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况,我们总会设身处地地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影响人际和谐的快乐源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一般而言,在宏观上影响人际和谐的快乐源主要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比如在合作关系中,人际关系较为快乐;两个处于陌生关系的人几乎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就谈不上快乐;处于竞争或者冲突关系的参与者会将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不会感受到快乐。而从微观视角出发,影响人际和谐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为亲疏关系。“家庭是避风的港湾”,人在家庭中之所以能感受到快乐是因为家庭成员的互动较为频繁,关系较为亲密,从而让人产生依赖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快乐情愫。而两个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由于交往不深、互动不频繁,彼此都不了解对方,自我防御机制迫使人采取较为消极的策略,甚至会对对方产生抵触情绪,快乐自然就无从谈起。为此,探讨影响人际和谐的快乐源,从有效沟通、深度交流、真诚待人、乐于分享等方面去阐释也许会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策略。
沟通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自始至终都扮演着重要作用,缺乏沟通,人与人之间便缺乏了交往和互动的桥梁,从而人类活动便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会引起双方的冲突。而有效沟通基于真实性原则、渠道适当性原则、主体共时性原则、信息传递完整性原则、代码相同性原则、时间性原则、理解同一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以及噪声最小化原则,最大化地避免沟通的障碍,疏通沟通的渠道,从而降低沟通的成本,有效沟通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增进快乐的福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领导干部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倍增。为此,领导干部要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让自己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在无效沟通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感受到工作带来的真正快乐。
交流是人际互动的最主要方式。在相同的文化语境下,由于熟知彼此的语言、规范和行为准则,即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体会到对方的意图。但在跨文化或者跨地域的环境下,互动双方不同的习俗和行为准则,为交流带来了不便,从而影响双方交流的质量和深度,达不到彼此的预期,影响双方的快乐体验。但深度交流预设的一个前提:交互双方为交流做了精心准备,有强烈的意愿进行沟通。《社会心理学》中提到表露互惠效应: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合适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就像跳舞一样:我表露一点,你表露一点,但是不太多。然后你再表露一些,我也会做出进一步的回应。由此可见,深度交流较为正式、情感比较投入、交流内容较为细腻走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和谐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由于繁忙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较为严谨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相互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之间缺乏深度交流,尤其是同一部门的领导之间甚至还存在隔阂,这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还对整个组织的氛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深度交流呢?深度交流就其形式而言,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方式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使用而变得多样化,然而最好的体验莫过于听对方亲口说。就其内容而言,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更来源于人生阅历带给人的思考和情感。当领导干部之间能够通过深度交流来表达彼此的意见时,他们之间就少了相互猜忌,这不但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快乐领导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表现在内就是纯净无染,表现于外就是真实不虚、率真自然。真诚待人能打开彼此的心扉,解开心理的防御机制,从而引导彼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彼此的快乐。孔子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一个人要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真诚待人,否则就会被人所唾弃,导致人生的圈子越来越小,快乐领导力更无从谈起。曾国藩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与人交往要做到真诚,要切切实实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之心,为自己之心,没有一丝自私害人的邪念。曾有人说,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如果我们真诚地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以诚待人,能在人们之间建立起沟通心灵的媒介,通过它打开对方的心灵,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与人接触时,我们要首先放下戒心,让自己以真诚实在的状态示人,这时候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也自然会消除戒备心理,把你作为可以信任的伙伴,乐意向你倾诉一切。
对领导干部而言,真诚待人不仅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还是对领导干部内在政治品德的殷切期盼。领导干部的职业决定了其必须真诚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如果脱离了真诚待人,就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即失去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和使命。这不仅会导致领导干部的领导威望降低,甚至还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和谩骂,快乐领导力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殆尽。
乐于分享是和谐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只有真正掌握了乐于分享的奥秘,才能长久地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才会真正掌握快乐的真谛。仅凭潜意识的交流并不能建立起长久的联系,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建立关系,人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益处,而乐于分享就是建立意义的一个过程。如果人们在交流中仅凭肤浅的话语建立起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感,就很难有刻骨铭心的感触。相反,当人们多次进行交流掌握了对方的某些信息后,对对方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信息会为接下来的交流搭建一个基础。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为了维持这种关系,人们倾向于交换和分享信息,而不是藏着掖着。因此,可以说乐于分享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润滑剂,也是快乐领导力维持的必要条件。
快乐有人分享是最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一旦乐于分享,不但会逐渐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而且这种人脉关系通过正向、积极的积累会逐渐牢固,从而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调,也为快乐领导力的拓展开辟道路。
欲望是由人的本能产生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适度的欲望能催人奋进、激励人心。欲望一旦失控,将成为万恶之源。因此,控制好欲望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王阳明曾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通过节制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沉静,让自己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诸多贪官陆续落马,其根源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贪得无厌,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们正是由于过多的追求物质欲望,理想信念动摇,从而对党造成损失,被人民群众所唾弃,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落马的官员作为反面教材,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警示领导干部为官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提升精神境界,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影响他人,以快乐领导力使众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