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植物性饮食是以植物性食物 (也称植物源性食物)为基础的饮食,是在食物可选择性多的情况下主动寻求植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近几年,欧美国家一些政府首脑、科学家倡导植物性饮食。最早提倡的国家是芬兰,于20世纪80年代倡导全民植物性饮食,实施至今,心脏病发生率降幅超过50%,取得了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马可·博尔赫斯,2017)。

营养标签是传递食物(品)营养特征信息的载体(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1993),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的营养干预措施(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20世纪中叶至今,全球营养标签经历了从自愿标示到强制标示,从包装背面(Back of Package, BOP)标签到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 FOP)标签,从标示在预包装食品转向生鲜农产品、菜品等发展历程。如今,营养相关疾病高发已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营养标签越来越受到多国政府、社会非营利性组织、企业的重视(Kasapila & Shaarani, 2016)。

近年来,我国居民物质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营养不足现象得到很大缓解,但膳食结构不够合理,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摄入整体偏多,杂粮、蔬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整体较少,营养相关问题依然突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居民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大豆摄入普遍不足,这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营养学会,202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比2012年至少增加了8个百分点;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比2012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比例为80.7%,比201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可见,在特殊时期,鼓励植物性饮食对降低我国超重肥胖率与相关慢性病有重要帮助。

针对全球热议的植物性饮食,我国应关注该饮食方式的新变化与新理念,判断该膳食是否具有健康与推广价值 。本书从营养健康的视角,从我国常见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供应、我国居民的植物性饮食实践与认知对植物性饮食进行研判,梳理全球常见营养标签在植物性食物上的应用以及对植物性饮食的健康引导,研究适合我国居民开展健康植物性饮食的营养标签方案。 nf6/2zbVWiaRDB8OOhW92prKkof02xdK+DEaz9UCYPGW1ngDWMQf1bfFdP9PdE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