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里仁第四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自律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之中。仁者心安于仁,智者则懂得仁是有利的。”

【补说】

“仁者乐山”,仁者具有不动如山的稳定性。不仁的人,由于缺乏稳定的价值感而易受欲念的支配,因而既不可能长久地自律,也不可能长久地安乐。仁者与智者的区别在于,仁者心安于仁本身,而不计利害得失,这是一种境界;智者未必心安于仁,但能意识到仁是有利的、可利用的,这是一种策略。“约”多被诠释者们解释为“穷困”,我解释为“自律(自我约束)”。因为“约”更近于其本义即约束,且这样解释,“约”与“乐”便都属心理的行为或状态,在表达逻辑上更为合理。表示贫困、穷困的用字,通常是“贫”;若是穷困,则孔子多半会表达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贫”。

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够真正地去喜欢一个人和憎恶一个人。”

【补说】

爱与恨这两种情感是普遍的,所以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说,能表现出爱与恨就符合仁者的标准了。孔子的意思是说:普通人的道德立场暧昧,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假装出爱或恨来;但仁者有明确的价值立场,他的情感表现是有原则的和真实的,不会是假装的。

3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显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就不应获取;贫穷与卑贱,这是人们厌恶的,但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式远离,就不应远离。君子如果离开了仁,怎能享有‘君子’这一称号呢?一个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会背离仁,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即使在颠沛流离之中,他也一定会与仁同在。”

【补说】

孔子是尊重人的欲望的,但欲望并不必然具备价值正当性。孔子认为,君子也是可以有欲望的,有欲望不见得会构成问题;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不是去看他有无欲望,而是要去看他是否在任何情境中都与仁同在。

4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早晨懂得了道,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补说】

孔子的意思是说,悟道是人生的终极使命。若能悟道,则意味着人生使命的最终完成;既然已经完成,也就死而无憾了。

5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刻意亲近的,也没有故意冷漠的,他只是跟正义站在一起。”

【补说】

君子坚持正义,只认同适宜的和妥当的,以“义”为待人处世的标准,不以关系亲疏和情感偏好去对待他人和世界。

6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依据利益而行动,会增加怨恨。”

【补说】

根据利益而非道义采取行动,自己若不能得利,心头会增加怨恨;自己若能得利,则会招致他人的怨恨。

7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而要担心自己赖以立身的是什么。不要怕无人知道自己,而要寻求做那些值得被人们知道的事。”

【补说】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反求诸己。一个人立身处世,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是不可控的,可控的是自己这个方面。不要对他人抱有幻想,自强自立才是立身之道。

8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奉持的道贯穿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孔子门人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对自己要尽心,对他人将心比心罢了。”

【补说】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忠”是指对自己,“恕”是指对他人。“忠”,忠实尽心。“恕”,如己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义’很清楚,小人对‘利’很清楚。”

【补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考虑事情的时候,君子心中更多地想到是否符合道义,小人心中则在盘算是否带来利益。如果君子是指有位者,本章就描述了一个基本事实:君子因其拥有所以不用更多地考虑物质利益,小人则因其匮乏所以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如果君子是指有德者,本章的意思就是:君子按照正义的原则行事,小人按照有利的原则行事。君子并非不懂得利益,只不过那不是他考虑的重点。“喻”,明白,清楚。

1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德之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跟他接近的人。”

【补说】

由于“德”是对“道”的响应,而“道”是周流天下的,因此有德之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跟他呼应的人,这种人无论在前世、当世或后世,都是必定存在的。

11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密切频繁,就会招致侮辱;与朋友交往过于密切频繁,就会变得疏远。”

【补说】

子游的意思是,无论对君主还是对朋友,都务必保持必要的距离。过于密切的交往,过于频繁的接触,迟早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从而使得关系走向反面。 UWlxKiNNHu41H89ses4edUoAuLXcTIlWKzjsKvWc4ZyeoyoxTwUAHESA4ryNZQ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