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血压独有的特性

2.3.1 血压模式与晨峰血压

正常人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血压水平较低,在清晨 4: 00—5 : 00 开始上升,6 : 00—8 : 00 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 : 00—18 : 00 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 0: 00—2 : 00 达低谷并维持到 4: 00—5 : 00,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型曲线。

根据夜间血压(22 : 00—8 : 00)较白天血压(8 : 00—22 : 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10%~20%、非杓型(non-dipper)<10%、超杓型(extreme dipper)>20%。如果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inverted dipper)。老年人或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伴有夜间血压升高(夜间平均血压≥ 120/70 mmHg)。

据统计,在年龄≥ 60 岁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 69%,是中青年人的3倍以上。在年龄≥ 80 岁的高龄老年人中 83.3%的人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在发病较长的高血压患者中,上述血压的昼夜节律减弱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变异的血压节律。在 24 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的水平,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好发于清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更具有临床危害性,一般均采用SBP计算血压晨峰。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现国内外公认对血压晨峰的定义为睡-谷晨峰值:以起床后 2 h内SBP的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的最低平均收缩压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此定义值已被证明在实验中可提供可重复的结果。目前大致认为睡-谷晨峰值为 50~55 mmHg,甚至大于 55 mmHg有血压晨峰现象。

在临床上,最为重要的血压晨峰影响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程度和糖尿病。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的顺应性降低,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致使血压调节受损,血压晨峰现象则更为明显。而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都可以加剧血压晨峰。国外已有研究提出,血压晨峰是系统性血液动力学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表型,并表明在高危患者中,晚期易损斑块可能是发生机制和随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目标。

更高的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独立于 24 h血压,因此根据血压晨峰辨别高危患者和进一步控制血压晨峰程度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方面。临床上对于各类高血压患者应该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和患者多次规律的家庭自测方式来鉴别高危患者。

2.3.2 血压的变异性

血压的变异性即血压的波动性,是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均值标准差反映血压变异的幅度,以频谱分析反映变异的速度。监测次数较多时,可以每半小时内血压的标准差作为短时变异指标。血压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的差异。

一般来说,24 h血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夜间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舒张压变异。目前临床实践中多以 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作为血压波动大的诊断依据:① 24 h内SBP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50 mmHg和(或)DBP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40 mmHg;② 24 h内PP差≥ 60 mmHg;③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24 h SBP变异≥ 15.1 mmHg;24 h DBP ≥ 13.6 mmHg;白昼SBP变异≥ 13.3 mmHg;白昼DBP ≥ 12.6 mmHg;夜间SBP变异≥ 12.5 mmHg;夜间DBP变异≥ 9.7 mmHg。

2.3.3 血压负荷

血压负荷指SBP和DBP读数分别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率。一般正常人血压负荷应<10%。

ABPM所得血压负荷是诊断高血压和预测其靶器官损害的重要信息。SBP及DBP负荷 40%是预测左室功能的很好指标。血压负荷>40%时,60%~90%的患者出现左室肥厚或舒张功能减退。故有学者认为血压负荷超过 40%是高血压心脏受累的警报,应考虑治疗。

2.3.4 动态脉压

动态脉压是ABPM很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用来表示 24 h的脉压变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人群及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较高,有学者采用动态脉压>60 mmHg来表示。

2.3.5 平滑指数

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SI)为使用降压药物后每小时降压幅度平均值与每小时降压幅度标准差的比值。SI越大,降压药物 24 h降压效果则越大、越均衡;同时SI还可反映高血压患者 24 h血压的平稳程度。

2.3.6 谷/峰比值

谷/峰比值为服用降压药物后降压的谷效应值与峰效应值之间的比值。谷效应值是指药物在剂量末、下次剂量前的血压降低值;峰效应值指药物最大效应时的血压降低值。谷峰比反映药物作用的维持时间和平稳程度。谷峰比是评价降压药物降压平稳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谷/峰比值≥ 50%(最好>60%)的降压药物能平稳控制 24 h血压,并保持机体自然的 24 h血压节律。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降压药物的谷峰比,能为高血压治疗提供可靠的工具,已成为指导降压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有效技术手段。

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诊断与治疗的评价、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的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其他各项参数,为临床选择最佳降压时机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也可及早防治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改善心血管预后。 5JmduhxpReDVX0FYx5h6o89zSyJGxXr/3v7JfKN/qkRgTaXAgcJIFom8PVY0II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