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发展会产生多重影响,它不仅推动旅游地的发展与演化,也导致传统文化弱化、传统文化商业化与庸俗化等。本书力图探索旅游地的旅游影响、社会变迁和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本书以文化与制度为主线,以社会文化问题突出的“传统村镇”为典型文化旅游地,以传统村镇的社会文化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贵州省与广东省部分地区的传统村镇为案例,主要以“制度转向”视角下的演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旅游影响下的“传统村镇”的制度(含价值观念)、文化景观、社会形态等的变化与规律,并提出了旅游影响动力机制、旅游地社会变迁的内在机理,以及传统村镇旅游活化、旅游地社会建设等对策。

本书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①文化。这里采用雷蒙·威廉斯、斯图尔特·霍尔等人的观点,将文化视为一个意义系统。②文化旅游。在文化的基础上,课题将文化旅游界定为进行文化意义生产的旅游系统。③旅游地就是文化旅游意义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一个旅游意义共享系统。根据文化旅游地的位置与文化差异,旅游地可分为文化名城型、现代都市型、传统村镇型、特色小镇型、名山胜水文化景观型。本书主要研究社会文化问题突出的“传统村镇”这一类文化旅游地。④制度。这里采用柯武刚、史漫飞对制度概念的界定,即制度是一套关于行为和事件的模式。根据是否得到正式机制支持,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根据是否具有生产性功能,制度可分为生产性制度与非生产性制度。⑤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不仅包括物质实体,也包括非物质的价值与作为能指的符号,即文化景观是一个集物质实体与景观意义的综合体。

本书主要基于演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人文科学研究进行了制度转向,大量研究集中于制度分析,形成了较多学派。基于广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本书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学家、演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汤姆·R.伯恩斯的规则系统理论等演化理论,以制度为基因与内生变量,以遗传(传承)、创新(变异)与选择3个机制分析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基于上述理论,本书主要采用定性方法,通过座谈、访谈与问卷,对贵州省与广东省部分地区进行案例调查,结合结构方程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文化旅游是文化意义的旅游生产系统。这一界定简洁明了,突出了文化意义这一核心内涵,凸显了文化旅游的系统性,蕴含了文化旅游的时空特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从旅游者的旅游意义、旅游资源的原生意义、旅游产品的塑造意义3个文化意义生产视角对文化旅游进行分类。②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层次组成。其中,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是一个旅游利益主体的互动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则主要包括旅游流、旅游吸引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制度等功能性因素。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产生旅游社会影响,主要包括旅游创新型、文化涵化型、文化诠释型、文化传播型、制度强制型、文化象征型等旅游社会影响模式。③制度可以成为旅游地社会变迁的内生变量与“基因”。在旅游影响下,乡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向新型的旅游社会转变,这是一个社会遗传、变异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其中,旅游制度规范旅游行动者的行为,并通过社会传承延续社会传统。同时,旅游行动者可通过各种社会变异能动地塑造和再塑造旅游制度,推动旅游地走向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制度中,新型的旅游制度逐步被社会选择,并建构新型的旅游社会。④演化分析是以制度的创新、扩散与选择为机制,可从经验层、实际层与真实层3个层次分析。在旅游影响下,经济选择极大地促进了建筑惯例的商业化、功利化、规模化与现代化;社会选择使建筑惯例更具实用性;政治选择导致建筑惯例采取折中主义,重构地方建筑景观;自然选择则使建筑惯例更具有环境适应性。⑤“传统村镇”景观的演化过程是一个制度的传承、创新与选择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旅游地各种制度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旅游地各种制度与其他各种制度互动的过程。

总体来看,旅游消费比例较高的、消费方式转变较快的、生产商业化规模较大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保护弱化的旅游地,建筑景观的变迁程度较高,正日益向具有旅游功能的景观转变。此外,在旅游影响方面,旅游要素投入、居民支持、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政策,以及游客满意度、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政府旅游发展力度、旅游宣传力度、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针对古村落的活化,应构建传统村镇活化目标、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适宜的文化商业化以提升吸引力,加强制度创新与承载力管理,保障传统村镇活化的红线。针对旅游地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可采取两种战略定位:社会问题治理型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制度完善型的社会建设。通过旅游地社会融合、旅游地社会创新、旅游地多元社会治理与旅游地规范构建,推动旅游地社会问题的治理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旅游地社会建设与有序转型。

本书虽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旅游制度的创新研究还不够。本书虽分析了制度的传承、创新与选择机制问题,但对创新者是如何进行创新的内在机制的定量问题还研究得不够深入。一方面,需要加强重要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因为一些敏感性资料往往难以获取;另一方面,需要找到大量典型案例的共性,以提升理论创新价值。②在对旅游影响下的传统村镇发展与演化的分析中,本书对制度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例如,制度如何与权力、资本、社会行动结合,形成的共同合力如何推动地方旅游发展。 zujZZiI2crYw3ZDBFHLb2m90VHWRZL6hQWNhgWEIusAB4h5BCeSrE0OVWsPTOR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