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2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演变

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指标。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高血压认识的逐渐深入,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略到精细的历程。

美国第一版高血压诊治指南(JNC1)于 1977 年问世,指南基于早期高血压的研究结果,将血压≥ 160/95 mmHg定义为血压升高,并推荐对该部分人群严格监测和管理,这被视为全球首个官方高血压标准。在该指南中,舒张压被视为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并认为舒张压≥ 120 mmHg应立即予以治疗,舒张压为 105~119 mmHg的患者应予以治疗,舒张压为 90~104 mmHg的患者若存在多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考虑治疗。1980 年JNC2 高血压指南将舒张压≥ 90 mmHg定义为高血压,舒张压≥ 90 mmHg者即应考虑非药物或药物治疗,并根据舒张压进行血压分级。1984 年JNC3 依然沿用舒张压大于 90 mm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并提出收缩压分级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概念:当舒张压<90 mmHg时,收缩压在 140~159 mmHg诊断为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60 mmHg时诊断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NC4 指南(1988 年)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法与JNC3 指南相同。早期JNC系列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相对模糊,且诊断中更重视舒张压指标。1993 年JNC5 发布,基于包括 35 万人的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及文献综述,结果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冠心病死亡率和终末期肾病具有持续和分级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至收缩压 120 mmHg左右,JNC5 开始逐渐重视收缩压的临床意义,将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作为高血压诊断与分类的依据,强调了收缩压的重要性。JNC5 将≥ 140/90 mmHg定义为高血压,并定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 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 130~139 mmHg或舒张压 85~89 mmHg为血压正常高值,并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级标准进行统一。2003 年JNC6 基于对一项纳入超过 100 万成年人的 61 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血压≥ 115/75 mmHg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加,提示收缩压每增加 20 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 10 mmHg,其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血管性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 倍;JNC6 同样将≥ 140/90 mmHg定义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依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级,并强调整体心血管风险分层理念,这一标准一直被广泛应用。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非同日多次测血压,收缩压≥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并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对高血压进行分级。2003 年欧洲首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将≥ 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2010 年中国首部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同样采用≥ 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这一高血压诊断标准一直被广泛应用,直至 2017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血压≥ 130/80 mmHg取代了以前的≥ 140/90 mmHg,作为美国成人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图 4.1)。

图 4.1 高血压诊断标准演变 /JHsmt6UamOOBrHr+avrB8gmvE03mmqVo1JkKbYc6mD1rvFZU6rTZMR/qd1Fz9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