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过程
——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再到《共产党宣言》

1885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一篇旧作《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的德文第三版的出版写了一个引言,题目叫作《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恩格斯的这一引言讲述了“第一次国际工人运动” 的发展历程,为后人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而“正义者同盟”的前身则是“流亡者同盟”。这里,为了更清楚了解“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来龙去脉,我们有必要从“流亡者同盟”说起。

受法国1830年爆发的“七月革命”的影响,1832年5月27日,德国南部的民主共和主义者在汉巴赫集会,要求德国的统一,并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此次集会就是德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汉巴赫集会”。当时的德意志联邦议会非但没有接受集会者提出的要求,而且还以完全废止集会自由、出版自由作为报复。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的德国民主共和主义者不得不流亡到当时欧洲的革命活动中心——巴黎。1834年,侨居法国的一批德国政治流亡者建立起了一个秘密组织,该组织就是“流亡者同盟”,其领导人则是雅科布·费奈迭(1805—1871年)。“流亡者同盟”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色彩,费奈迭出版了一份期刊《流亡者》,用以宣传同盟的政治主张,鼓吹自由、平等、正义等等。后来,费奈迭与同盟中的另一位重要的参与人舒斯特产生了分歧。在舒斯特的领导下,“一批最激进的、大部分是无产阶级的分子”(恩格斯语)从“流亡者同盟”中分化出来,于1836年成立了“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也是一个半宣传、半密谋的团体,随着“正义者同盟”的迅速发展,原先的流亡者同盟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正义者同盟”的成员大多是德国的工人和手工业者,更具体地说,“正义者同盟”的骨干主要是裁缝。1847年,在巴黎的“正义者同盟”的各个支部中,其中有两个支部的成员主要是裁缝,有一个支部的成员主要是家具工人。“正义者同盟”提出了财产公有的口号,试图以此来达到平等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正义者同盟”虽然由德国流亡者组成,但实际上相当于由布朗基和巴尔贝斯领导的“四季社”的德国分支。四季社奉行的是巴贝夫主义。巴贝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流派,主张以密谋的方式推翻现存的政治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起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很明显,“正义者同盟”的宗旨受到了法国激进革命团体四季社的影响,这也就无怪乎当1839年5月12日四季社在巴黎发动武装起义的时候,“正义者同盟”的各个支部也都一起参加了行动,此次起义随即遭到了法国政府军的镇压,以失败而告终。布朗基等人被捕,四季社亦宣告解散,而作为四季社的德国分支的“正义者同盟”也遭到了破坏。

“正义者同盟”在法国遭到镇压之后,其活动重心转移到了英国伦敦,完成这一重心转移工作的是卡尔·沙佩尔和亨利希·鲍威尔两位德国人。他们是在被长期监禁后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的。英国的结社、集会自由大大便利了他们工作的开展,他们利用各种工人协会、歌咏团、体操协会等形式来发展自己的组织,这就使得重建起来的“正义者同盟”相比较以前而言大大地扩展了。同时,伴随着活动重心转移到伦敦,“正义者同盟”也逐渐从德国的转变为国际性质的了,除了在伦敦之外,在德国、瑞士、法国等地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支部,而且会员中除了德国人和瑞士人之外,还有诸如荷兰人、匈牙利人、捷克人、俄国人等许多其他民族的成员。在“正义者同盟”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其缺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恩格斯指出,“正义者同盟”所奉行的社会学说——如魏特林的共产主义 ——本身很不确定,尤其是当批判现存社会的经济事实的时候,“正义者同盟”本身的理论准备就更不够用了。因为其成员几乎都是手工业者(裁缝),剥削他们的多半只是小作坊中的师傅,而他们本身也全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小作坊师傅。因此,“正义者同盟”的会员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无产者,还没有同资产阶级处于直接对立的地位。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加入并改造了“正义者同盟”,因为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共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凭空想象出一种尽可能完美的社会,而是意味着我们要深入理解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理解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彻底性。

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他和马克思并不满足于仅仅进行一般性的学术研究,而是亲身加入到政治运动的行列中去了,他们与英国宪章派、布鲁塞尔民主派、法国社会民主派等许多激进的政治组织均取得了广泛的联系。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与“正义者同盟”保持着通讯联系,并时时注意运用自己的理论宣传来影响会员的观点。终于,“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的正确性,遂决定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正义者同盟”的活动。

1847年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接受了约瑟夫·莫尔的邀请,正式加入了“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2日到6月9日,“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正式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由此,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了。改组后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取消了之前“流亡者同盟”“正义者同盟”时代的密谋特点,整个组织架构由各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组织的人事任免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各个委员会都由选举产生并且随时可以罢免。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出席大会,并起草了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则由于经济情况不允许而未能参加此次大会。《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致同盟盟员的通告信》、《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一起于1968年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家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马尔滕斯的文稿中被发现。《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采取的是问答的形式,共由22个问题组成,在每个问题的后面恩格斯都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共产主义者的目的以及实现该目的的途径;无产阶级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无产阶级发动革命的条件;公有制实现后是否宣布公妻制、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民族是否继续存在、对待宗教的态度,等等。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废除私有财产,代之以财产公有。当然,财产公有的实现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它首要的是建立在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并且无产阶级的产生本身也是蒸汽机、纺纱机和织布机被广泛使用的结果。无产阶级为了废除私有财产,必须团结起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并通过革命的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事业。这个问题上,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任何密谋活动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非但无益,而且有害;第二,革命本身不是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来的,它在任何地方都是各种客观实际情况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单个的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

大会结束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一起被分发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各个支部去进行讨论、修改,以便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最终通过纲领和章程提供参考。为此, 1847年10月底—11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草拟出了另一份更臻完善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文件——《共产主义原理》,这也是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的第二份纲领草案,进一步阐发了不同于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相比,《共产主义原理》采用的也是一问一答的写作形式,总共有25个问题,其中有一大部分问题已经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解答过了,有些问题直接采用的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的答案,有些问题则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补充。不过,《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也增加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使得该文的内容更加全面,理论表述也更加谨严。在《共产主义原理》的一开始,恩格斯便明确界定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这就把共产主义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恩格斯指出:“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 大工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资产阶级私有制所能驾驭的程度,以致经常会引起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荡,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震荡非常明显地表现为“商业危机”,恩格斯解释了资本主义商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大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可以在短时间内靠不多的费用便能无限地增加起来,由于生产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大批的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超过了人们的消费,致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过剩性的商业危机就会爆发。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商业危机几乎定期地每5年或7年爆发一次,而且每一次爆发都会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点燃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冲击。为了彻底铲除这些弊病,我们要么完全放弃现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这是不可能的),要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再由单个的资本家通过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来完成,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废除私有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废除私有制势在必行,却不能一下子办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紧接着,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实施各种措施来限制私有制,恩格斯列举了12条最主要的措施,包括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同样的义务劳动制,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等等。后来,这些措施又再一次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被提到。无产阶级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和全部运输业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的手里,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消亡。

《共产主义原理》还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单独在某一个国家发生?恩格斯认为不能。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现代大工业建立起了世界市场,以致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受到了另一国家发生事情的影响;第二,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成为当前的主要斗争。据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革命完成之后,将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并且彻底终结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外一部分人的需要的状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在该社会中,阶级和阶级对立也将被彻底消灭,并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和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展现给每个人的美好前景。《共产主义原理》的最后,恩格斯解答了这样两个问题: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区别;共产主义者怎样对待现有的其他政党。根据恩格斯本人的论述,这两部分分别对应于《共产党宣言》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只不过论述得较为简短罢了。这两个问题也是先前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所不曾涉及的内容。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原理》主要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一步推进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一文的思想:界定了共产主义概念并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初步解释了资本主义商业危机的成因以及摆脱危机的必由之路、论述了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必然要走向灭亡的根源、指明了无产阶级彻底废除私有制的革命步骤与措施、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质等。所有这些思想都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使得共产主义学说的表述更加严谨,更加成熟了,为《共产党宣言》的写作与发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参加了此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向与会的成员解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经过辩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发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新的斗争原则被一致接受。与此同时,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份准备公开宣布的纲领,于是,从1847年12月起到1848年1月底为止,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底,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首次在伦敦发行。

《共产党宣言》的写作是在先前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精华部分都被吸收进《共产党宣言》中去了。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共产党宣言》才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不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1852年,普鲁士政府策动了具有挑衅性质的科隆共产党人案件,根据一些伪造的文件,“共产主义者同盟”中的7名成员被法庭判处了3年至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马克思曾经在《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一文中对普鲁士警察国家的这些做法进行了彻底的揭露。案件判决之后,“共产主义者同盟”按照马克思的建议便宣告解散了,而伴随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解散,近代历史上德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时期也宣告结束。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共产党宣言》,当时曾被许多人看作是狂人呓语,也遭到了很多宗派团体的排斥,这其中既有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也有同样是属于工人运动的其他的各种派别。然而,历史是最好的试金石,它可以将一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思想学说远远地抛出去,也会将反映时代要求的理论留存下来。《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首次出版的时候起,“它已经传遍全世界,差不多译成了所有各种文字,并且直到今天还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即便拿到21世纪的今天来讲,恩格斯写于1885年的这几句话照样适用。《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即在于此。

《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封面 I/GYrM6KpdJLKv+alRuFGRKjqGOFzNB3V4yiWcWMlRQWqujWYiUUK3Nu0OFqcU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