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平台体系是支撑技术架构实现的软硬件平台体系,是企业IT战略实施和技术架构使命的具体支撑手段。技术平台体系构建是企业信息化最具挑战的工作之一,既需要对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策略的准确把握,也需要对技术架构、产品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
技术架构是实现企业IT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承载对象,技术平台体系的构建与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策略密切相关,需要密切结合业务需求,适时推进技术架构相关技术设施的建设,恰到好处地支持、支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房等物理运行环境设施、网络设施、安全设施、计算资源设施、存储资源设施、备份资源设施、终端设备设施以及运行环境设施等内容。机房设施根据机房承载需要与要求构建,安全设施建设相关内容详见“第五篇 网络空间安全”。本节主要介绍网络设施、计算资源设施、存储资源与备份资源设施、终端设备设施和运行环境设施等技术平台体系的建设路径。
总体而言,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可大致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初始建设期、规模发展期、优化提升与持续改进期。基于上述的阶段划分和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归纳后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如图3-5所示。
IT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成正比发展,在企业信息化的初始建设期,启动IT基础设施建设。该阶段的IT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有限、完整性不够,需要在企业信息化规模发展阶段对其进行扩展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上层系统与应用的要求。当企业信息化进入集成优化期以后,IT基础设施建设便进入了优化与持续改进的稳定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根据上层需求、技术发展及设备生命周期迭代带来的基础设施优化与持续改进。与上述建设进程稍有不同的是运行环境设施,由于运行环境设施针对的是信息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管理,信息化初始建设期的需求压力不大,运行环境设施初始建设一般起步于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发展,并伴随IT设施的增加及系统运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快速发展。
图3-5 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路径
应用基础设施各层技术设施的建设路径的规律性不强,由于与上层应用密切相关,不同企业推进的力度各不相同,应用基础设施可遵循图3-6所示的参考路径推进建设。
上述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参考路径表明,大部分企业的主数据与应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起步于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发展期。服务范围扩展与平台完善集中在集成优化期,之后伴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主数据与应用基础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持续改进。应用集成平台的建设路径与主数据与应用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路径类似,但流程集成服务建设会更晚些,原因在于流程集成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高层级才会产生的需求。信息化初始建设,信息门户一般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支持实现企业的综合信息展现,大部分企业的门户信息集成平台从信息化规模发展期起步,集成优化期完善,并在后续的信息化发展中进一步优化和持续改进。
业务应用平台为企业技术架构的顶层,同时也是相关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具体承载平台,作为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的纽带,业务应用平台承载着技术架构落地与业务需求满足的双重使命。业务应用平台伴随业务应用系统的初始建设而形成,并基于业务应用需求,推进业务应用平台的完善与优化。
图3-6 企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参考路径
上述技术平台体系建设路径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共性特征的表达,由于企业IT战略与业务需求差异带来信息化需求差异,必然影响其技术平台体系的建设。企业可根据自身信息化发展要求,有序推进技术平台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平台体系是支撑技术架构实现的软硬件平台体系,具体软硬件平台的选型直接影响相应技术设施的业务适应能力、平台扩展能力、运行可靠性、管理便捷性和技术经济性。而各层级技术设施平台的选型直接影响企业技术架构体系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重视并做好IT平台选型至关重要。
IT平台选型遵从技术架构基本原则,应遵循业务适应性、平台扩展性、运行可靠性、管理便捷性、技术经济性5方面的基本要求,开展IT平台选型评估工作。由于IT平台选型与其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构成密不可分,以下简要介绍各类IT平台选型评估的基本原则。
IT基础设施中的网络设施、计算资源设施、存储资源设施、备份资源设施具有较强的硬件设备集成属性,这类技术设施的平台选型更多依赖对硬件设备的选型评估,建议以硬件选型评估作为该类技术设施选型评估的主体。同时,考虑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评估。主要评估要素建议如下。
● 平台支撑能力 :对应技术架构的业务适应性和运行可靠性原则。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备份等各类硬件设备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架构、功能、性能和容量等的关键指标要求。这类设备大多为成熟的通用产品,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对于小众产品应关注产品技术架构差异。
● 平台扩展能力 :开展技术方案级和产品级的扩展能力评估,评价其系统横向扩展能力和设备级的纵向扩展能力。
● 管理便利性 :开展平台运行管理便利性评价,评价其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事态分析、事故预测预警和运行事件管理能力。同时,评价其系统环境部署、系统参数配置、系统运行基础数据维护功能的便利性。
● 技术经济性 :评估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拥有成本。
IT基础设施中的终端设备设施、运行环境设施一般基于软件平台构建,其平台选型评估可参考应用基础设施的平台选型评估。有关安全设施的选型评估内容详见“第五篇 网络空间安全”。
应用基础设施一般基于较为成熟的软件平台构建,其平台选型评估依赖对软件的选型评估,建议以软件选型评估为主体,辅以配套的技术方案评估。主要评估要素建议如下。
● 平台支撑能力 :对应技术架构的业务适应性和运行可靠性原则。软件应满足对应的技术设施对软件技术架构、功能、性能和容量等的关键指标要求。同时,运行可靠性评价包括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数据安全以及用户身份认证、授权、审计等关键指标,以及必要服务支持能力评价。
● 平台扩展能力 :开展与软件架构相关的功能体系、技术实现组件与服务体系、数据对象体系的可扩展性评估,评估其提供的技术扩展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做出预判。
● 管理便利性 :开展平台运行管理便利性评价,评价其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事态分析、事故预测预警和运行事件管理能力。同时,评价其系统环境部署、系统参数配置、系统运行基础数据维护功能等的便利性。
● 技术经济性 :在满足前述评估要素的前提下,考虑综合拥有成本。
虽然企业千差万别,但从企业运作的视角看,企业信息化应用可基本划分为4个层级,即经营管理层应用、业务运作层应用、生产自动化层应用、管理决策层应用。相同层级应用系统普遍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正是这种应用特点,软件企业开发出了针对不同层级应用的通用性产品和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业界形成共识的做法是:基于特定业务领域的业务应用平台软件,通过项目实施服务的系统配置调整、功能扩展增强和按需定制开发的方式满足企业的业务应用需求,进而形成业务应用系统。
而随着软件技术与产品的成熟,企业的业务应用平台通常由一组平台软件构成。业务应用平台选型评估遵从技术架构基本原则,从业务适应性、平台扩展性、运行可靠性、管理便捷性、技术经济性5个方面开展业务应用平台选型评估。
● 业务适应性评估: 业务应用平台选型的业务适应性评估应覆盖当期功能需求的支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在的扩展功能支持程度。功能评估方式可以产品演示、关键功能模拟、软件底层技术组件架构和数据架构的原理实现的可行性评估;数据管理与应用评价应侧重针对数据架构的评估分析,据此判断其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支持和扩展情况。
● 平台扩展性评估 :平台扩展性是指业务应用平台对软件技术架构扩展和性能扩展的要求。软件技术架构扩展要求应满足业务发展带来的功能和数据管理利用需求,以及与其他系统集成整合等带来的异构架构集成要求;性能扩展要求应满足当前可预见的性能要求和技术设施生命周期内未来发展潜在的扩展性能要求。
● 运行可靠性评估 :运行可靠性是指业务应用平台应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性能稳定,并保证业务应用平台承载的数据安全。业务应用平台应支持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有效的用户认证、适宜的资源授权、完整的交易记录和审计支持、有效的数据完整性保障机制和数据保密措施,提供完善的系统漏洞处理和服务支持体系。
● 管理便捷性评估 :管理便捷性是指业务应用平台应提供完善、便捷的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手段、丰富的系统事态分析工具、可靠的事故预测预警机制,以及运行事件管理能力。
● 技术经济性评估 :技术经济性是指业务应用平台的技术设施应有良好的性价比,采购成本有优势,维护成本可接受。
选型评估的目的是在可选范围内做出恰当的选择。选型评估只是手段。因此,应结合选型场景特点,做好业务应用平台选型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通过科学、高效的选型评估指标评价,获得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选型结论。
企业的业务需求驱动信息系统不断地发展变化,推动IT平台的不断演进,这种演进既有业务驱动带来的功能体系和数据架构的变化,也有因平台产品技术更迭带来的架构递进。IT平台迭代是难以阻挡的发展规律,应做好IT平台生命周期管理,适时推进企业技术架构和技术平台体系迭代升级。
所有产品都有其产品形成、产品使用、维护变更、报废销毁的生命周期发展规律,IT硬件产品、软件产品遵循同样的生命周期规律,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同样遵从生命周期发展规律。通常,企业IT资产生命周期如下。
● 计算机、打印机等终端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5~7年。
● 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备份等IT基础设施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7~8年。
● 网络安全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5年。
● 应用基础设施等相关软件的生命周期一般为6~8年。
● 业务应用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为8~10年。
企业应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理念的IT系统资产获取、运行服务、维护变更和报废销毁的IT资产管理制度,引入IT架构和技术平台体系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做好IT平台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的基础上,做好技术平台迭代与升级和IT架构管理。
技术架构与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应积极应对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做好迭代升级方案的技术论证,避免颠覆性的技术升级。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应关注以下事项。
● 关注技术平台迭代升级的技术架构衔接。做好技术平台迭代升级解决方案的分析与论证。尽量保证现有系统功能体系与未来系统功能体系的有序过渡,并保证历史数据可全部迁移到新建系统或历史数据有可接受的处理方案。
● 关注技术平台迭代升级的选型评估,做好选定的技术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一致性分析,确保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可达到预期的目标。
● 关注现有技术平台的外部集成情况,做好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后的系统之间集成接口的切换和组织协同,避免影响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充分理解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本身的技术复杂性和由此带来项目实施风险,积极应对做好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工作。
IT架构管控说来容易,实则很难。这里既有其技术复杂带来的理解与把握问题,也有企业信息化组织架构和企业内部职责分工带来的技术架构相关内容的管理割裂与协调难度。为了技术架构和技术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IT架构管控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 确保技术架构规划能够满足IT架构管控对管控颗粒度的要求,以便为IT架构管控提供清晰的架构基准,支持架构管控工作的开展。
● 细化技术架构管控职责界面分工,明确技术架构相关各方的权责,明确架构变化事项的管理控制流程,为架构管控提供体制和机制支持。
●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架构的梳理评估,通过梳理评估及时发现技术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大力推动技术架构改进。
IT架构管控是保证技术架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推进企业架构管控系统平台建设也是做好技术架构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架构管控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并促进企业架构管控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