和学校的教育,时刻积极地面对挫折,避免情绪失控、垂头丧气。在挫折面前时刻给自己激励,在日常生活中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情绪世界、情感世界会逐渐趋于平静。

三是知足常乐,适度满足。领导干部要学会知足常乐,但实际生活中知足并不见得常乐,只有知足加不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加不知足才能常乐,像水一样不要自满,也不要干枯,要处在经常流动的状态中。在亏盈的世界里,一方面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也不要过度的自满而造成傲慢自大;另一方面对自己过去的发展表现出满意,不断肯定自己,同时对生活有新的追求。

四是情绪稳定,心境愉快。心理学研究把心境看得比较重,我们每天都处在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的心境感受中。有的人心情饱满愉快,说明心境是积极明朗的;有的人心情郁闷忧郁,说明心境比较脆弱。因此,要经常转换心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好的情感体验能让人受益,使人保持平衡不致狂躁和过分悲观,使人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让人在工作、学习中富有积极性。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好,过分郁闷和压抑,不但会影响心理健康,对身体也不利。

(三)快乐来自健全的个性心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全的个性心理在一个人的成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具有优良而成熟的性格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并能与环境中的他人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一个人的性格还是其自身品德、世界观的具体标志,是其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有人对享有盛誉、成就卓著的领导人的性格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实际、客观、求善、创新、坦诚、结交、爱生命、重荣誉、能包容、富有幽默感、悦己信人。这些性格特征是他们造福于人类的信仰的体现,对支持他们始终如一地为实现信仰而奋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品质、价值观念、人生信念以及社会认同的行为方式。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必然受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等条件的强烈作用和影响,使自己的心理品质中带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这就是个性社会心理品质。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和这样将正能量传递的人交往,能让人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人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悲观、体弱、绝望的人恰好相反。有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很强的磁场:超一流的口才、积极向上的气质、永不言败的意念,在任何地方他们都能成为大家的中心和焦点。人,就像飞蛾趋光,喜欢光明快乐,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会觉得自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是光明和有希望的。同样,有的人总习惯看到不足,对未来悲观失望,一边固守现状一边抱怨生活,不敢改变,认为改变之后肯定不如现在,尽管现在也很糟糕。这种负能量的传递会影响心境。除非你有足够的意志力,否则不要和负能量的人交朋友。

(四)快乐来自正常的行为反应

正常的行为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没有缺陷,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头脑清醒,不糊涂,反应敏捷,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正常的行为反应主要有4个评价指标:一是观察判断能力,二是信息整合能力,三是应急表现能力,四是环境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人能很好地对环境做出判断,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整合,及时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审时度势,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实环境,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因而能应付比较复杂的局面,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或困难的境地时,也不惊慌恐惧,而是冷静地处理,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将困境转化为顺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此,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建构正常的态度行为反应。一是求知欲强。表现为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三是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在心里。四是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五是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六是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七是有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表示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八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比较清醒全面的认识、估计和评价,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九是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的人,有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人生观,性格开朗,对人坦诚,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勤思与多思,有勇气,有创造性。十是正确地对待客观现实。敢于面对现实,能将自己的言行与客观事物的发展协调起来,能使自己的思想信念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正常的态度行为反应有助于人保持稳定情绪,建立积极心态。在一些关键节点,很多人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失去了乐观的积极心态。

(五)快乐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必然要与别人进行交往。这种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是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过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是主体双方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必然与他人发生联系,产生交往的需要。其一,人们往往通过他人而认识自己,这需要与别人进行交往。其二,人们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及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来实现,从而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所以,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的需要。其三,在社会生活中,人有表现自己的意向,有以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心理需要,这需要通过交往,利用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若没有交往这一途径,则个体的这种心理需要将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恐惧、孤独等心理疾病。其四,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也有通过交往交流信息、传递情感的需要。可见,人际的交往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可协调人们的认识、情感和行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团结一致,形成群体规范,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及个性良好发展。就心理原因而言,人际交往活动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认知偏差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及对各种意义关系的认知。在人际接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即出现认知偏差,那么就会影响人际的正常交往。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正确认识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情绪失控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交往中,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则会直接影响交际质量。情绪表达没有分寸同样也会影响交往。生活中到处充满矛盾,人们的交往活动同样如此。当交际活动中有了矛盾时,急躁冲动、情绪失控、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剑拔弩张,如此态势,结果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三是态度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倾向,它不是某种心理过程而是全部心理过程的具体表现,认知、情感、动机同时在其中起作用。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影响。四是语言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人际交往中,最经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由于语音的差异,或语义歧义,或语言结构不当都会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历史的影响、地域的差异性和民族传统的不同,语言必然存在差异。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对交际也有明显影响。五是个性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个性,心理学又称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信念、世界观、性格、气质、能力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际交往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 WQXHLidcGgXQy0JcLs0OErW4drj4NPAt8I+sSr+Q6DTPepg5NYUjdAOD9B/Ml2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