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高血压的不良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心脏和肾功能衰竭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增长趋势,CHS研究结果显示 2015 年我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粗率高达 27.9%。不良的生活方式已成为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 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20%~30%的高血压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高血压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去除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我国高血压发生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

3.1.1 高钠低钾膳食

人体内钠和钾两元素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共同调整细胞与血液之间的容量、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摄入适量(2~3 g)食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但长期过量摄入食盐(>6 g/d)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在合并钾摄入不足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高血压。所谓高钠饮食,就是指摄入盐太多,饮食口味重,喜欢吃酱菜等腌制食品,或者添加过多的酱油、味精等。蔬菜和水果是饮食中钾的主要来源。如果吃蔬菜水果太少,就容易导致钾摄入不足,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及大量的试验数据证实钠的代谢和高血压密切相关,人群的血压水平与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而钾由于能促钠排出,其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 14 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 2 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 2.0 mmHg和 1.2 mmHg。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北高南低趋势,北方地区饮食普遍偏咸,口味较重,平均钠的摄入量为 12~15 g,而南方地区钠的平均摄入量只有 8~10 g,但均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5 g。我国人群每天钾的摄入量只有1.89 g,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4.7 g。临床研究表明低盐饮食有利于血压控制,利尿剂早期通过增加钠的排泄发挥降压作用。

高钠引起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水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量和循环血量增加,心脏搏出量增加;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比值变化导致小动脉张力加大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此外,高血压状态下肾脏压力-利钠调节机制紊乱,不能排除多余的钠和水,使血压持续进一步升高。此外,高盐膳食不仅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每日摄入的食盐从 9 g降至 6 g,可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 22%,冠心病发病率下降 16%。

3.1.2 超重/肥胖

适当比例的体脂是人体生理活动之必需,过量的体脂会影响健康。体脂轻至中度增加为超重,重度增加为肥胖。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 30 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及体力活动减少,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 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 38.8%,肥胖率为 20.2%。儿童肥胖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其上升速度却高于成年人,7~18 岁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29.7%和 18.8%;同龄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18.9%和 10.3%。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 1.16~1.28 倍。此外,高钠盐膳食人群更易出现超重、肥胖,更易导致血压升高。

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和血管功能改变。我国根据心血管患者群的特点及相关证据,更加注重腹型肥胖带来的额外风险,将腰围纳入心血管病风险模型中,强调在控制BMI<24 kg/m 2 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控制腰围<90 cm(男性)或 85 cm(女性)。

3.1.3 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中 5%~10%与过量饮酒有关。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随后会升高。我国饮酒人数众多,18 岁以上成人饮酒者中过量饮酒率为 9.3%。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男性 41~60g /d,女性 21~40g /d)和有害饮酒(男性 60g /d以上,女性 40 g /d以上)。

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 67%,收缩压下降 3.31 mmHg,舒张压下降 2.04 mmHg。目前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此外,有大量证据表明,过量饮酒也是心脑血管病、肾衰竭、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认知功能受损和老年痴呆等的危险因素。

3.1.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特别是中枢系统的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存在加压区、减压区、感受区,在下丘脑以及更高级中枢核团的参与下调节血管的舒缩。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人际关系紧张,使社会群体精神压力普遍存在持续紧张状态。进而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状态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一项纳入 8 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将焦虑、担忧、心理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定义为精神紧张,结果显示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 1.55 倍(95% CI=1.24~1.94)。长期的血压升高状态引起血管平滑肌增殖肥大,血管壁增厚、硬化和弹性减低,外周阻力增大,导致血压持续升高。此外,长期精神过度紧张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3.1.5 吸烟

烟草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等,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氧化应激等机制,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除此之外,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血液的含氧量,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动脉血管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猝死和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此外,吸烟能显著降低降压药物疗效,降低血压控制达标率。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二手烟同样有害。婴幼儿更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胎盘直接而且是永久性损害胎儿的心血管系统。

3.1.6 缺乏体力活动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准的提升,电视、智能终端等的普及使业余静态生活时间越来越长,以车代步、静坐不动、缺乏体力活动的人越来越多。适量体力活动可调节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肾小管对钠的回吸收减少,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和减缓高血压的发生。缺乏体力活动致使BMI增加,脂肪堆积,附在血管壁上,血管阻力升高,久之形成高血压。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每日静态生活时间超过 4 h的人群,比每日静态生活时间不足 1 h的人群,其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增加 1 倍,高血压增加 18%,糖尿病增加 50%,高胆固醇增加 80%。有报道显示坚持适量规律运动,收缩压可以平均下降10~15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 5~10 mmHg。而规律体力运动不仅有益于血压控制,而且有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脂,体重的控制又促进血压下降。

高血压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因素,但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治疗高血压。认识到调整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高血压,是近年来高血压防治的重要进展。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体重增加和缺少机体运动是高血压的诱因。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并减少心脏、脑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伤。 jkkET6vjlo5+jO7Pd0REJwEWm965VFBywGTWBzdDY2n2eUQgG35GDyWnMd1NAw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