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宜兴闵氏与曹雪芹泛交游圈的往来

有关闵焕元与曹雪芹交往的直接证据,恐已不易获得,但我们仍有机会从其人脉网络试探一二。曾于乾隆四十二年应闵鹗元 (与焕元同祖父母之堂弟) 之请为其亡父闵振武作传的刘大櫆 (1698—1780;曾被名重京师的方苞誉为“今世 韩、欧才也”) 就与吴兴闵氏多所往还, 也与曹雪芹的泛交游圈不乏重叠:查朱伦瀚有三子受业于大櫆,大櫆尤与第六子孝纯情义笃深,自称两人是“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而孝纯最好的朋友王文治更与陈本敬、周于礼相熟; 大櫆且曾于乾隆十九年陈浩出任湖北学政时参其幕,并与其子陈本忠、本敬兄弟为忘年交 (图表2.4及2.5) 大櫆族弟大槐 (字号为药村) 也尝馆于纳兰家 (纳兰明珠娶阿济格第五女,而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曾长期担任阿济格 王府的长史) 从其年龄和性别判断,他最可能担任永寿子侄辈 (如宁琇,他 是曹雪芹二表哥福秀之内弟) 的塾师。大櫆且深受康亲王永恩 (其弟永 是敦诚挚 友,且为曹雪芹姻亲) 的器重,永恩自称“得先生之教四十余年”,并“终身执弟子礼甚恭” (图表2.6)

此外,与闵鹗元及其子思诚暨孙受昌三代联姻的遂安毛氏,其先人毛际可(1633—1708)亦与曹寅(1658—1712)及其知己张纯修(1647—1706)论交。 也就是说,曹雪芹(c.1716—1763)应可称闵焕元(1714—1780)和闵鹗元(1720—1797)为世兄和世弟。

图表2.4 《桐城陈洲刘氏支谱》中涉及刘大櫆兄弟的材料。他们皆为太学生,此与闵焕元及其姊夫顾贽等家的情形相近。

图表2.5 刘大櫆与陈浩父子的交往及其受馆之记事

图表2.6 康亲王永恩涉及刘大櫆之诗文

前述社交圈的形成与康熙四十四年的南巡史事应渊源颇深,当时有吴士玉(c.1665—1733)、宫鸿历(1656—1718)等五名江南文士,经随驾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1674—1717)考选入内廷供职。吴、宫更于翌年登进士并同改庶吉士,四十八年四月散馆后且同授编修。 他俩应与揆叙家一直维持密切互动,故在揆叙过世数年后,其长媳关思柏仍会在雍正九年延聘远在江南的宫淡亭 (鸿历堂妹) 来京担任一子六女的塾师。 据宫淡亭自述,其家与纳兰家有两世通家之好,称:“余大兄定山久列相国公门墙,八兄恕堂又系文端公丙戌岁春闱首荐,胞弟耐村幸与农部怡亭公同榜而兼同寅,溯厥由来,两世通家。”其中定山为宫梦仁之号,康熙十二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相国乃指大学士明珠;恕堂为宫鸿历之号,他是揆叙 (谥文端) 所取士;耐村是宫梦熊 (伟铨子,康熙四十一年中武举,翌年联捷) 之字;怡亭则或为富尔敦 (康熙 三十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 他是揆叙长兄成德子。 [1]

至于吴士玉,他不仅聘请被其称作“今之昌黎”的刘大櫆为馆师近十年,在任顺天学政时,对同样原籍苏州的陈浩尤其称赏, 陈浩后亦延大櫆入其学幕。而大槐之所以能馆于纳兰家,应也与此一人际关系网相涉。

又,闵鹗元于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奉派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周于礼为副考官,两人在差途中“联镳揽胜”且相互酬和 (图表2.7及2.8) 建立了深厚交情,如在周于礼《北行小草》的《紫柏山和闵西曹韵》中,即有“结侣是羊求”句,形容同游二人是好友,“羊求”乃指西汉隐士蒋诩的知己羊仲与求仲;同书《青桥留柬闵峙庭西曹》中亦有“三旬欣并辔”句 (图表2.8) 。周于礼与瑚玐、敦敏、敦诚父子是两代交,敦敏与敦诚又是曹雪芹的挚友,故我们或可合理推测闵焕元与其堂弟闵鹗元皆可通过周于礼、刘大櫆等渠道,而进入敦敏、敦诚与曹雪芹的泛交游圈(参见第三章)。

图表2.7 《吴兴闵氏宗谱》中的闵氏著述录

图表2.8 周于礼《北行小草》的书影。诗题中提及时任刑部郎中(所谓“西曹”)的闵鹗元(号峙庭)以及周于礼的乡试同年杨永芳(号梦舫,亦与敦诚交)。

(一)吴兴闵家与北京的教育圈

吴兴闵家富甲一方,不仅与许多江南巨擘名家关系密切,又且诗书传家,虽然共析分成十六支,但焕元那支在京发展者明显特别多。如第十六及十七世即有多达127人获得生员以上科名,当中有13人被选入国子监为贡生,而以捐纳取得贡、监资格者更多达35人。 若我们仅考虑闵焕元所属之东西五房鹤皋公支,亦可发现曾为国学生者,包含其叔伯辈的汝恒、振西、振藻以及堂房兄弟的士烜、鵕元、晋元、丰元、葆元;其堂叔振鹭在乾隆十五年考入国子监为恩贡,堂伯振绎亦因成绩优异而于乾隆九年被选入国子监为岁贡。

更有甚者,闵焕元的同辈族人亦不乏在北京教育圈工作者,如廷枢于康熙六十一年左右以例贡考授正红旗官学教习,雍正三年期满后议叙以知县用,六年始放宁夏府宝丰县,十一年升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十三年钦命督理街道,乾隆元年奉旨督理绥远城工务 (图表2.1) 文山于雍正十三年被选为拔贡,并考取景山学教习,乾隆二年又改授右翼宗学教习,他当时在北京的文名颇盛,“辇毂诸贵人倾先生名,闻其来,联轼结驷,争拜刺门下”,六年中举,翌年改补正黄旗觉罗学教习; 从隆则以例贡考授正白旗官学教习,期满后于乾隆十七年外放祁阳知县。

吴兴闵氏 (或称乌程闵氏) 乃自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由山东汶上南迁,世居浙江湖州吴兴晟舍,后再散居江浙等地。在京许多闵氏族人即使籍贯不同,但因祖先相同,故互动不少,如廷枢 (乌程籍) 在乾隆五至十三年负责重修宗谱时,文山 (乌程籍) 、从隆 (归安廪生改归乌程 例贡) 等人就积极协助, 而《吴兴闵氏宗谱》的荐绅纪和著述录中,亦涵括了吴兴以外的闵氏。又,鹗元 (归安籍) 尝序文山的《在陬诗钞》一书,文山亦曾替鹗元的《星轺学吟》题句 (图表2.7) 。情理上,年纪仅差六岁的焕元和鹗元两亲堂兄弟 (两人之父振文、振武且为同母所生) ,其同在北京发展时交往应更密切。

由于曹雪芹或尝于雍正七年入咸安宫官学 (隶属国子监) 读书,并在乾隆十几年考授右翼宗学教习,他与活跃于京师教育界的吴兴闵家或有许多机会互动。至于闵焕元的堂弟鹗元,在登乾隆十年进士后更长期为京官,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至二十四年始外放为山东学政。 巧合的是,与陈浩、陈本敬父子同跋《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 (此是作者李世倬托请曹雪芹向陈浩索题) 的钱维城,于乾隆二十七至三十一年奉派为浙江学政时, 就最欣赏闵鹗元次子思诚 (三十六年进士并 改清书庶吉士) 在诗词及古文上的造诣,尝誉其“七襄机上夺得金梭” (图 表2.7) ,该“七襄机”乃指能织出各种花纹图案的布机。换句话说,前文中提及的李世倬、曹雪芹、钱维城、陈浩、陈本敬、闵焕元、闵鹗元、朱伦瀚、吴士玉、宫鸿历等人,彼此间存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人脉网络 (图表2.9及2.10 )。

图表2.9 闵焕元与曹雪芹间可能存在的人脉网络(一)

图表2.10 闵焕元与曹雪芹间可能存在的人脉网络(二)

(二)与敦诚家为两代交之周与礼

敦敏、敦诚与较其年长十几岁之曹雪芹间的人脉交叠,很可能源出其父瑚玐的社会网络。瑚玐的宦历只略见于《爱新觉罗宗谱》,称其于雍正十年十二月授七品笔帖式,乾隆十年十二月授主事,十五年七月授副理事官,十八年八月升理事官,二十二年外放为山海关监督, 二十四年四月京察后遭革退,至三十五年四月卒。 [2] 在对照乾隆朝现存之零星缙绅录后,知瑚玐从乾隆十年至二十二年间均长期任职于宗人府 (图表2.11)

瑚玐在宗人府的直属长官不乏红学的关系人物,譬如履亲王允祹 (其婿 明亮之叔傅恒为曹雪芹二表哥福秀的连襟,明亮且师事长期馆于弘晓家的张宾鹤) 、平郡王福彭( 曹雪芹大表哥) 、庄亲王允禄 (其侄弘庆为福秀之连襟,其生母密妃王氏 或是大观园省亲之贾元春的原型) 、辅国公如松等。其中如松是豫亲王多铎 (曹家 长期主子阿济格的亲弟) 的五世孙,乾隆十一年袭辅国公,二十七年袭信郡王,子淳颖 (曾赋《读〈石头记〉偶成》诗) 娶傅恒 (与敦诚好友永 同为福秀连襟) 女,奉旨于四十三年出继被平反的多尔衮 (曾长期任曹家的旗主) 支,并袭爵为睿亲王。

图表2.11 瑚玐的小传及宦历。其名的汉字另出现胡拔、瑚 、瑚伯、祜玐与瑚八等变体。

据敦诚《四松堂集》中的《祭周立厓文》,瑚玐生前与寓斋、兰谷为“道义之交”。瑚玐应是在周于礼甫授御史的乾隆二十三、四年间才与他初识,是时周氏在西台“烜然有直声” (图表2.12) ,而瑚玐要到二十四年四月京察遭革退后, 始与周氏深交。前述这四名好友的交往情形,是“茗酒园林,过从无间”,敦诚则因“侍几杖侧”,与这些父执辈相熟。三十五年庚寅岁瑚玐卒,未旬月,兰谷亦捐馆舍,再不到六年,寓斋也离世。

瑚玐过世后,周于礼因过于哀伤曾有三年不至其家,后始恢复与敦敏、敦诚兄弟往来 (图表2.12) ,并成为两代交,敦诚的《四松堂集》中即有十二首提及周于礼。周于礼亦在《和敬亭病中韵》中,描述自己与敦诚的交情好到“同浴裸裎两无讥,泥饮终日无乖剌”。

学界先前一直不知寓斋、兰谷究竟何人,因该两字号并非罕见,且又不详姓氏。笔者于2019年6月赴云南省图书馆查索周于礼诗文时,发现《峨山名人遗著》中有其《题王兰谷古槐图 (图为慎邸题字) 》一诗,因知瑚玐与周于礼的共同友人兰谷姓王,由于他所绘的这幅《古槐图》是由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 (1711—1758;雍正十三年十月封王) 题字,允禧且在其《寄王兰谷》一诗中有“与君相知数载余”句,知两人的关系匪浅。 查周煌的《题王兰谷郎中古槐堂图 (堂在马兰峪) 》诗,亦提及此画,并指古槐堂位于王兰谷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的住处。

图表2.12 周于礼与敦诚家的往还

前述与王兰谷有诗画往还之周煌 (乾隆二年清书庶吉士) ,乃于乾隆七年起奉旨稽查右翼宗学,他与同时担任教习的黄克显“风雨寒暑,三载与共”,两人皆和正在该学读书的敦诚互动密切。周煌且是周于礼中举时的正考官,黄克显之父黄光岳还与陈浩 (他与次子陈本敬曾透过《种芹人曹霑画册》 《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等与曹雪芹直接有书画往来) 同登雍正二年进士,黄克显也和曹雪芹先后或同期担任该学之教习,黄母马湖员山曹氏更与雪芹家同以北宋曹彬为显祖。爬梳《雪桥诗话》和《奉天通志》后,发现兰谷应为长住之字,汉姓王,原名莲,又字松侪,号柳溪,世居马兰峪,正白旗包衣汉军,监生,初任景陵八品茶上人,后由慎郡王允禧荐试乾隆元年的博学鸿词,未入选,官至内务府郎中、管理官学。 同科方苞也举刘大櫆应诏,但亦被黜。

由于前述瑚玐、周于礼、周煌、黄克显、永㥣、陈本敬等人的年纪相近,疑长住亦应为同辈,他且与曹雪芹皆为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汉军,惟科名明显高过雪芹,因长住不仅为监生,还曾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选。此二位身份背景和生活时代均相近之人理应互知,但是否相交则待考。

在瑚玐的交游圈中,周于礼应是最有可能联结曹雪芹周遭亲友社交网络的人选。周于礼除深交曹雪芹二表哥福秀的连襟永㥣外,尤与瑚玐、敦诚、陈浩往还密切 (图表2.12至2.14) ,他于庶吉士散馆后曾多年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侍讲,且兼日讲官、起居注,尝自称“守官三十年,列禁近十余年”。 又因周于礼曾于二十三年及三十一年两任会试同考官,二十四年及二十五年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及正考官,三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图表 2.15) ,故他的社交网络中不乏同年或师生关系 (附录2.2)

周于礼不喜一般应酬,“惟日致不羁之士赋诗、赌酒、作字,暇即斗叶子 (农按:指牌戏之一种 )”,并自称“负性傲物,酿成一肚皮不合时宜”,年轻时也曾“嗜酒废学”, 此性格或与被敦诚形容作“步兵白眼向人斜”“酒渴如狂”的雪芹声气相投。然若周于礼是透过瑚玐父子与曹雪芹相识,则只能在雪芹死前的三四年间。其时雪芹或已卜居京郊的西山,而周氏在乾隆二十四年六月还奉派为四川乡试副考官,二十五年五月又担任恩科四川乡试正考官,由于每次考差通常约需半年后始能返京复命, 故二人能深交的机缘恐不多。

又,周于礼的至交永㥣 (嵩山) 是曹雪芹二表哥福秀的连襟。敦诚在其《鹪鹩庵杂志》尝称:

语不必皆为谶,而时有令人悚然者,如嵩山寄余札有云:“迩来生人之趣与我渐远,想立崖公含笑俟我于芙蓉城,岂不胜刘聪之遮须国耶!”尔时无病也,未几,即捐馆舍!

芙蓉城与遮须国均为古代传说中的冥间地名。从永㥣对敦诚(1734—1791)预言故友周于礼正在死后的世界等候他的到来,亦知三人原是密友。惟他们初识的时间不一,敦诚应在乾隆二十三、四年间才因父亲的关系得见周于礼,而敦诚于二十二年即识永㥣,至于永㥣与周于礼的交往则始自三十四年。 亦即,周于礼应无机会透过永㥣在曹雪芹生前与其相识。

图表2.13 《峨山名人遗著》所收涉及周于礼及其亲友的诗文

图表2.14 《滇南诗略补遗》中的周于礼诗。其诗提及敦诚 (字敬亭,馆名宜 闲) 、明仁 (号碧梦居士) 、永㥣 (字嵩山,又号嵩山主人) 及叶观国 (号毅庵)

图表2.15 周于礼的墓志铭及清国史馆传稿

附录2.2
周于礼社交圈中的同年及师生关系

乾隆四十年乙未春,时年五十五岁的周于礼乞假归里,在京任官或待选的门生故旧多来送行,周氏因此赋《乙未春,余请急归,三月八日得俞旨》五首 (图表2.16) 这些人的关系凸显出当时士人交游圈中几种主要的社交网络。如前引诗中之罗典 (慎斋) 、蒋良骐 (螺峰) 、戴天溥 (号盂 岑,原名天授,改清书庶吉士,散馆后以部属用 )、印宪曾 (淞汀) 等,乃周于礼乾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同年 (图表2.17) ,前二人还与其同改汉书庶吉士,散馆后且俱授编修。

至于所谓“梓里世交”的“黄希翘主政”,应是与王文治、陈本敬同登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的黄绍魁 (字希桥,云南大理府云龙州人) 而彭元瑞、汪新、吴湘、王巨源乃周于礼任二十二年丁丑科会试同考官时所取士,前三人还同改汉书庶吉士 (图表2.17) 朱琰和孙银槎则是周于礼担任三十一年丙戌科会试同考官时的门生。

图表2.16 周于礼所赋《乙未春,余请急归……》之诗序

该诗前小序所呈现周于礼与诸人之间的深交浓谊,颇令人动容,如称敦诚 (敬亭) 因怕承受不了离情,遂不敢到场送别,而是请人携酒相赠,并附纸称:“不忍别,恐别生者忆及死者,使行人愈难为怀也。”周氏更有“一缄寄离尊,开缄湿满纸。吞声读未完,知尔泪盈眦”之句记此。此外,敦诚在《四松堂集》所收之《题周立崖先生〈行乐图〉,即以送别》,也提到父亲与其几位知己多已亡故,仅周于礼尚在,故慨叹曰:

今日尚留先生一人为我辈后进典型,乃复脱然远去。在先生高赋《遂初》,固自掉头不住,故园松菊,老景怡然,而我辈又何为情哉?今于濒行日书之以代小序。

在此,《遂初》乃用《晋书·孙楚传》之典,谓辞官归隐,得遂初志,因知敦诚应是在乾隆四十年周于礼归里当日为其题《行乐图》。

图表2.17 乾隆三十八年冬的《大清职官迁除题名录》

曾在周于礼过世后为其撰写墓表的罗典 (图表2.18) ,则在拜别时感伤到“泣涕,伏地不能起”,周于礼只好委请他人特别照顾,且对永㥣 (嵩 山) 曰:“努力崇明德,别泪不轻弹。好语慎斋 (农按:即罗典) 无多念,致远人意悬悬也。”蒋良骐更尾随周氏之车十余里,最后“辞之再,更别道旁”。至于永㥣,则不止策马相伴一程,甚至先赶赴周于礼头一晚预备打尖的旅舍相候,两人接着放情纵饮到四更,晨起后才握手告别。

图表2.18 罗典为周于礼所撰的墓表

倒是周于礼曾在《题朱排山先生所藏陈生香临涪翁大书后》一文中,称其与同在翰林院长期任职的前辈同僚陈浩 (自号生香老人) 的关系,是“余以末学,从生香先生游旧矣”“余于生香,幸托末契,所收不啻盈箧 (农按: 此谓其自陈浩获赠不少墨宝) ”,而“排山”为陈浩在河南开封所结交之好友朱枫的号, 涪翁则指北宋著名书家黄庭坚,知周于礼与陈浩的互动颇密,原因之一应是两人均酷嗜书法,陈浩且屡请周氏品题自己珍藏的历代名家书法 (见第三章) 陈浩、陈本敬皆是明确与曹雪芹有密切互动的人物, 知陈浩父子或最有可能引介周氏与曹雪芹认识。 If7D7WZ5qf8qeNLxdx9jYmg2JgbrtNVVIzQ7cLcoInB86mZTy7IM/kwIdE6GP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