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吟诵千年始能传后

近日文坛为了文言文存废的问题争论不休,但另有一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还没有人想起。那就是吟诵。原来文言文所以传后,不是止于默读,而是通过吟诵。李白的五律《夜泊牛渚怀古》是一大明证:“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典出《晋书》:袁宏有咏史诗,谢尚镇牛渚,秋夜乘月泛江,正逢袁宏在舫中讽咏,遣人问之,答云,是袁临汝儿郎诵诗,尚即迎升舟,谈论申旦,自此名誉日茂。所以“余亦能高咏”两句的憾语,意即我也能吟咏,可惜没有知音听见。杜甫也有句:“新诗改罢自长吟。”

一首诗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未经吟诵,则其生命尚未完成。《晋书》就有这么一段:“王敦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后世遂以“击碎玉壶”来喻激赏诗文。也难怪朱熹写《醉下祝融峰》,要说“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更有这么一首“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酒半醒。自别吴郎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并自注云:“曩在虹生座上,酒半,咏宋人词,呜呜然。虹生赏之,以为善于顿挫也。近日中酒,即不能高咏矣。”可见定庵咏起诗来,三唱三叹,不知有多么慷慨激楚。

中国吟诗的传统,是各省以自己的方言为准来行,往往病在刻板,易沦为千篇一律,没有吟者独特的风格。小时候,父亲教我读古文,选的多半为文以载道类,例如《谏太宗十思疏》《五代史伶官传序》。我的二舅父就补父授之不足,教了我例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秋声赋》一类的美文。至于诗词,我本来就爱读,则自己主动来寻诵。

我认为吟诵古文,应自选风格,无法由他人来示范。父亲教我读古文,往往只是自诵,无所谓传授。我觉得他诵得并不生动,只是泉州腔而已;舅父吟的也只是江南腔,风雅而已,并不够壮怀激烈。我终于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以供自我之过瘾与催眠。我对班上的研究生畅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们闻所未闻,非常感动。我这才发现,台湾地区现时的中文系,根本不出声吟诵古文,包括诗词。一九九二年英国文艺协会邀张戎、汤婷婷、北岛和我去英国的六座城市演说并吟诵。每次我一定吟诵东坡的《赤壁怀古》,也一定赢得热烈的掌声,可见吟诵有一种跨越文字的魅力,能催眠听众,使之接受异域的风格。这一招屡试不爽,非常成功。无论在东西方都十分见效。

另有一事可以说明诗与吟诵的密不可分。便是中国的绝句,因为字少,一时灵感迸发,犯不着笔录下来,就顺口吟了出来,谓之“口占”,乃有“口占一绝”之美谈。且以东坡先生为例:他才思敏捷,我相信不少简短透明的绝句,他都是顺口吟出来的。加以中文往往对仗,心中得了首句,其后的三句就跟出来了。以李白敏捷之才,口占《金陵酒肆留别》一类的“即席”之作,难道还要先打草稿,不怕同席人嘲笑吗?所以诗人得句,呈两极化,有的是“闭门觅句”,有的却是“对客挥毫”。

中山大学的中文系,简锦松教授学童吟诵诗词,是极罕见的例外。这些学童实在幸运,从小有此机会学习,他日成诵,沉入记忆深处,左右逢源,必能胜过常人。

二〇一七年九月 +/sjeebluC8WQ2885vP49YKs24T4FawI4oXk5KGM0pQxaf0l5W28QI9BOXnqSB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