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全书共有7个章节,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如下6个方面:

第一,从营养供应视角评价植物性饮食是否健康。本书基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一、二册)收录的常见动植物性食物(生鲜食物与加工食品)营养数据,从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及其含量展开对比,分析植物性饮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合理膳食方案与建议。

第二,国外营养标签对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本书将营养标签分为BOP标签和FOP标签,分别阐述各自的代表性标签特征,如展示的营养信息、营养评价标准与适用范围,然后提出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作用。

第三,国外FOP标签在植物性食物与纯素食的应用。鉴于FOP标签比BOP标签种类丰富,且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建立不同的营养评价标准,本书分别梳理了FOP标签在谷物及制品、薯豆类及制品、蔬菜及制品、水果及制品、坚果/种子的营养评价标准,以及在纯素食食谱中的应用。

第四,调查我国居民对植物性饮食的实践与认知。本书基于实地问卷调查,了解山东、河南、陕西、吉林、广东5省城乡居民是否采取植物性饮食、选择植物性饮食的原因、摄入最多的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饮食健康认知及其在不同个人属性特征的差异性,并提出若干思考。

第五,分析营养标签对我国普通人群(除婴幼儿、孕妇、老人、“三高”患者等特殊人群)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与局限性。本书首先分析我国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健康选择”标识等现行营养标签对健康植物性饮食的作用,然后结合国内外营养标签体系,指出我国现行营养标签对植物性饮食健康引导的局限性。

第六,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全书的研究结论,就植物性饮食的营养素供应、国外营养标签的成功经验、我国居民植物性饮食的实践与认知,结合我国现行营养标签对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与局限性,提出加强营养标签对植物性饮食健康引导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图 VBV1imdnnUtMGoVVt816OdngMGK5gOO6z6J5ynFQ0Y1xNxPSe4nixFxyXbCwYg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