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无尽的思念

余幼珊

《时间的乡愁》虽在父亲过世后出版,然而是他在生前就规划好的一本书,要收录的文章也都已经拟定,而九歌原本也打算继嵩寿祝庆的《举杯向天笑》之后,再以此书庆贺耆寿,可惜父亲未及佩戴今年的茱萸就先离世了。

父亲在此评论集中收入了二十九篇文章,我依照其性质分成五章,第一章是父亲的古典文学论,第二章是篇幅较长的评论(即父亲所谓的“正论”),第三章收入各类艺术形式的评论及亡友悼文,编入第四章的是为朋友后辈所写的序文,而最后一章则以几篇贺文作为结尾。

此外,父亲在二〇一五年出版了《太阳点名》和《粉丝与知音》之后,又写了十几首诗和四篇散文,这些作品无法单独集结成册,因此我另辟第六章,将这些诗文收在此书中,以免混淆评论集的性质。

另外特别要说明的是,第一章古典文学论,除了东坡居士一文,其余皆是父亲摔伤之后所作。摔伤之后父亲不再去学校工作、教学,闲来便读古诗词,有感而发为文。前四篇表达了他对苏轼和杜甫之喜爱兼佩服,而《免缴遗产税的现金》和《吟诵千年始能传后》两篇,则因二〇一七年教育机构修改课纲欲降低文言文比例,父亲为此鸣不平。诗人渡也先生曾说父亲是位“大侠”,除了参与演讲评审等活动不遗余力,对于他奉献一生的文学和文字之事,也总是挺身护卫。这两篇文章写于八十九岁之高龄,足见父亲不因年迈体衰而心灵迟钝。

第二章的《中西田园诗之比较》,乃父亲于二〇一五年受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学术讲座暨“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特别为此场合所撰。而《新儒林外史》则是为二〇〇九年纪念钱锺书百岁所举办之研讨会而作。

第三章中较为特别的是《宁让科技秒杀?》一文。父亲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连提款卡都没有,唯一使用的“先进”机器是传真机和影印机。二〇一五年全球行动互联网在台北召开会议,之所以请父亲去参加,是好奇他不用电子产品如何过日子。在这电子时代,父亲确实还能生存,而且活得颇自在。然而他并不全面排斥电子时代的种种现象,在文字上他很敏锐地伸出触角,将新学到的一些俚俗语融入作品,而且竟然还担任了第一届到第八届台湾大哥大myfone行动创作的简讯奖评审,也尝试写了一些有趣的简讯。我最喜欢的两则是:“不要再买了。LV,只是love的一半。”以及“母亲,感谢你送我的这一副牙齿,一直耐用至今,否则这世界我怎么消化得了。”在《宁让科技秒杀?》这篇短文中,他提醒大家要慢活,我不由得想起,在他还能开车上高速公路时,春天总会带朋友学生去看盛开的木棉,青光眼和白内障尚未太恶化时,夜晚也总是抬头观星。他生活忙碌,稿债沉重,但是不忘慢活。

也因此,在第六章中,仍有他为沙糖橘所写的慢活诗,但是,八十七岁之后,他身体渐衰,加上跌了一跤伤及脑部,开始感受到老、病的威胁。所以,在生命最后两年,父亲终于不得不开始思考死亡的问题,遂有《天问》这样的诗作。去年十一月入院前,他还构思了一首以“阳关”为题的诗,并告诉我,这首诗很难写,但写成了会是一首好诗。此诗未能完成,而他已到了阳关之外,留给我们的,是这本新书,以及无尽的思念。 XXsGV2F2n0TxEy3PJsRMB8lg5NdFikhmOVmyEu/c+jOL89BETAAPvsTAtuGlfb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