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探索适合我国多数居民的健康植物性饮食方案

虽然社会各界已提出一些植物性饮食方案,如美国的马可·博尔赫斯在《植物性饮食革命:22天改造身体、重塑习惯》一书中提到22天“植物性饮食”计划,以及2016年我国出台的《素食人群膳食指南(2016)》,多数为实践方法或经验分享。为了让植物性饮食者(不包括婴幼儿、孕妇、老人、“三高”患者等特殊人群)尽可能地摄入人体所需的大多数鼓励性营养成分,避免过多摄入限制性营养成分,本书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收录的动植物性食物营养数据,从宏量与微量营养素的供应视角研判植物性饮食营养供应的充足性与全面性,以及与动物性饮食相比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植物性饮食的合理搭配方案。

(二)提出普通人群植物性饮食健康引导的营养标签方案

营养标签是一种低成本的干预手段,有可能鼓励居民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营养标签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在生鲜食物、加工食品与烹饪的食物中逐步应用,这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饮食,而且还在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本书对国际上流行的4款BOP标签与15款FOP标签以及我国营养标签的特征进行了总结,提炼出利用这些营养标签对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作用,以及提出引导居民健康植物性饮食的营养标签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一)为降低我国肥胖与慢性病发生率提供实践指导

随着我国农产品的充足供应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国民营养健康问题已从温饱与营养不良问题转变为能量过剩与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而且,肥胖与饮食相关慢性病发生率的上升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社会经济损失。在植物性饮食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从营养健康的视角研究植物性饮食的优劣势,探讨适合我国的植物性饮食方案以及营养标签引导策略,对完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遏制肥胖与“三高”慢性病发生率的进一步增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为完善我国营养标签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在信息时代与大健康时代,营养标签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发达国家正充分发挥营养标签的健康引导作用,其实施主体不仅多元化,而且标签类型多、适用范围广,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营养标签体系。相比之下,我国营养标签发展滞后,营养标签体系不健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本书致力于探索健康引导植物性饮食的营养标签方案,一方面为植物性饮食者提供健康引导,另一方面为丰富我国营养标签类型、完善营养标签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Ot54Us+ICBtOqUojHLxmIjXrYKY+BFXoR5qQihXP32fFTgXXx0cfaIrZhFbq9y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